Workflow
艺术乡建
icon
Search documents
越来越同质化的城市,该去村里找灵感
Hu Xiu· 2025-07-11 13:30
如果要充分讨论城市,我们很难完全绕过乡村。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段志飞,编辑:陆一鸣,题图来自:AI生成 6月初,Award360°年度设计奖展览在北京Ramp坡创意空间举办,展出了2024年度100件最佳设计作品。其中有一本名叫《大南坡:共振村声》的书籍,获 得了"年度书籍"设计奖。作为这本书的内容主编,左靖串联起了这场书籍与展览、乡村与城市、人与空间的因和果。 左靖是一名策展人,也是安徽大学的教师,不仅在各地进行乡村调研、策划乡土文化展览、出版地方文化书籍、开设实体空间,还主编了《碧山》系列图 书。2007年,左靖开始把"乡村建设"作为自己的志业。此后近20年时间,他几乎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扎根乡村,把"总体性的乡村社会设计"作为努 力的方向。 《大南坡:共振村声》书籍封面。(图/受访者提供) 策展人左靖在大南坡村调研。(图/受访者提供) 从2011年的"碧山丰年庆",到2017年的"碧山工销社",再到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的"美学综合体",左靖在他的实践版图上,开辟了一个又 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并陪伴至今。然而,在总结和反思自己这些年工作中的经 ...
浙师大中外学子走进金华武义 共探中华民间文化智慧与温情
Huan Qiu Wang· 2025-07-01 02:14
来源:环球网 文化走亲,艺启新风;乡土火传,再续华章。6月29日,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时尚青畲"暑期 实践队中外学子走进了金华武义县,与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同心聚力,联合叶长埠、坛头两村非 遗传承人及村民,共同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武"艺"乡建之旅。 此次活动以"东方生态智慧与艺术乡建创新人才工作坊"为实践平台,旨在以设计创新视角探寻古村落的 文化振兴,以"文化走亲"形式共探中国民间的文化智慧和温情,并向国际社会展现"乡土中国"的独特魅 力。 叶长埠古韵——木雕纹路间的时光对话 青瓦白墙,诗意与烟火交织。"时尚青畲"实践队的中外学子们,在驻村文化特派员的引领下,穿梭于叶 长埠的悠悠深巷,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头顶如梦似幻的花灯,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忆中的古雅画面 不期而遇。 实践队员考察叶长埠古村 实践队员体验非遗拓印技艺 坛头新生——千年古村的生态密码与文化新生 告别叶长埠的古木雕梁,"时尚青畲"暑期实践队员在金华市文化特派员王芳的引领下,来到武义坛头古 村。这座肇始于南宋宝庆年间(约公元1260—1264年)的千年村落,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态与文化新 篇。 步入一间间木雕作坊,一件件承载匠心和岁月印 ...
当代艺术“织”进传统村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Ren Min Ri Bao· 2025-06-29 22:27
转机出现在2016年。彼时的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松庄村借机系统修缮了村里的古民 居、古桥和古道,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和历史肌理得以保留延续。 昔日村景重现,逐渐带火了乡村游,慕名来松庄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叶根忠说,为避免走上同质化的乡 村游路线,村里决定营造艺术氛围,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建设。 松庄村内的织美术馆。 松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织美术馆展出的艺术作品。 三都乡人民政府供图 松庄村村民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 三都乡人民政府供图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松庄村,村内一角,远看,一面面由线条组成的"墙"隐约透出光影;近 看,"墙"实则是由双色纱线组成的格栅外立面,"包裹"其中的传统村居在丝丝缕缕间若隐若现,艺术气 息扑面而来。 这是一座名为"织"的现代美术馆,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在这里交织出火花。 这段时间,一场名为"未织之境"的主题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展览展出了国内外艺术家与当地村民 共创的艺术作品,涵盖竹编、棕编、畲族彩带编织等非遗技艺,让艺术风吹进了大山深处。指着其中一 件作品,松庄村村民徐家美很自豪:"这是我编的竹篮,居然也被摆放在美术馆里当作艺术品,我也算 是半个艺术家了。" "几年前, ...
摄影名家正式“落户”建德之江村
Hang Zhou Ri Bao· 2025-05-21 02:45
"砰——"随着开业礼花的散落,5月20日,建德美丽的之江村内,一家名为"逆光飞翔"的之江影像 美学馆正式开馆。 今年,建德市下涯镇通过打造流动照相馆持续深化摄影产业,推出了雾霭晨光早餐、江畔夕阳、花 海秘境等一系列写真产品,深受游客和村民的欢迎。 清晨5点,新安江上晨雾未散,渔民站在船头,将渔网撒出。岸边随之传来一片快门声,这一幕由 此被定格在数十个摄影师的镜头里,成为社交平台上热传的"水墨江南"影像。为拍下这样的江南意象, 众多摄影爱好者慕名来到之江村,当地就此衍生出了"镜头经济",小小镜头成为共同富裕的有力推进 器。 "之江村风景秀丽,艺术乡建氛围浓厚,尤其与'镜头'有着奇妙缘分。去年以来,我在调研后发 现,之江村的确能够吸引很多摄影师和游客前来打卡,然而这些摄影人和游客往往拍完就走,村里难以 留住人气,热闹的氛围始终未能充分展现。"张红介绍。为了让摄影产业实实在在惠及当地村民、文旅 场所经营户,她多次走村入户沟通,最终敲定引进的产业。在她的努力下,除了"逆光飞翔"之江影像美 学馆,浙江省油画院创作写生基地也成功落户之江村。 近日,浙江省文联公布第二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2025年度"艺术乡建"典型 ...
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开班
Ke Ji Ri Bao· 2025-05-21 00:50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培训质量、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江苏理工学院从国内聘请了一批乡村振兴和 公共艺术行业,以及相关艺术类专业高校、院所的权威专家学者。 此次培训将从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向学员们传授知识,通过专题集中授课、交流参访、讲座 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艺术乡建和乡村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员明确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提升所需能力,培养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拓宽文化视野。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艺术乡建与乡村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在江苏 理工学院开班。此次培训班为期60天,旨在为乡村公共环境的艺术美化,以及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 与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策划与孵化等,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该项目于去年6月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今年1月获得立项资助,2月28日正式面向全国启动报名程 序。"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文生说。经项目组专家评审、公示,并 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批,本次培训最终从135名报名者中录取50名学员。 "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城市,在江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走在江苏前列。此次培训紧 紧围绕'艺术乡建''公共艺 ...
佛山南海以艺术为媒激发乡村文旅新活力
接连两届大地艺术节,南海用131组、350多件艺术作品吸引了游客277万人次,并培育了30余家咖啡 店、甜品店、民宿和茶楼餐厅,落地了多个艺术设计工作室,吸引了年轻人回流,激发了乡村新活力。 艺术撬动流量密码 年轻人回来了 今年"五一"假期,店主苏敬谊累并快乐着。得益于当地举办的大地艺术节,他开在佛山南海烟桥古村的 咖啡店,每天要卖出500杯咖啡,日均营业额达8000元。与此同时,他在西樵山下新开的咖啡店客流量 也远超预期。 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佛山市南海区瞄准人文经济发力,连续举办两届大地艺术 节,以艺术为媒,盘活乡村沉睡资源,打造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走进烟桥古村,水网环绕,碧波树影交相辉映。在烟南涌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木桥边上,一家由危房 改造而成的咖啡店,自去年国庆开业以来便成为古村的网红打卡点,每天游人如织。 "去年国庆开业,首月便实现12万元销售额。春节假期,销售额更是激增至3倍,每天卖出1000杯咖啡, 3个月就回本。"苏敬谊笑着说,店内经常座无虚席。 艺术走进乡野 文化走向世界 艺术家着眼于本土文化,用艺术展现岭南乡土文化,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深沉的、持久的、潜移默化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