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

Search documents
明星经理离任后旗舰产品大跌,宏利基金陷人才流失后遗症
Hua Xia Shi Bao· 2025-06-13 06:56
Core Viewpoint - Manulife Fund is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due to the departure of key investment personnel,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fund performance and investor confidence [1][3][5]. Group 1: Key Personnel Changes - Star fund manager Wang Peng left Manulife Fund in January 2025, resigning from six products, which has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company's investment research capabilities [3][5]. - Wang Peng's successor, Zhuang Tengfei, also left shortly after taking over, indicating instability within the management team [1][3]. - Former General Manager Gao Guixin transitioned to a new role within two years, further highlighting the turnover in leadership [3]. Group 2: Fund Performance - After Wang Peng's departure, the flagship product "Manulife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y" managed by Meng Jie saw a net value drop of nearly 14%, with assets decreasing by 20% [1][6]. - Meng Jie, who took over on January 23, 2025, managed to increase the total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from approximately 2 billion to over 5 billion, but the performance has been disappointing [6][7]. - The "Manulife Wise and Steady Mixed Fund" managed by Meng Jie has also reported continuous losses from 2022 to 2024, with poor rankings among peers [8][10]. Group 3: Historical Context - Manulife Fund, established in 2002, was one of the first joint venture fund management companies in China, transitioning to a wholly foreign-owned entity in 2022 [4][3]. - The shift in ownership structure reflects broader trends in the Chinese fund industry, where many joint ventures have moved to foreign ownership following the lifting of restrictions on foreign stakes [4].
裁员7000人,中国高管群体出走的十年,“大而全”的宝洁是如何被时代抛弃的?
3 6 Ke· 2025-06-12 06:40
近日,消费品巨头宝洁(Procter & Gamble)在行业会议上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全球裁减约7000个非生产岗位,这相当于此类岗位总数的15%。这一 大规模裁员举措,连同削减品牌组合、供应链优化等重组计划,被视为宝洁为扭转业绩困境所做的又一次"断臂求生"尝试。 宝洁进入中国已逾三十年,曾几何时,这家公司以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著称,被誉为职业经理人的"黄埔军校"。宝洁培养出的大批优秀人才不仅支撑了自 身业务,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中国商业社会的各个角落。 然而,近十年来,宝洁中国高层管理者离职的消息频繁传出,形成了一股人才流失潮。据公开资料统计,自2012年以来宝洁大中华区已有多位核心高管先 后离任。 其中,2012年11月,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峰离职;2014年8月,接任翟峰职位不足两年的销售总裁李红也选择告别服务20多年的老东家。李红的离开 在业内引起轰动——她并非退休或赋闲,而是高调跳槽至宝洁的竞争对手玛氏公司。接替李红的是宝洁中国销售老将林小海。然而,仅两年后,林小海于 2016年7月1日从宝洁辞职。 至此,在短短四年内,宝洁中国销售体系最高负责人"三连跳"式地相继出走,令人不解。 据报道,林小海 ...
缺少足够资金投入,大学排名相对不高,印度人才流失局面会扭转吗?
Huan Qiu Shi Bao· 2025-06-10 22:34
英国《经济学人》 6 月 7 日文章,原题:印度能创建自己的常春藤联盟吗? 世界各地的大学领导者都在 思考,美国总统特朗普对高等教育的打压是否能为他们带来机遇。几十年来,印度的学术人才一直在流 向美国。在印度理工学院中,排名前100名的学生中有超过60%的人移居海外,其中大多数选择前往美 国。而在美国的国际学生中,近1/3来自印度。有估计称,特朗普的相关政策可能会导致印度学生申请 美国大学的数量在今年到明年间骤减1/4。这或许是印度扭转人才流失局面的时刻。然而问题在于,印 度顶尖高校尚无法在全球学术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印度高等教育的瓶颈 印度拥有全球一半的大学适龄人口,父母对孩子灌输极强的进取心,再加上普遍较高的英语水平,让印 度在考学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印度最负盛名的高校录取率有时会低至0.2%,而美国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为3%到9%。相比之下,进入 哈佛大学甚至都算得上轻而易举。 但迄今为止,印度尚未有一所高校跻身国际大学排行榜的前100名。而中国许多高校如今在多个排行榜 上都有其身影。 这一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金。过去10年,印度用于教育的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 例在4.1%到4.6 ...
美科学家焦虑坏了:我的学生们正在返回中国…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04 02:29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据《纽约时报》3日报道称,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削减科研预算并收紧移民政策,中国和欧洲掀起人才 招聘热潮,争相为顶尖科研人员提供资金支持与职业稳定性,吸引人才入驻。 多名美国顶尖科学家警告称,特朗普政府对于美国科学界的这波"连招",已引发严重人才流失,正危及 美国长期以来的科研模式,及其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媒援引《自然》杂志的分析称,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中国和欧洲学者申请美国研究生或博士后的数量 急剧下降,甚至陷入停滞;与此同时,美国博士后与研究生申请海外职位的数量却显著激增。 美国科学界人士对海外职位的兴趣增长。《自然》杂志网站截图 《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的科研优势源于20世纪50年代构建的独特体系:即联邦政府通过扩大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NIH)规模,并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推动公私合作,以资金驱动科学发现, 进而奠定美国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让美国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的趋之若鹜之所。 仅在3月,随着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研领域的预算削减力度,网站浏览量较去年同月激增68%。 《自然》新闻团队开展的另一项独立调查也显示,75%参与调研的美国研究人员"渴望离开美国"。 数 ...
韩媒:四成科学家考虑出国工作,韩国正面临人才流失“不设防”状态
Huan Qiu Shi Bao· 2025-05-28 23:02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莽九晨 环球时报记者 杨舒宇】韩国《东亚日报》28日报道称,据调查,在 全球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韩国理工科60%以上的学者最近从海外接到了人才引进邀请。在全球各国 推出科学家优待政策、积极吸收海外人才的时候,韩国正面临人才流失的"不设防"状态。 这份调查由《东亚日报》与韩国科学技术翰林院联合实施,对200名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61.5%(123人)曾收到过海外国家的人才引进邀请。在这其中,有42%(52名)已接受邀请或正在考虑 接受聘任。没有接到聘任邀请的77名中,也有83%(64名)表示,如果接到邀请,将积极考虑。这预示 着韩国科学界顶尖人才的"智力外流"或将持续发酵。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不少学者认为人才外流的原因有"国家没有连续性的研发投资"(57.0%)、"待遇条 件的局限性"(52.5%)、"低水平的研究环境及支援"(40.0%)等。 但是,回答"学者退休后的支持制 度不完善"(82.5%)的人最多。报道认为,上述因素共同将学者推向了"逃离韩国"的境地。 另据《韩国经济》近日报道,韩国人工智能(AI)等尖端产业领域海外人才流失的事例也接连不断。 据韩国一家软件政 ...
哈佛难民
投资界· 2025-05-27 07:43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 ,作者燕青 凤凰网 . 关心生长的力量,凤凰网官方公众号 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 | 燕青 编辑 | 周褶褶 排版 | 魏蔚 来源 | 凤凰网 (ID: ifeng-news) 拿到哈佛大学offer、原计划今年9月入读的丁鸥,在赴美签证这关,被卡住了。 "上周还有几个过的,这周全给的AP。"近半个月前,她来到北京的美国大使馆递交申请 材料——这原本应该是一趟丝滑的旅程,但签证官见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收走了她 的护照、递回一张AP单据(Administrati ve Processing,指行政处理中),意思是 需进一步调查核实丁鸥的资料。 具体还要多久才能发放签证,美使馆告诉丁鸥"不确定,等通知"。类似状况频繁出现, 尤其在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单方面宣布"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资 格"之后,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美国签证普遍遭"卡"。在丁鸥加入的一个超过300人 哈佛大学新生群里,还未面签或入境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几乎都面临同样的困扰。据5月 24日哈佛大学向联邦法院递交的起诉书披露,总计超过7000名相关人员将受到极大影 响。 事实上,针对哈佛留学生的美国签证至少在 ...
他们都不想搞芯片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9 01:13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本文 编译自 chousun ,谢谢。 随着越来越多的顶尖理工科学生放弃芯片相关专业,转而投身医学领域,韩国正面临半导体行业年 轻人才的流失。在全球对半导体创新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这种转变正在重塑韩国的高科技劳动 力队伍。 全国各地的大学都报告称,越来越多的学生退出了半导体项目,其中包括曾经将人才直接输送到三 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等大公司的精英研究生课程。 教育界人士警告称,政府扩大医学院招生的计划正在加速这一趋势,吸走韩国最关键行业之一的人 才。 其中一个案例涉及一名研究生,仅被确认为 A 先生,他在首尔一所私立大学攻读半导体工程综合 硕士和博士课程仅一年后就离开了。 他从同一所学校的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就读研究生,目标是加入一家大型半导体公司的研发团队。 但去年2月,他提交了退学申请,改变了学习方向。 "我听其他学生说,他现在正在准备读医学院,"他的学术导师说。"即使在半导体这种就业几乎有 保障的领域,年轻人也选择离开,去寻找更有保障的未来。" 据政府运营的高等教育门户网站"Allimi"称,离开半导体工程研究生课程的学生人数从2023年的 17人增加到去 ...
特朗普政府,正在将学者“逼离”美国
Hu Xiu· 2025-05-06 05:39
"这里不再适合养家糊口,也不适合安心做研究。"近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马蒂亚斯·多普克辞去了终 身教职,举家迁出他已生活了30余年的美国。 "在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尤其是博士生。"多普克坦言,在当前学术环境下,他不推荐 学生再来美国读博。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报道,多普克的妻子是美国人,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在美国出生长大,他本人 于2014年加入美国国籍,但这些均未动摇他离开的决心。 一切都要归因于特朗普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的风暴。更可怕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在将越来越多的 学者"逼离"美国。 一、"来到美国30年后,我从西北大学辞职了" 当地时间4月23日,多普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来到美国30年后,我从西北大学辞职了。我们卖掉了 房子。" 他在评论区补充道:"我非常感谢这个国家给予我的机会,包括令人惊叹(而且免费)的教育、工作和 我遇到的所有人——首先是我的妻子!我曾目睹美国无与伦比的变革能力,所以我真的希望目前的黑暗 只是暂时的。" 评论区中有网友称,"特朗普已将许多学者赶出了美国。" 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经济增长、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曾在《经济学人》《美国经济评论》等顶刊 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