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材料

Search documents
AI助力合成具奇异磁性行为的化合物
Ke Ji Ri Bao· 2025-09-23 01:36
基于这些计算结果,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团队成功合成了两种此前未被发现的化合物: TiPdBi和TiPbSb。后续实验确认,这些材料的实际性能与AI的预测高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 准确性。 团队表示,这一方法为实验科学家提供了成百上千的新"候选者",显著加快了研究进程,也打开了 通往大量前沿材料的大门。 总编辑圈点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衔的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一项AI新技术来加速量子材料发现。这项技术生成 了超过一千万个具有阿基米德晶格特征的"候选者",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团队从中合成了两 种具有奇异磁性行为的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 近年来,谷歌、微软和Meta等科技巨头开发的生成式AI已帮助人们设计出数千万种新材料。然 而,当面对奇异量子特性的材料时,这些模型往往力不从心。此外,人们在探索如量子自旋液体这类有 望推动量子计算革命的材料时,进展十分缓慢——十年研究仅识别出十余种候选材料。这一瓶颈严重制 约了技术突破所需的新材料发现。 为此,团队开发了名为SCIGEN的计算框架。SCIGEN是一种可集成到生成式AI模型中的代码系 统,能确保模型在每一步生成过程中都遵 ...
强光磁试验装置换上强大“心脏”
Ke Ji Ri Bao· 2025-09-21 23:50
作为支撑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系统运行的"心脏",微波功率源系统结构精密、组件复杂,核心器件包含大 功率速调管、高压脉冲调制器、高功率波导、固态放大组件等关键设备。同时,该系统与真空系统、水 冷系统、机器保护系统及中央控制EPICS系统深度协同,共同为电子束流加速构建功能完备、性能可靠 的"动力源"。 在研制过程中,面对实验中技术挑战,安徽大学强光磁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组成攻坚团队,成功解决了微 波功率源系统电磁兼容、参数匹配、高压打火保护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9月10日,该系统迎来关键考 验——连续12小时满功率拷机实验。最终,系统不仅实现稳定输出32兆瓦微波功率,还超出物理设计预 期目标,完全满足直线加速器运行需求。 记者21日从安徽大学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该校强光磁科 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匡光力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在"强光磁试验装置"核心系统研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 究团队成功完成装置红外自由电子激光核心组件"微波功率源系统"的测试与老练实验,实现32兆瓦微波 功率12小时稳定输出,为装置总装研制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其全面建成筑牢技术根基。 据介绍,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是国内首 ...
【科技日报】科学与中国”青海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
Ke Ji Ri Bao· 2025-09-18 02:56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在主旨报告中,深入浅出阐释了太赫兹波 段高灵敏度探测器成像技术在天文观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太赫兹频段对天文学、宇宙学观测的重要 影响,展望了我国正在建设的如南极太赫兹望远镜、雪山牧场15米亚毫米波望远镜等项目进展。 按照计划,5个分会场活动当日在西宁同时进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将在西宁 十二中开展以"从西宁出发·梦气候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报告。此外,东北大学教授张鑫、南京大学教授 王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蔡一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安涛、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 员沈志强、南京大学教授邱科平、清华大学教授王晓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姜鹏,将走进青海民 族大学、西宁市第二中学、青海师大附中、西宁市黄河路小学,为广大师生带来科普盛宴。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天文 学会、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海西州委、海西州政府联合承办。 9月17日,"科学与中国"青海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在青海省西宁市启动。其间,崔向 群、陈仙辉、景益鹏、韩占文、林海青、黄建平、史生才等7位中国科学 ...
金融工程日报:沪指午后稳步走高,CRO概念全线爆发、光模块持续走强-20250729
Guoxin Securities· 2025-07-29 14:09
- The report does not contain any quantitative models or factors for analysis[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