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Search documents
假期去博物馆的人,已经后悔了
Hu Xiu· 2025-10-03 07:01
当代年轻人,已经被抢票逼疯了。 演唱会跟上百万人拼手速,却回回陪跑;节假日火车票一秒售罄,只有候补是大家唯一的退路。可现在,就连博物馆的门票,也要靠抢了。 卡点抢票已经是常态,一张门票抢一周也不算稀奇。更有热门的博物馆,门票被黄牛包圆,大家想要参观就只能加价买票。 挤不进网红博物馆的年轻人,决定换条赛道,结果却发现自以为的小众博物馆里也到处是人。 这让大家开始疑惑,博物馆这两年怎么突然走红了? 一、博物馆,越来越受欢迎了 热衷于搞抽象的年轻人,发现坐拥"显眼包"文物的博物馆,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旅游打卡地。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排成长队,只为一睹"无语佛"的真容;陕西历史博物馆满脸写着"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的俳优俑,引得一大 批打工人来寻找共鸣。 博物馆能有现在的热闹场面,离不开 2008 年国家推行的免费开放政策 [1]。 自从有了这种不掏钱参观的机会,博物馆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2007 年,全国博物馆参观人次仅 2.6 亿。到 2019 年已翻三倍,达到 11.2 亿。 此后三年受疫情影响出现回落,但 2023 年游客"报复性"回归,参观人次重回高点,达到 12 亿;2024 年更是突破至 ...
“昭君出塞”沿线博物馆联盟成立
Nei Meng Gu Ri Bao· 2025-10-03 00:13
2000年前,昭君出塞,一路向北,书写了民族融合的壮丽诗篇;2000年后,多馆齐聚,共同续写新 时代的团结佳话。据了解,"昭君出塞"沿线博物馆联盟将致力于深化资源共享与协同研究,推动展览交 流与联合阐释,拓展社教功能与活化利用,共同讲好昭君故事,讲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呼和 浩特博物院院长白云峰说:"呼和浩特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昭君文化节,2023年呼和浩特博物院牵头沿 线各馆举办了昭君和亲之路讲解员大赛,在第十届博博会期间,举办'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 沿线精品文物展',这些都是对昭君文化研究使命的担当与延续。" 9月28日至30日,由宜昌市博物馆、呼和浩特博物院等20家博物馆联合承办的"融合之路——昭君文 化展"展览开幕式暨"昭君出塞"沿线博物馆联盟成立仪式在湖北宜昌博物馆举行。 ...
探索陕西,从打卡博物馆开始
Shan Xi Ri Bao· 2025-10-03 00:00
喜迎国庆,三秦大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如同一个个鲜活的文化坐标,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多 彩的历史画卷,欢迎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陕西文博领域不断创新,博物馆吸引越来越多人前来参观,深度感知穿越时空的文明。以 各类博物馆为载体,陕西持续丰富文博体验,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经典焕新,创意迭出 《马球图》中骑手扬鞭击球,《观鸟捕蝉图》里少女裙裾飘拂。"戴上VR眼镜,好像穿越到章怀太 子墓的壁画里,近距离感受唐代的历史。"9月28日,四川游客陈佳珊说。 游客体验的项目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大空间沉浸式VR数字 体验项目《壁画那边是唐朝》。该项目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个以唐墓壁画为主题打造的沉浸式数字化产 品。 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代表性珍藏,因材质极为脆弱、保存条件严苛,唐墓壁画的真品难以像其他文 物一样赴外展出。"因为壁画的这些特性,我们大力借助数字化等新技术,让壁画在虚拟世界中'活'起 来,以满足观众对沉浸式文化体验的需求。"该馆馆长庞雅妮说。 9月29日,西安博物院"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 ...
越来越多顶级文物在“数字孪生”中“复活”
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文物库",文物资料的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已经有100多 万件文物被记录保存;距离故宫博物院2000多公里之外,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上,"数字敦煌"资源库吸 引了78个国家的访问,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 当博物馆遇上数字化,公众与博物馆的连接方式正在被改变,这也推动着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与传 承。"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家底'更清晰更完整,管理更精准更科学。"近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说,数字化管理构建了资源管理新格局。 9月23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朱鸿文分享了故宫近30年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受访者供图 文物有了"数字孪生体"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故宫用时20多年,完成了超过100万件文物数据的采集,未来计划再用 10到20年,让195万件文物悉数数字化。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俞天秀介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300个洞窟 的数字化采集,200个洞窟的数据处理,212个洞窟空间结构、45身彩塑、16个遗址的三维重建,5万余 张历史档案底片数字化,总数据量超过 ...
双节期间我省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
Xin Hua Ri Bao· 2025-10-01 23:28
Group 1 - Various museums in Jiangsu province launched new exhibitions and extended opening hours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 enhancing the holiday experience for visitors [1] - Nanjing Museum has 10 themed exhibitions, including three new ones: "What Can Be Seen in the Garden - Garden Imagery in Cultural Relics," "Treasures and Collections," and "Our Festival - Dancing with Nanj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Youth" [1] - The Six Dynasties Museum showcased 30 cultural relics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the Suzhou Museum West exhibited over 50 bronze weapons from the Chinese Bronze Age [1] Group 2 - Nanjing Museum arranged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cultural marke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orkshop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performances during the double festival period [2] - The Yangzhou China Grand Canal Museum hosted nearly 300 activities, inclu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rformances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2] - Nanjing City Wall Museum offered educational courses, special activities for families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raditional games [2]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
Ren Min Wang· 2025-10-01 02:53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5】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6】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2】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3】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4】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7】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8】 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向观众开放【9】 ...
火了600年的真顶流,迎来了“百岁生日”
3 6 Ke· 2025-10-01 02:51
在向世人开放的100年中,故宫已经不只是历史的象征,还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人们了解它的过去,也参与塑造它的现在和未来。 如果在中国文化的无数符号里只挑选一个作为代表,故宫大概最有资格。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 代木结构皇宫建筑群。在当代,它是接待观众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是互联网语境下持续出圈的超级文化IP。 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故宫,在这个时代,热度依然持续走高。近年来,为了实现最佳承载量,故宫不得不实施每天4万人次的预约限流。暑假期间,故宫的 预约难度堪比春运抢票。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5周年。两条时间线叠加在这片72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形成一种独特的时间张力。当代人既要守护古 建筑与藏品,又要用现代管理、数字技术与公众沟通,让故宫真正"活起来"。 (图/《如懿传》) 故宫是一座"活"的文物城,也是一部气象万千的美学宝典。它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入口,可以成为几代学者的研究课题。而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故宫 的"可玩之处"同样很多。你可以严肃地观看其中的建筑、文物,感受它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深意,也可以在宫墙之内"撸猫""买谷",获得满满的 ...
“国博号”主题彩绘飞机首航 在云端打造精品文物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29 13:46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在万米高空,邂逅璀璨中华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东方航空集 团有限公司29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举行"国博号"主题彩绘飞机首航仪式。"国博号"将执飞北京大兴- 上海浦东-法兰克福航班。 这座空中博物馆,以"文博×航空×科技"跨界融合的方式,打开文物活化利用新空间、创造新场景,成 为中国国家博物馆48个标准展厅之外的第49个展厅。机舱内,以"雲匯@历史的天空"为主题的原创云特 展,让行李架、小桌板、头枕巾、机载屏幕等均成为文化展示空间,近50件国博馆藏精品文物形象与故 事陪伴乘客旅途,乘客通过扫码即可进入云端国博和中华文明云展,在国博数智人同时也是"国博号"虚 拟机长"艾雯雯"的引导下,走进"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数字孪生空间,听她讲解导览明星文物背后的故 事。 东航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航将以此为起点,逐步投入中国国内、欧美澳等重点航线及"一带一路"航线,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航班触达全球。(完) 9月29日,"国博号"主题彩绘飞机首航仪式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举行,图为"国博号"主题彩绘飞机。 (中 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国博号"主题彩绘飞机为B777-300ER大型宽体客机,其 ...
新华社出图:这次是故宫!
Xin Hua She· 2025-09-29 12:59
20世纪初的故宫 今年 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 请先来一起看几张老照片 这可能是中国照片档案馆里 关于它最早的影像 1900年8月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 入侵的美军随军工程师拍下了它们 宫墙之外 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南迁的故宫文物在川陕公路运输的艰苦状况 封装南迁文物的箱子/摄影:姚竣译 新中国成立后 故宫博物院开启崭新篇章 新华社的镜头记录下 这座古老建筑的时代表情 我们整理了100张"新华社出图" 希望这些照片定格下的瞬间 带你重温熟悉的过往 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故宫 ↓↓↓ 开篇先来一张"硬核"的 这是1952年的故宫航拍照 当时可没有无人机 那年3月8日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飞越天安门上空 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摄影记者齐观山坐在飞机上 故宫博物院成立 屡历艰困,惨淡经营 抗战爆发后 1925 年 | 一群勇敢的人 | | --- | | 守护1.3万余箱文物 | | 辗转大半个中国 | | 历时十余个春秋 | | 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 | | 镌刻下故宫"文物南迁"的传奇 | 南迁的故宫文物在贵州被卡车运送的场景 俯拍故宫全景 1952年/俯瞰故宫/摄影:齐观山 1950年/护城河清淤 ...
校馆弦歌·文博日历丨山东大学收藏的这两只小鸟 已经飞了2800多年
| 名称:铜鸟柱 | | --- | | 尺寸:通高48厘米 | | 年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 | 收藏单位: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 |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柜中 有两只萌萌小鸟 落在一个青铜立柱上 | 通 the st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铜鸟柱 它是干什么用的? 双鸟立柱 青铜里的春秋美学 这尊铜鸟柱 由方形底座、立柱和飞鸟构成 通高48厘米 方形底座边长16厘米 内部中空 底座上饰有成排的乳丁纹和云雷纹 t was a ASSESS the case 17 t 8 i de 4 3 8 3 4 83 A 底座中心的立柱笔直挺立 立柱中间和顶部各"站立"一只飞鸟 翅膀上扬,栩栩如生 两只鸟间距错落得刚好 让整个鸟柱看起来匀称稳当 两只鸟头的方向呈直角 双眼镶嵌绿松石 鼓鼓的,显得格外"炯炯有神" 用来悬挂某种饰物的支架 也可能是一种实用器 这可能是贵族用于祭祀或其他场合的礼仪用品 有专家推测 这种鸟柱具体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种独特的"方座-立柱-双鸟"造型 在同时期的青铜器中独树一帜 春秋时期工匠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把这一"萌趣"画面定格 饰品挂架还是方向仪? 鸟柱用途大猜想 and of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