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校思政教育
icon
Search documents
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活态利用
Xin Hua Ri Bao· 2025-07-10 22:56
□ 张 晓 开发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产物,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 用提供灵活且高效的平台。高校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 在线思政课程体系,开发包含微课、慕课等形式的在线课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 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依托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全国各地的优质在线 课程资源,形成覆盖面广、内容多样的思政教育素材库,供全国高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 合适的课程学习,打破区域限制,缓解红色文化资源短缺地区高校的课程开发困境,实现红色文化资源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活态利用。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 活态利用提供广阔的传播空间。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视角新颖的思政教育视频,吸引青年一代大学生的关注 和参与。在评论区策划话题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 知和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其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鼓励有兴趣 ...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政教育碎片化传播路径研究
Yang Shi Wang· 2025-07-03 07:07
在数字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交融的当下,新媒体以即时性、互动性和碎片化的传播特征,悄然重塑着高 校思政教育的话语生态。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其信息获取习惯已从传统的系统性学习,转变 为基于短视频、社交平台的碎片化阅读模式,这无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渗透力提出了新的挑 战。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借助新媒体构建符合碎片化传播规律的思政教育 路径,成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传播主体、内容、媒介三个核心维度入手,致 力于探索构建多主体协同、内容精准适配、媒介深度融合的碎片化传播体系,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 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一、传播主体层面的碎片化传播路径 (一)整合多元传播主体形成碎片化传播合力 (一)充分利用主流新媒体平台 主流平台因用户基数与传播特性在思政教育中具重要价值,需实施精准化平台适配策略。微信生态依托 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构建三位一体传播体系,公众号发布深度长文,小程序提供思政知识闯关等互 动功能,视频号推送每日思政微视频;微博利用话题热搜机制,发起#青年说思政#、#党史上的今天#等 超话讨论,还通过转发抽奖、大V联动来扩大传播声量;抖 ...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Yang Shi Wang· 2025-04-11 07:45
(一)创新呈现方式 人工智能已火热来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各行各业致力在此浪潮中寻找转型之路,高校思 政教育也不例外。然而,转型并非易事,既要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又要洞悉所面对的现实困境, 为构建行之有效的突破路径打下坚实基础。 一、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机遇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塑造思政教育内容多维形态,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使抽象政治理论转化 为可感知的具象形态,助力知识传递从单向灌输转向多感官协同认知。例如,可依托虚拟仿真技术构建 沉浸式历史场景,使思政教育内容突破时空限制,在虚拟空间中实现情境再现;也可根据智能系统对教 学素材的自动化重组,将教案静态文本形态转变为融合文字、影像、声效的复合资源包。该实践可显著 增强理论知识可接受性,在价值观引导层面形成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将意识形态教育转化为可交互的 认知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理论认知与价值认同的双重构建。 (二)精准定制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为提升教育精准性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人工智能的引入可"锦上 添花",通过对学生认知特征数字化解析,助力思政教学策略更加精准。例如,依托学习行为分析可系 统采集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