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

Search documents
平园村石斛共富之旅:解码“仙草”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Zhong Guo Shi Pin Wang· 2025-07-07 03:03
一株株青翠的铁皮石斛,如何成为撬动乡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平园村凭 借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成功探索出一条"石斛共富"的特色发展之路。为进一步 挖掘这一产业背后的共富密码,浙江理工大学"研茗兴斛"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0名成员于7月4日踏上了平 园村石斛共富采风之旅,通过沉浸式探访,解码这株小小"仙草"背后蕴藏的乡村振兴大智慧。 一、探访龙头企业:解码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发展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平园村颇具规模的铁皮石斛企业——植然方适(乐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 铁皮石斛的华丽蜕变令人惊叹:从质朴的原料鲜条,到精致的保健品、护肤品,多元产品线勾勒出产业 链的蓬勃生命力。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成员们深入种植大棚与加工车间,目睹了铁皮石斛从选种育 苗到日常管护,再到精细化加工的全过程。"我们坚持生态种植,模拟铁皮石斛野生生长环境,确保品 质。"负责人介绍道。 二、对话领航者:村干部详解"五化"模式赋能共富 通过此次沉浸式的"石斛共富"采风之旅,浙江理工大学"研茗兴斛"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平园村 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创新"五化种植"模式,延伸产业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辽宁桓仁:革命老区绘就多彩乡村振兴画卷
Xin Hua She· 2025-07-04 11:38
辽宁桓仁:革命老区绘就多彩乡村振兴画卷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古一平、武江民 盛夏时节,驾车驶入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窗外峰峦连绵起伏、满目葱茏。90多年前,东 北抗日义勇军在这里发出阵阵呐喊:"团结起来""哪能甘心作亡国的奴隶""万众一心""冒弹雨直进"。 山脚下,山参产业示范园区内产线轰鸣,工人正在忙着挑拣分类。这些山参将经过精细加工,被制作成 山参粉、山参晶、山参膏、山参冻干粉等产品。 目前,桓仁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94%。绿意盎然的山林间,山参、辽五味子等中药材种植规模超万 亩。此外,每逢秋天,葡萄缀满枝头,让桓仁成为中国冰酒主产区之一。 这片历经抗日烽火淬炼的土地,正以生态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社沈阳7月4日电) 位于桓仁南部的枫林谷景区现存多处抗联遗址。2012年,桓仁开发建设枫林谷,挖掘红色资源,发展森 林旅游。目前,枫林谷景区已开发景点50余个,公园日承载量达3.5万人。 距离枫林谷数公里外的向阳乡和平村,农家院经营者王广超正忙着招呼游客。"好日子是拼出来的,现 在一到旅游旺季,游客来住宿、吃饭都得提前预订,一年收入能有30多万元。"王广超说。 在二棚甸子镇摇钱树自然屯,一 ...
干出“神药”!中国最神秘的省份,被严重低估
Qian Zhan Wang· 2025-07-03 08:26
在云南高原的层峦叠嶂间,蕴藏着一个个不容忽视的产业奇迹。 从普洱茶的陈香到小粒咖啡的浓郁,从鲜切花的绚丽到道地药材的珍稀,云南以"人无我有、人有我 优"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农业版图上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其中,在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中,云南是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2024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92万亩,产量1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种植面 积、产量与农业产值均连续6年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品种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道地药材主产区。 中药宝库如何炼成? 事实上,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云南有中药资源8875种,占了全国一半以上,在全国5000多种中成药中,70%依赖云南的药材原料,有 超过2000种民族药,可谓是"无云药、不成方"。 2025年,这个被《滇南本草》浸润千年的药材王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从"资源宝库"到"产业引擎"的 蜕变。 云南的地理特殊性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从海拔不足百米到6000米以上,高山、深峡、河谷、平坝各种地形地势俱全,这样纵向跨越寒温热三带 的山地地形,配合充沛的降水与多样的土壤类型, ...
湖北竹溪农商银行为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赋能加力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3 02:02
随着中药材事业越做越好,规模越做越大,杨本清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带动了周边乡亲就业。如今,凉 桥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中药材种植行业中,通过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 像杨本清这样得到竹溪农商银行资金支持的农户还有很多。今年以来,竹溪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 府打造"林下经济"百亿产业集群号召,不断加大中药材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新增发放支持中药材产业相 关贷款2000余万元,中药材产业贷款余额超6000万元,为中药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下一步,竹溪农商银行将依托"六访六增"活动,积极开展行业客户走访调研,全面了解辖内中药材种植 户的资金需求,根据其经营特点、生产需要,量身打造信贷产品,建立专项服务台账,及时将金融产 品、金融政策及优质服务送到客户手中,全力支持广大药农、药企做大做强。 ■本报记者曹沛原 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腹地的湖北竹溪县,山川纵横,地貌多样,光照雨水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使竹溪成为了著名的"秦归川连"主要产地之一,盛产黄连、黄柏、杜仲、葛根等十余种中草药,有 着"中国黄连之乡""秦巴药谷"的美誉。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中药材产业正蓬勃兴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湖北竹溪 ...
从林下散种迈向全链增值
Jing Ji Ri Bao· 2025-07-01 22:28
近年来,我国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斐然,各地利用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以森林药材和林下种植中 药材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林草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广西创建灵芝、金花茶等地理标志产 品,发布多项地方标准;湖南大力发展"湘九味"及食药同源中药材林下种植体系;贵州推动天麻、重楼 等道地优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 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林下中药材种植亮点突出。它可仿野生种植,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药材品质;能 因地制宜,在乔木、灌木、竹林等林下种植不同类型中药材;还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复合种 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在喜阴和耐阴品种筛选上取得突破,解决了林下中药材种植受林上空间 郁闭度限制的难题,为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全国多地从传统林下中药材种植向产地初加工、"林药+产品"深加工发展,呈现系 列化、高附加值发展态势,形成了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中药材全品类产 品体系。部分地区还探索出"林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综合效益。 不过,当前我国林下中药材种植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环境适配性问题。不同中药材 对光照的需求差异显著,只 ...
林药共生打开绿色富矿 ——对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的调查
Jing Ji Ri Bao· 2025-07-01 22:15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是革命老区,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但这 片"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土地,却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这里的森林面积达289.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75.78%,坐拥"天然药库"等生态资源优势。近年来,当地立足林业生态产业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打造 全国知名的"红色药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走出一条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之路。 林下药香飘山野 暮春时节,走进东兰县武篆镇红里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岩黄连、山乌龟、肿节风等药材长势喜人。福旺 国医堂创始人唐恢天介绍,林下种植中药材不占良田,无需搭建遮阳棚,节省费用与人力,药材品质接 近野生。 东兰县境内分布着768种中药材,是岩黄连、铁皮石斛等道地药材核心产区。如今,草珊瑚、板蓝根、 山豆根、百部等各类中草药出现在东兰县各乡镇的林间地头,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建设"绿色药库"的一 员。 与传统农田种植相比,林下中药材种植充分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有效利用林地生态空间,能减少对耕地 的占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药材种植还能改善林地土壤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实现林药共生。 "经过专业检测,红里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质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解码黄沙变金山的生存智慧
Yang Guang Wang· 2025-06-25 01:35
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当磴口县的苁蓉花在沙海中绽放,当柯坪县的麦浪在戈壁上翻涌,当贺兰山麓的葡萄藤在风沙中蜿蜒,这些曾被命运宣判的土地, 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向世界讲述着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的动人故事。 磴口县的苁蓉花开了 "小风难睁眼,大风活埋人。"是早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流传的谚语。在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村民张继望着沙漠中连片绽放的苁蓉花 回忆道。 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境内沙漠面积42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7%。为保护好生态环境,70多年前,磴口县开启了一场治沙攻坚战。 "磴口县确立了'前挡后拉、由里及外'的总体策略,构建了三道生态防线。"磴口县防沙治沙局产业股股长王海龙介绍,梭梭是温带荒漠中重要的固沙植物, 在第二道防线中广泛种植,其根部寄生有传统的珍稀名贵补益类中药材肉苁蓉。 为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磴口县大力发展以肉苁蓉、甘草等荒漠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县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2万余亩,年产鲜品700余吨,成为全国最大的 人工肉苁蓉生产基地。通过产业带动治沙面积累计达80万亩。 "每年5月中旬和10月是采挖和栽植的关键期,我们组织农牧民采挖苁蓉、补植梭梭苗木。"磴口县游牧一族肉苁蓉 ...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跟踪问效擎起富民业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25 00:34
该县纪委监委以灵芝深加工健康产业建设为监督切口,聚焦项目审批、资金管理、惠企政策落地、项目 验收等关键环节,紧盯招投标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履职不力等方面问题,对产业发展全过程跟进监 督。深化运用"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监督力量,通过定期会商、常态调度、及时通报等机制,对中药 材制品生产加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灵芝产品标准化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整 改问题15个,处理2人,保障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项目运行、资金管理、干部作风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背后的责任、作风和 腐败问题,以有力监督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 说。(通讯员 韩雪春) 近日,在安徽省旌德县云乐镇灵芝种植基地内,一根根粗壮白胖的灵芝椴木菌棒整齐摆列,三五成群的 工人正手脚麻利地忙着挖坑、搬运、覆土、盖膜。"补贴政策有没有落实到位?农技专家来指导了 吗?"种植基地里,前来走访的云乐镇纪委书记吴万志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技术管理、种植 规模及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该县纪委监委还不断强化科技赋能监督,建立大数据模型,对接农业农村、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 获取乡 ...
从“土方子”到大产业 四川兴文推动民族医药走出大山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3 17:59
游客在兴文县苗医体验馆体验按摩。 王磊摄 在宜宾市兴文县,民族医药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增长和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引擎。兴文县是四 川省苗族人口最多的县,这里山清水秀,气候适宜,拥有丰富的中苗药材资源。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 普查,兴文县发现野生药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重楼、天麻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 据了解,苗医药在兴文县传承千年,当地苗族群众很早就掌握了用草药治疗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为展示兴文县苗医药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21年11月,兴文县苗医体验馆投入使 用。"游客对民族医药抱有浓厚的兴趣。自开馆以来,已有数万名观众前来打卡。"兴文县苗医体验馆馆 长钟艳介绍称,馆内展示的300余种苗药,生动展现了民族医药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群众可以在馆 内体验把脉问诊、药膳养生、看图识百草、亲手制香囊等"沉浸式"活动,还能在康养体验区享受休闲养 生、亚健康调理、理疗康养等多种服务。 龙塘村淫羊藿的种植,是当前四川推动民族医药发展的缩影。四川民族地区有2000多种药材资源,药材 蕴藏量超过25万吨,盛产多种高原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四川坚持以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
荆门市掇刀区:20万斤金银花迎来采收季,“致富花”绽放乡村振兴新图景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13 09:15
中国发展网讯 六月,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罗咀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且充满希望的时节——金银花 采收季。漫山遍野的金银花藤上,一簇簇青白相间的花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清香,村民们 穿梭其中,忙着采摘这朵朵"金银",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丰收画卷。 金银花,又名忍冬,素有花中"高士"之称,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繁花满树,藤绽金银,不仅具有极高的 观赏价值,更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其经济价值也十分可观。 6月初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记者走进罗咀村,村口处早已热闹非凡。村民们三五成群,头戴遮阳 帽,手持大竹篮,脚步匆匆地朝着陈坡水库方向赶去。"去摘金银花嘞!"村民张传菊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道。跟随她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位于陈坡水库旁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雨后的基地,金银花藤蔓在微风中 轻轻摇曳,显得精神抖擞,那含苞待放的花苞,仿佛在等待着人们将它们采撷,转化为财富。 此时,稍早到达的村民已经熟练地开始了采摘工作。只见他们用指头精准地捏住花苞根部,掌心轻轻一 攒,随着"啪嚓"一声轻响,一大把花苞便收入竹篮。张传菊也迅速放好随身携带的小板凳,坐下投入采 摘。她动作娴熟、眼疾手快,不一会儿,竹篮就被装得满满当当。"这个品种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