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机
icon
Search documents
低空经济:空域加速放开,应用持续发展
2025-09-26 02:29
低空经济:空域加速放开,应用持续发展 20250924 摘要 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在 2023 年已达 5,059 亿元,预计 2026 年将达万亿 级别,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表明国家对该产业的高度重视, 预示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eVTOL 在城市交通中具有垂直起降优势,可节省时间和空间,解决城市 拥堵,但电池技术是瓶颈,目前飞行时间有限,适航认证采用"三证制 度",确保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安全性。 中国对无人驾驶航空器实行分类管理,大型无人机需适航许可,小型无 人机只需符合产品标准。载人 eVTOL 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亿航智能 EH216S 已获中国民航局颁发三证,为全球首例。 中国逐步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民航局发布空域分类方法,G 类和 W 类空域为低空经济提供灵活管控框架,多地开展试点,如湖南划设低空 飞行区,江苏、浙江成立机构推动制度建设。 杭州大载重无人机用于医疗物资运输,日均 2000 架次,上半年累计 26 万架次。南京长江汇公司使用大疆 FC30 无人机为船舶提供配送服务, 每单约 15 元,并提供沿江巡检服务。 Q&A 低空经济的内涵是什么?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应用场景有哪些? 低空 ...
无人机竞速世界杯中国首秀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9-26 02:24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经济观察网 据央广网,9月24日晚,2025年无人机竞速世界杯(上海站)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开幕。这是 该项由国际航空联合会(FAI)主办的世界顶级无人机竞速赛事首次登陆中国,标志着中国在低空科技 体育领域迈入国际舞台中央。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参赛选手、裁判代表和无人机运动爱 好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2025年无人机竞速世界杯计划13场,分布在全球12个不同国家和地 区,上海站作为2025年无人机竞速世界杯第11场,赛事为期4天,将持续至9月27日,竞赛项目为多轴无 人机竞速,参赛飞手通过资格赛、淘汰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的比拼,争夺包括公开组、青少年组和女子 组三个组别的冠军荣耀。 低空视界 ...
从“飞的”送快递到“低空+”新场景,青岛抢占万亿产业新赛道
Qi Lu Wan Bao· 2025-09-25 22:16
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航线开通。 无人机清洗楼宇玻璃幕墙。 清晨,两架固定翼无人机从青岛西海岸新区积米崖港升空,10分钟后稳稳降落在灵山岛,将物品精准送达; 与此同时,青岛海湾上空的环保无人机正通过"智巡海湾"系统实时回传海域监测数据。这座拥有4个通用 机场、181个直升机起降点的海滨城市,正以"陆海空天"四维协同模式,朝着2027年230亿元产业规模目标 冲刺,为城市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曹婧雯青岛报道 从物流"最后一公里" 到行业"全域一盘棋" 青岛市低空经济网络更密集的"毛细血管"正在织就。全市已布设26个无人机专业服务站点、56个无人值 守全自动机场,青岛铁塔在市南区银川路基站试点"塔身机巢",创新低空设施共享模式。核心"大脑"青岛 低空飞行监管及服务平台具备飞行计划自动审批、全流程风险评估等六大功能,采用高性能数据集群技 术,无需超算支持即可实现"万点起降"管控,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这并非无人机首次在青岛"大显身手",2025年2月,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输航线就在这里正式启 用。两架载货无人机从积米崖港与灵山岛对向起飞,跨越18公里的海面,只用10分钟就实现了陆岛之间 的"空中直 ...
亿航智能拟在智利进行载人无人机飞行首秀
Shang Wu Bu Wang Zhan· 2025-09-25 17:47
综合智利媒体报道,中企亿航智能计划在10月份圣地亚哥无人机展上进行载人无 人机飞行首秀,目前正在申请飞行许可。据悉首秀机型可载2人,飞行时速130公里/小 时,最大航程35公里。 (原标题:亿航智能拟在智利进行载人无人机飞行首秀) ...
记者手记:政策暖风拂面,民洽会场“人气”变“商机”
Xin Hua Wang· 2025-09-25 12:07
新华社天津9月25日电 记者手记:政策暖风拂面,民洽会场"人气"变"商机" 新华社记者梁姊、郭方达、李亭 这是9月24日拍摄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今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领域利好不断,有效提振了民营 企业的发展预期。 "随着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在融资、研发等领域得到很多支持,公司发展前景更好了。"张毅说。 在本届民洽会滨海新区专题活动上,天津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姚娜分享了公司最新推出的无人机。"无人机行业仍属于新兴行 业,作为创业企业,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决心让我们很受鼓舞。"她说。 本届民洽会旨在搭建高能级产融对接平台,不少企业因此收获了新的发展机遇。 9月24日至25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在天津举办。来自各省区市发展改革部门、国企央企、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共计2000余人 参会。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发布、高效畅通的产业项目对接、诚意十足的经验交流……人流如织的会场中,闪烁着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 作为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后的首次民洽会,"热闹"是记者步入会场 ...
西湖大学学者实现无人机“叠飞”高精度协同作业
Xin Hua She· 2025-09-25 12:06
西湖大学工学院人工智能系赵世钰实验室研发出名为"飞行工具箱"的空中协同操作系统,使多架旋 翼无人机在"叠飞"状态下实现高精度协同作业,解决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不可兼得的技术难题。 24日,该项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据介绍,由于单个空中机器人能携带的载荷有限,因此难以单独完成复杂的空中作业任务,但当两 架无人机交叠时会产生强烈的"气流干扰"。实验显示,当两架无人机垂直距离接近至0.6米时,会产生 强烈的向下气流,相当于气象学上的6级"强风"。因此,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是无人机技术发展的 一个"卡点"。 研究团队设计了柔性电磁对接机构、气流扰动估计与补偿方法、高精度对接与操作控制技术三个技 术核心模块,利用自动"吸附"的电磁智能接口、神经网络算法及视觉智能等技术大大提升了对接的精准 度。研究团队已实现了双机、三机协作,在不少于20次的连续对接中,"飞行工具箱"的平均误差为0.80 厘米,相较于先前的无机械臂补偿的类似系统(精度6-8厘米),精度提升了近一个数量级。 赵世钰表示,空中作业机器人处于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两大领域的交汇处,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 景,"'飞行工具箱'就像一个'空中乐高平台',通过模 ...
“四川行”,四川为什么行?
Sou Hu Cai Jing· 2025-09-25 03:36
秋分节气,在这个孕育丰收的美好时节,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如约而至。 短短两天时间,30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和商(协)会嘉宾密集到会,其中央企和"三类500强"企业达到 150家,占比创下近年新高,可见本次"四川行"受到了海内外投资企业的高度关注。 不仅关注,企业更用真金白银拿出实际行动。活动期间,签约投资合作项目总数达到340个,投资金额 2630.6亿元。 都说吸引企业加大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谨慎,这一次,企业家们为什么就愿意,为什么就 能"成"? "四川行"活动现场 首先,还是因为四川有机遇。 四川是经济、人口、资源、科教、产业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去年,四川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今年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呈现了 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可以说,今日之四川活力迸发,机遇无限,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也为中外企业来川 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其次,是因为四川有潜力。 目前,四川自己培育了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拥有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五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 50%的高端柔性显示屏,16%的多晶硅,10%的平板电脑 ...
中国多旋翼无人机研究成果首登Nature
Hu Xiu· 2025-09-25 00:43
城市救援中,它们穿越浓烟为消防员探路,争分夺秒救人;农田上空,它们化身"空中医生",精准喷洒农药,大幅提升农业效率……微小型无人机在人们的 生活、生产中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你可曾发现,虽然这些无人机可以单飞、可以群舞,却几乎没有两架无人机能像"叠罗汉"一样,一上一下叠飞? 这是因为两架无人机交叠时会产生强烈的"气流干扰",极易出现"翻车"事故,更不用提精准作业。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无人机技术发展的一个卡 点。 北京时间9月24日晚23时,Nature报道了西湖大学工学院赵世钰实验室在该领域实现的突破,他们研发了名为FlyingToolbox(飞行工具箱)的空中协同操作 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多架旋翼无人机的空中工具交换,实现了"叠式"飞行状态下的高精度协同作业,成功解决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不可兼得的 关键技术难题。 这是中国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的研究成果首次登上Nature。当无人机从"单兵作战"迈向"群体协作",这些空中作业机器人将在更高更远的应用场景中,进行 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上线截图,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 ...
构建企业主导的融合型人才培育生态
Xin Hua Ri Bao· 2025-09-25 00:09
Group 1: Core Insights -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is crucial for high-qual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emphasized in the 2025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n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1] - For Jiangsu,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 is key to advanc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moving up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1] - The shortage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Jiangsu's industrial upgrade, affecting efficiency in smar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speed in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1] Group 2: Challenges in Talent Development - The cultivation of integrated talent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hat limit the full potential of enterprises, including overlapping responsibilities in policies and cumbersome approval processes for faculty to engage with businesses [2] - There is a mismatch between educational supply and industrial demand, wit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agging in setting up new programs that align with industry upgrades [2] - Jiangsu's talent cultivation efforts need to establish a more mature and efficient closed-loop system between enterprise demand and talent supply [2] Group 3: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Talent - Integrated talent serves three core functions: acting as a "converter" for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a "glue" for promoting talent flow between academia and industry, and a "catalyst" for enhancing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integration [3] - Establishing an enterprise-led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training aligns closely with market needs and enhances practical experience [3] Group 4: Building an Enterprise-led Ecosystem - To enhance integrated talent culti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enterprises, creating a new ecosystem that forms a "demand-supply" closed loop [4] - Implementing a model where enterprises present challenges, universities solve them, and market validation occur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talent development [4] - Initiatives such as establishing shared training centers and expanding the coverage of industry professors are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raining outcomes [4] Group 5: Incentive Systems for Talent Development - An innovative talent incentive system that emphasizes market recognition is proposed, including a four-dimensional evaluation method in key sectors [5] - The system aims to eliminate rigid academic requirements in talent evaluation and focus on industry relevance,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 integrated talent cultivation [5] - Establish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ameworks among leading enterprises, support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creating shared training resources are essential for overcoming talent development challenges [5][6] Group 6: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alent Development - Integrated talent is best developed through practical engagement with real industry challenges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classroom settings [7] - Jiangsu's enterprise-led talent cultivation ecosystem is positioned to seize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ontributing to national and global supply chain stability [7]
西湖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5 00: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多旋翼飞行机器人 之间实现垂直堆叠近距协作,能够促进复杂空中操作任务的执行。然而,由于飞行机器人之间持续且强烈的"下洗气流"干扰 ( 螺旋桨持续向 下吹出强烈气流,严重干扰下方无人机的稳定性 ) ,垂直堆叠近距飞行通常被视为一种危险状况,应当避免。 2025 年 9 月 24 日, 西湖大学工学院 赵世钰 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 Proximal cooperative aerial manipulation with vertically stacked dron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研发了名为 FlyingToolbox (飞行工具箱) 的 空中协同操作系统 ,在国际上 首次完成了多架旋翼无人机的空中工具交换 ,实现了"叠式"飞行状态下的高 精度协同作业,成功解决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不可兼得的关键技术难题。这也是中国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的研究成果首次登上 Nature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 飞行工具箱 " ( FlyingToolbox ) 的空中协同操作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垂直堆叠飞行条件下稳定工作,并实现 亚 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