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

Search documents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Ke Ji Ri Bao· 2025-05-23 02:20
作为人参科研核心阵地,吉林农业大学汇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 展注入动力。该校人参研究团队与吉林抚松人参科技小院等多个科技小院形成了紧密合作,并积极携手 辽宁、黑龙江等产区科研团队及高校院所,共建共享人参科研平台与示范基地,在人参基因测序、功能 基因挖掘、新型制品研发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成果丰硕。同时,研究团队与云南、贵州等新兴中药材 产区交流合作,拓展人参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业态,并提升产业的全国影响力。 原标题: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各科技小院聚焦人参全产业链难题,加强协同攻关,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例如,作为全国首个 国家级人参加工领域的科技小院,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创新人参食品加工的关键技术,提高稀有皂苷 含量,提升人参产品质量。该科技小院还开发了系列生理活性强、食用方便、口感风味易于接受的人参 深加工产品,申请了7项企业标准,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农技协人参科技小院集群落地后,将依托现有优势科技小院协同发力,聚焦人参产业瓶颈与前 沿需求,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深度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依托科技小院实战环境推动"育训用"相结 合,打造产业急需多层次人才梯队 ...
海南40万亩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Hai Nan Ri Bao· 2025-05-22 01:10
从林下套种到精深加工,多方合力从加工、科研等环节完善产业链 林下套种益智 "经济+生态"效益增收 早晨天蒙蒙亮,在五指山市毛阳镇牙胡村青介村民小组,村民王秋丽吃完早饭,背上箩筐来到自家 橡胶林,开始采收益智果。 "益智都是套种在橡胶林地下,不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采收之后也会有采购商到村里收购, 非常方便。"王秋丽说,收成好的时候,一亩林地能采收200斤鲜果,晾晒出40斤左右的干果,每斤干果 价格在30元左右,一亩橡胶林能增收约1200元。 中部山区林地多农田少,在林地里套种益智发展林下经济,可将资源劣势变为优势,实现生态、增 收双赢。据介绍,整个毛阳镇林下套种益智两万亩,现在有1.5万多亩陆续进入了挂果采收期。 海南40万亩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近日,一场大雨过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鸭坡村的橡胶林下,一串串的益智果压低枝头, 即将迎来收获。 "今年益智鲜果的田头价7.5元每斤,价格还是可以的!"鸭坡村村民张仲奇看着自家橡胶林里套种 的益智,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今年的收成。 益智,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是优良的药食两用植物,也是优质的林下经济作物。近年来,我省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 四个成语里的“小城故事”
Si Chuan Ri Bao· 2025-05-22 00:37
蔚然成风——这是关于继往开来的故事。 百炼成钢——这是产业向上生长的故事。 沙湾区以钢立城。汪秀丽说,当前沙湾正锚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钒钛钢与不锈钢两大集群凤凰涅槃,实现了从"一钢独大"到"多链协同"的华丽转身,钒产量 位居全球前五,去年"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元,不锈钢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除 了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也在加速成长。2024年沙湾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速超20%。 点石成金——这是在喀斯特地貌上挖掘"石缝经济"的农业智慧。 沙湾区地形是"七山两丘一坝",该区却要以"七分山石"创造"十分价值":山下,去石覆土保粮蔬; 山上,石头缝里育药材、石头崖上搞旅游,探索出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2024年,沙湾被 评为"中国川佛手之乡"和"中国柔毛淫羊藿之乡",沙湾川佛手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5月21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上,乐山市沙湾 区委书记、区长汪秀丽用四个成语,讲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小城故事"。 聚沙成塔——这是适度留白的城市智慧。 沙湾区依水而建,是在沙滩地中建起的城市。该区一手 ...
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德百旅游小镇成功举办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20 01:12
李玉教授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夏津桑黄产业,强调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监测评估处一级调研员张睿明,德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牟春雁出席活动。 在产业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德百集团董事长杨维星表示,作为桑黄产业的参与者和推动 者,德百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与李玉院士团队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突破桑黄深加工关键技术;二是推动标准 化建设,完善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三是加强品牌推广,依托"夏津桑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四是促进 产业融合,结合文旅资源打造桑黄文化体验项目。 座谈会上,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首先致辞。在专家宣讲环节,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张国英系统阐述了《桑黄食用价值 文献考证》,从历代本草典籍、医案记载等角度,详细梳理了桑黄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应用历史与药用价值;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原 5月19日,赋能夏津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夏津德百温泉旅游小镇成功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吉林农业 大学李玉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与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共商桑黄产业 ...
中国药都漫山“药花”飘香迎客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9 02:55
如今,每年入夏,这里都会变身白色花海。正在采摘新鲜栀子花的当地民众邹南金告诉记者,以往 每到这个季节,他都会到菜市场买栀子花炒着吃。"很美、很香,今天跟朋友第一次来这里采摘栀子 花,非常开心。" 几位身着汉服的游客漫步花间打卡拍照,花田音乐会、药膳DIY、花田童趣、骑行花海等丰富活 动,吸引各地游客畅游花海,参与其中。 樟树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栀子是樟树 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之一,广泛用于色素提炼、食品、医药等领域,经济价值较高。 地处平原与丘陵过渡带的义成镇历史上是赣中地区农业重镇,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中药材种 植。过去有大量农户从事药材散种,但规模不大、品种繁多,在选材、用药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不仅 给管理带来挑战,也不利于中药材品质提升。 从2000年开始,当地种植大户刘细流开始在此开拓荒山种植黄栀子,一坚持就是25年。"刚开始的 时候,这里几乎是一片荒山,电都不通。伴随着政策的东风,我们种植规模逐渐提升到了如今的5000余 亩,也从以往的散户模式,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初夏时节,位于中国药都江西樟树市义成镇罗港村的5000亩栀子花盛放,白 ...
重庆垫江:变草为宝种出致富路
Xin Hua Wang· 2025-05-18 07:59
墙方生早年在云南打工,2018年响应返乡创业号召回到垫江县。经过多年考察,墙方生发现艾草在健康养生、日化等领域持续走俏,便萌发了发 展艾草产业的念头。从2021年流转20亩土地开始试种艾草,到2023年成立重庆艾智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墙方生的艾草种植基地现已覆盖垫江县7 个乡镇,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 在种植基地的另一边,成片的艾草已收割完毕,雨山村村民熊明霞和几位老乡正在地里将散落的艾草捡拾成捆,做好装运准备。"我家也流转了土 地种艾草,我现在还在基地里上班哩。"熊明霞说,她和姐妹们主要负责施肥、除草以及捆扎艾草这类工作,"农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有1400元工 资"。 新华社重庆5月18日电 题:重庆垫江:变草为宝种出致富路 墙方生在雨山村艾草种植基地的艾草丛中介绍艾草的经济价值。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新华社记者唐奕 艾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有较好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艾绒是中医理疗行业中的重要原材料,艾渣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有防病功效,艾灰 可以做成蚊香。"墙方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能收2吨艾草,每5吨艾草能加工成1吨艾绒和4吨艾渣、艾灰,"去年我们基地收了400吨艾 草,实现产值200万元"。 眼 ...
“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平邑:金银花开“金银”来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8 02:17
中新网山东平邑5月17日电 (记者 沙见龙)第15届山东(平邑)金银花发展大会17日在山东临沂平邑县 召开。大会吸引来自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高校、企业代表等与会,旨在进一步挖掘利用中国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多元价值,持续推动金银花单品种攻关与成果转化,促进金银花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和效益联 动提升。 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种植面积突破66.8万亩,产量占中国的60%以上,流通量占中 国的8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加工和交易集散地。 眼下正值平邑县金银花采摘的"黄金期"。走进该县郑城镇、流峪镇等金银花主产区,漫山遍野的金 银花花香四溢,花农们正忙着"摘金采银"。 "道地药材是产于某个地区的药材,既需要质量好,还需要产量高。"巢志茂告诉记者,各地保护和 发展好道地药材,不仅要优化种植技术、加强产地保护、建立质量标准,还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牌 建设、促进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更好地助力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 5月17日,山东平邑,山东中平药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晾晒金银花。沙见龙 摄 5月17日,在"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平邑,正在田间劳作的花农展示新采摘的金银花。沙见龙 摄 平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珍妮在 ...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玉带舞动连山水 路通惠民百业兴
Yang Guang Wang· 2025-05-17 12:56
编者按:道路通,百业兴。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连接万里河山,为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客流物流,带动乡村整体面貌发 生巨变,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央广网特别推出《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系列报道,沿着"四好农村路",访村落、进田园、看产 业,探寻乡土文脉,纵观发展变迁,与您一起感受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央广网佳木斯5月17日消息 汤亮公路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西北部,起点为国道京抚公路,终点是汤原县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全长45.5公里。这 条路舒适平稳,沿线两侧山高林密,环境优美,如玉带般串起2个乡镇、14个行政村屯、2个国有林场。 寒地龙药基地黑金河林场,就坐落在汤亮公路上。林场产业副场长符景林接受采访时说:"基地2007年成立,面积350亩。当时汤亮公路还没有扩建,路面 窄,路况也不好,来收购药材的客商非常少。好好的五味子没人收,心里非常着急。" 2016年-2017年,汤原县对汤亮公路升级改造,单车道变成了双车道,坑洼不平的路面也变得平坦宽阔了。 "自从汤亮公路修好后,外地客商纷至沓来,现在寒地龙药基地已经扩大到3000亩了,品种也有所增加。"符 ...
河南封丘: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16 09:05
立夏刚过,河南省封丘县赵岗镇惠寨村尽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蔬采摘园里,绿意葱茏的藤蔓层层叠 叠,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挂"在藤蔓之上。 惠寨村合作社负责人赵朋告诉记者,这些牛奶小西瓜品质上乘,皮薄如纸却紧实,果肉嫩爽口,糖度颇 高。同时,采用"双蔓整枝"种植技术,一枝藤蔓产量能增加三分之一,亩产约8000斤。当前,牛奶小西 瓜已抢"鲜"上市,羊角蜜、小番茄等特色果蔬也陆续步入成熟期。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早在2021年投资300万元建起了7座瓜果大棚。通过土地 流转引进新型麒麟西瓜种植,采用全生育大棚覆盖、滴灌施肥,从种下到开花、收瓜只需90天左右,周 期短、效益高,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赵岗镇惠寨村党支部书记 惠庆民说。 据悉,大棚里的"甜蜜"经济不仅富了种植户,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就近就业。每年用工高峰期,可解决20 余个就业岗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自从村里有了这大棚,我农闲时就来干活,活儿不 累,一天能挣百八十块。家里的地没耽误,还多了份收入!"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赵粉秀说道。 走进王村乡西王庄高之军的佩兰基地,叶径高达40厘米,嫩绿的枝叶簇拥在 ...
人参产业链不断延伸
Jing Ji Ri Bao· 2025-05-07 22:15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位居东北三宝之首,也是吉林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去年以来,吉林省聚焦人 参"货真价实、优质优价",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擦亮"吉林·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有关做法 对其他地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源头抓起,保证质量。此前一段时间,因种植标准不规范、农残检测不统一、质量安全难追溯等原因, 吉林省人参产业面临"人参卖成萝卜价"的尴尬。破解这一困境,必须从源头的货真价实抓起。为此,吉 林省组建人参工作专班,推广标准化园参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林下参种植,引导参农绿色种植、科学种 植,并推动林下参"一参一码"、园参"批量赋码"全程追溯,全力保障人参产品质量安全。这些举措涉及 种植、检测、追溯全链条,有利于形成质量把控的工作闭环。 打响品牌,增强实力。"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了好产品仅是第一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品 牌背书不可或缺。长白山不仅是吉林省最大的文旅IP,更是一座"立体资源宝库",是道地药材的理想之 地。紧紧围绕"吉林·长白山人参"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该省重点扶持一批人参标杆企业加快发展,品牌 集群效应不断显现。 系统思维,做强产业。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参的认识多为煲汤、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