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率
icon
Search documents
降AI率,咋比写论文还难
Xin Jing Bao· 2025-06-17 00:08
新京报记者 李聪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赵琳 毕业论文写完那天,王子依进行第一次AIGC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比例,以下简称AI率)检测。结果给了她重重一击:论文被系统判定70%为AI生成。 过去两年,湖北大学、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将毕业论文的AI率纳入毕业答辩流程,并设置比率红线。 但许多学生发现,AI率检测结果并不稳定:不同平台差别大,有时甚至相互矛盾。写得越规范、用词越准确,AI率反而越高。有人引用公式、法条、经 典文章被判"AI生成",有人连致谢也被标红。 一边是学生想尽办法"降AI率""向AI证明自己不是AI"才能参与答辩。模糊的判定标准下,还催生出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 另一边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感知和把握AI"介入"。查还是不查、用还是不用、在哪个阶段使用算"作弊"?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答案。 这一学术监管难题,正在困扰全球教育系统。AI率检测似乎在帮助识别"人"与"机器"的边界,但已有不少教师开始反思,当论文写作正好落入AI最擅长的 范围时,当前的考核,是否已经悖离了教育的初衷? 降AI率,比写论文还难? 直到答辩前一周,王子依仍深陷AI率的困扰。 她就读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 ...
用“AI率”对论文“一票否决”科学吗
Ke Ji Ri Bao· 2025-06-03 01:01
原标题:用"AI率"对论文"一票否决"科学吗 有人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结果显示其AI生成内容中"总体疑 似度超过六成"。一位高校教师在朋友圈吐槽,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学术论文段落,由研究团 队耗时3年扎根基层、追踪多个真实案例写成。 "AI率"检测引发的争议,是技术变革时代下教育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我们渴望用确定性方案消除 AI的负面影响,但让AI检测AI本质上还是一种技术迷信。它可能迫使原创作者为降低"AI率"而进行无 意义的修改,最终产出平庸甚至糟糕的文本。 AI检测工具给出的数据,只能是一种参考,学术委员会才是最终把关人。有教师表示,学生的文 章是否由AI写就,自己一看便知。毕竟,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水平和研究过程是最了解的。基于教育过 程的专业判断,应该优于任何模型。而且,论文质量高低,在学界也早有成熟的评判标准,与其纠结字 词句的表述是否有"AI味",不如看论文是否有独立思考,是否提供创新观点,研究方法是否恰当,数据 和结论是否可靠,等等。总之,能为论文打出公正分,是导师、是审稿人,而不是任何一种AI工具。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能通过AI检测的写手,而是具备独立思 ...
花钱给论文降“AI味儿”,灰色产业链盯上毕业生
3 6 Ke· 2025-05-29 23:26
临近毕业季,对于一些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毕业论文除了传统的查重、答辩等环节,如今又多了一 道关卡——AIGC检测。 今年以来,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发布了对毕 业论文进行AI率检测的通知,通常要求人文社科类的论文AI生成内容占比不超过20%,理工医科类毕业 论文不能超过15%。 此外,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高校,则在毕业论文正式答辩前,要求学生如果论文中使用了AI工具,需 要在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披露使用AI工具的信息。 当毕业论文是否应该使用AI检测、AI检测是否存在误判等问题在网络引起等诸多讨论和争议之时,一 条围绕论文AI检测的产业链正在形成。过往靠降重、论文代写服务等赚钱的兼职个人或专门机构,开 始增设降低毕业论文"AI率"的服务,通过低价门槛,疯狂收割这届毕业生。 论文降"AI味儿",滋生灰色产业链 高校增设论文AI检测考核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AI在文献搜索、论文框架、语言润色、论文致 谢等环节中辅助使用。 2024年,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曾对3000多名中国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大学生将AI 用于论文或作业写作。 今年毕业季,很多学生在社 ...
2025届毕业生已经和AI合体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13:15
不同地区的多位毕业生告诉经济观察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他们或深或浅都用过AI工具,常见和基础的使用场景包括用AI 进行文献整理、语言翻译、搭建文章框架、概念搜索、文本处 理、论文降重、语言润色等。 作者:冯雨晨 封图:图虫创意 2025年毕业季,在论文正式答辩前,复旦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王芝收到学校发来的一封邮件,要求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AI工具,需在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披露使用AI工具的信息。 2024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教务处曾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 的规定(试行)》,禁止在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论文结构设计等关键环节使用AI工 具;禁止使用AI生成或修改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和图像;禁止直接使用AI生成的正文文本、致谢 等内容;禁止使用AI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 如果按照这个要求,王芝和她的很多同学都"犯规"了。王芝将数份文献资料中感兴趣的内容整理出 来,然后提供给AI生成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坦白说,AI写出来的效果比我自己写的好很多,目前在实习,没那么多时间对大量文献要点进行 整理表达,这是比较省时间的现实选择。"王芝说。 一所北京重点高校的研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查AI特征含量”我是不以为然的
虎嗅APP· 2025-05-25 10: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扯氮集 ,作者:魏武挥二世,原文标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是不以为 然的》,题图来自:AI生成 小红书上搜了一下这个关键词:降ai率方法,竟然有37万+条笔记。 | 〈 Q降ai | × | 搜索 | | --- | --- | --- | | Q 降ai率方法 | 37万+篇笔记 尺 | | | Q 降aigc哪个软件靠谱 | | | | Q 降ai率指令 | | K | | Q 降ai率工具 | | | | Q 降ai率工具免费 | | 下 | | Q 降ai率网站哪个更靠谱 | | 1 | | Q 降ai率方法网站 | | | | Q 降aicg率 | | | | Q 降ai率人工 | | | | Q 降 ai率方法中文 | | | | 除aioc 哪个女性气进色 热 | | | 一 考虑到这个事,绝对算是新鲜事物,这样的数量,可谓是蔚为大观了。 显然这个行为的主要关心者,应该是论文写作者,尤其是毕业季来临,学生就毕业论文查重之后,开 启了一个新的工作:查所谓AI特征含量。 这给知网这种平台,大概带来了第二条业务增长曲线。我知道知网是装在上市公司同方股份里的,于 是和人半开玩笑 ...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Yang Guang Wang· 2025-05-18 00:57
今年4月,江西某高校的大四毕业生杨同学,在某论文检测平台对论文查重,查重日期仅相距一天,在同一平台对同一文档的AI检测率却截然不同。此 前AI检测通过了的内容却在次日AI率检测时被标注成疑似AI片段,导致AI检测率上升。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生成 论文的能力越来越强,从简单的文本润色到完整的学术论文撰写,AI工具已经能生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学术内容。这一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 广泛讨论。 部分高校也提出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除了要通过查重外,还需检测AIGC(AI生成内容)工具使用情况。这意味着,若论文的AI生成率过高,学生可 能面临重新修改、二次答辩甚至无法毕业的情况。但有学者和学生反映,自己经过田野调查撰写的论文,竟被检测系统判定为"高AI率"。如何避免AI检测论 文造成的"误判"? 这位副教授直言,AI检测工具不应成为判定论文学术性的硬性标准。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以"论文降AI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经验分享 帖,还有一些应届毕业生在评论和留言中称,自己为了降低AI率花费达上百元 ...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论文疑似AI生成率82.54%。" 5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刚刚完成的研究秀场直播产业的论文,提交至某学术论 文检测平台,得到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他发现,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们研究团队 耗时3年扎根基层、追踪多个真实案例写成的内容。 近期,西南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提出,学生的毕业论文除了要通过查重、答 辩外,还需检测AIGC(AI生成内容)工具使用情况。这意味着,若论文的AI生成率过高,学生可能面 临重新修改、二次答辩甚至无法毕业的情况。 有学生反映,自己辛苦撰写的论文被检测系统判定为"高AI率"。还有网友将《滕王阁序》《岳阳楼记》 等名篇输入检测系统,发现AI率超过50%,由此引发公众对相关检测工具准确性和透明度的疑问。 AI检测论文是否会造成"误判" 谈及近期论文被"误伤",董晨宇直言,AI检测工具不应成为判定论文学术性的硬性标准。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论文降AI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经验分享帖, 还有一些应届毕业生在评论和留言中称,自己为了降低AI率花费达上百元。 西南交通大学3月12日发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