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等教育改革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多所高校转专业政策进一步“松绑” 释放积极信号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6-26 22:49
这一政策调整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 断进步,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转专业政策适应了这一变化,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 习的机会,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不限制学分排 名,医学院与本部之间各专业可以互转,这种开放政策有利于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满足 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同时,政策调整也促使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积极优化调整学 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然,高校转专业政策"松绑"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热门专业可能会因学生需求 过多而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冷门专业可能会面临生源减少的困 境,不利于学科的均衡发展。面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建立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资源流动的匹配机 制。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背靠113所科研院所和丰厚的导师资源,能为相对"冷门"专业的学生提供保 障;北京邮电大学通过招生录取专业保障政策,减少学生将来的转专业需求。这些做法都为高校应对转 专业政策带来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然,放宽转专业限制, ...
一财社论:第四代大学崛起,问题导向激活鲇鱼效应
Di Yi Cai Jing· 2025-06-11 13:38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尤其是AI等技术变革的到来,正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的传统结构, 不断颠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随需而变,关系到教育的生存发 展。显然,越来越多高校注重新工科和新型研究型大学等的布局,是顺应市场需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 规律的必然之举,因为随着跨学科融合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对新工科的需求正呈现出指数级增 长。 为此,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教育要全面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顽疾就是产学研脱节,大学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兼容度低。 中国高等教育正步入改革试错的新探索时代。 1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设置十所学校,其中大湾区大 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近年来高教改革如火如荼,一大批新型研究型大学拔地而起,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 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不仅承载了百花齐放的办学理 念,而且学校背景也丰富多元。 ...
缺少足够资金投入,大学排名相对不高,印度人才流失局面会扭转吗?
Huan Qiu Shi Bao· 2025-06-10 22:34
英国《经济学人》 6 月 7 日文章,原题:印度能创建自己的常春藤联盟吗? 世界各地的大学领导者都在 思考,美国总统特朗普对高等教育的打压是否能为他们带来机遇。几十年来,印度的学术人才一直在流 向美国。在印度理工学院中,排名前100名的学生中有超过60%的人移居海外,其中大多数选择前往美 国。而在美国的国际学生中,近1/3来自印度。有估计称,特朗普的相关政策可能会导致印度学生申请 美国大学的数量在今年到明年间骤减1/4。这或许是印度扭转人才流失局面的时刻。然而问题在于,印 度顶尖高校尚无法在全球学术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印度高等教育的瓶颈 印度拥有全球一半的大学适龄人口,父母对孩子灌输极强的进取心,再加上普遍较高的英语水平,让印 度在考学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印度最负盛名的高校录取率有时会低至0.2%,而美国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为3%到9%。相比之下,进入 哈佛大学甚至都算得上轻而易举。 但迄今为止,印度尚未有一所高校跻身国际大学排行榜的前100名。而中国许多高校如今在多个排行榜 上都有其身影。 这一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金。过去10年,印度用于教育的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 例在4.1%到4.6 ...
专业大洗牌:高校教师,批量流失“铁饭碗”
Hu Xiu· 2025-05-16 04:06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 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 图源:教育部网站 这一数据背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从人工智能到低空技术与工程,新兴专业快速崛起;而土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小语种等传统 专业则批量退出舞台。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千万学子的未来选择,更将高校教师推向了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当专业消失,课堂空置,教师的"铁饭碗"是否 还能稳固? 专业调整:一场无法回避的浪潮 近年来,高校专业的"大进大出"已成常态。2023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 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图源:半月谈官方微博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紧随政策,纷纷加入这场"瘦身运动"——山东大学砍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书法学、包装工程等10个专业; 四川大学更是一口气撤销音乐学、保险学、工业设计等31个专业;西北大学也将汉语 ...
日本2025年应届生平均起薪创历史新高,“确保人才”成企业首要考量【附高等教育行业现状分析】
Sou Hu Cai Jing· 2025-05-05 02:39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通胀压力持续攀升与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的双重背景下,日本企业正通过提升应届生薪酬待遇巩固人才 竞争力。据《日本经济新闻》最新调研显示,2026届毕业生招聘中,提供30万日元以上起薪的企业占比大幅 跃升,推动应届生平均起薪突破历史峰值。 根据调查,2026年度企业起薪达到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323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131家,较2024 年度的58家增长了一倍以上。2026年度企业平均起薪达到25.422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011万元),同比增 长4.9%,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可以发现,这一薪资调整趋势反映出日本企业为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与行业人才博弈,正加速优化新生代 员工薪酬体系。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 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并着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从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本科教 育、关键学科人才培养、研究所培养和区域发展五个方面着手。此次专业设置的更新,与"十四五"规划的目 标相契合,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本次薪酬调整动因分析中,"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