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Search documents
在融入中赋能文化和自然遗产焕新彩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融入中赋能文化和自然遗产焕新彩
Da Zhong Ri Bao· 2025-06-15 00:34
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在融入中赋能文化和自然遗产焕新彩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连日来,全省各地推出各类文博主题活动千 余场,展现山东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从一根丝线开始,让孩子们在穿针引线之中绣出属于自己的非遗记忆。"6月14日上午,山东博物 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鲁绣体验特别活动,参加体验的家长和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鲁绣 的基本针法与构图。 当天,山东博物馆还推出两大展览。"馆藏清代五体书法展"聚焦清代篆、隶、草、楷、行五体书 法,展出包括王澍、吴大澂、翁同龢、陆润庠等名家书作在内的55件套馆藏珍品。"名铸典册 镜鉴千秋 ——山东古代清官廉吏史话展"依托正史方志、珍稀文献与文物实证,挑选自先秦至清代山东籍或在山 东为官的20位清官廉吏故事,并通过解读青铜器、书画、古籍、瓷器、玉器等70余件文物中蕴含的清廉 基因,立体展现齐鲁清官廉吏故事。 近年来,山东各级博物馆社会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全省目前备案博物馆839家,其中免费开放774 家,各级各类博物馆不断丰富展陈、创新形式,滋养群众的精神世界。 在高密市夏庄镇朱家村,版画艺术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传新 ...
关注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 大河之滨 仰望仰韶
He Nan Ri Bao· 2025-06-13 23:30
彩陶双连壶 6月10日,众多媒体记者抢先探访即将试运行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 白衣彩陶盆 盆形鼎 黄河文化主题墙展现了多元灿烂的仰韶文化遗址。图片均为记者 聂冬晗 摄 6月14日,我国第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 从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内缓步进入位于地下的博物馆。 入口处,黄河文化主题墙以"立体拼图"展现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恢宏史诗。 聚落演进:从小聚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外部防御坚固、内部分区明晰的大型史前聚落。房屋从半地穴发展为 地面建筑,并发明"木骨泥墙"这一独特的建造技艺。 独树一帜:大河村遗址的彩陶独具特色的陶衣和绘彩,丰富多彩的纹饰,高超娴熟的绘制手法,标志着史前 彩陶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彩陶上的月亮纹、彗星纹、星座纹、七圆点纹、日晕纹等图案表现出先民 对宇宙、星空的认知,大河村遗址因此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 "凝固的时光,流淌的史诗",这是博物馆序厅带给记者的感受。 主题SHOW《大河汤汤》,以"大河、生命、文明"为切入点,回溯了大河孕育生命、生命创造文明、文明交 流互鉴的发展历程。 观 大河村遗址的八大维度 《仰韶文化标尺:大河村遗址》部分,以八大维度构建 ...
文化遗产保护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He Nan Ri Bao· 2025-06-11 23:41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放。该馆是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 目、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项目、洛阳市"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首个全景式呈现仰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将于6月14日开馆试运行。 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 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的殷殷嘱托,砥砺前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活化利用,提高考古发掘和 研究阐释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璀璨星火,汇聚成照亮中原大地的时代光 芒,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中,交出文物战线"守护文明根脉、赋能 民族复兴"的优异答卷。(记者 张体义) 责任编辑: 何山 遗址博物馆建设成为我省"探索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亮点。 河南大遗址规模大、级别高,连片分布,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和辉煌成就。遗址博物馆通过对考 古发掘与遗址保护成果的阐释与表达,成为连接考古研究成果与观众的桥梁。近年来,依托贾湖、大河 村、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殷墟、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等大遗址,河南遗址博物馆建设成 ...
6月14日,开馆试运行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要来了
He Nan Ri Bao· 2025-06-10 23:54
Core Insights - The newly opened Dahuacun Ruins Museum showcases over 1,600 exquisite cultural relics,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within a 19,700 square meter space [2][10] - The museum employs a panoramic narrative approach, starting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world river civilizations and focusing on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3][5] - The museum integrates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create immersive experiences, enhancing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visitor engagement [8][10] Summary by Sections Museum Overview - The Dahuacun Ruins Museum is the first panoramic museum dedicated to the Yangshao culture, featuring a variety of artifacts that trace the origins of this ancient civilization [2] -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reflect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with elements such as yellow rammed earth walls and a water curtain that symboli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2][3] Exhibition Features - The exhibition titled "Yangshao Culture: The Foundation of Huaxia Civilization" aims to recreat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activities of the Yangshao people, allowing visitors to experience the vibrancy of ancient life [3][5] - The museum's narrative is structured around eight dimensions, covering aspects such as the discovery of the site, living conditions, production method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5] Digital Integration - The museum utilizes cutting-edge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luding 3D interaction, mapping projection, and holographic imaging, to creat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exhibits [8] - Special digital exhibits include "Yangshao Impression" and "Digital Archives of Yangshao Culture," which enhance the storytelling of cultural elements [8] Upcoming Events - The Dahuacun Ruins Museum is set to officially open for trial operation on June 14, with a special exhibition featuring artifacts from significant Yangshao culture sites [10]
文博游何以圈粉年轻一代
He Nan Ri Bao· 2025-06-10 06:15
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博游要想持续圈粉年轻人,还需博物馆与时俱进,开发更多审美在线的文创产品, 融入更多科技元素,设置更精细合理的预约方式。如此,更多的"馆中好物"才能不断走进年轻人的视 野。 【责任编辑:杨鑫宇 编辑:王钟的】 既能增长见识,又能避暑纳凉,这是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最初目的,而年轻人热衷于逛博物馆的背后是 对传统文化的深深认同。他们对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图景、精神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 起源怀有旺盛的求知欲。这些都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自觉地去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从而文 化自信的底气更足。在物质充裕时代成长的年轻人,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他们愿意为文创产品"氪 金"。从3D复原秦墓主人头像,到汉服旅拍、沉浸式夜游,中国年轻人正以全新的方式拥抱古老文明。 开发数字IP、制作小程序与App、广泛使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开展各种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开发各类打 动人心的文创产品,"高冷"的博物馆主动下凡与年轻人同频,不仅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动"起来, 还让游客把"文物"穿在身上、吃进嘴里、带回家去,花样迭出的文物与博物馆叙事方式不断出现,融入 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巩义博物馆镇墓兽因为撞脸千万 ...
从“看展”到“讲展” 银发志愿者在博物馆找到“乐龄”生活
Yang Shi Xin Wen· 2025-06-10 05:40
近年来,"去博物馆看展"成为一种文化风尚,不少人都成为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其中就有很多"银发族"。他们中的一部分资深"博物馆迷"还活跃在各地博 物馆的服务前台、预约处等地,为大家讲解、服务。博物馆因为他们的存在更具温度,他们的晚年生活也更显充实。 在浙江良渚博物院的志愿者服务台,75岁的资深的"蓝马甲"银龄志愿者吴健民,已经为公众服务了11个年头。数万字的讲解内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 吴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那些沉睡的文物仿佛被唤醒,时光长河里流淌的故事,浸润着每一位驻足聆听的观众。 良渚博物院文化志愿者 吴健民:博物馆就像一个老年大学一样,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互相学习。非常好的一种氛围,只要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 我非常舍不得离开这个群体。 在这里,像吴健民这样60周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就有28位。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也是终身学习者。博物院组织的考古讲座、手工活动、文化沙龙,他们 场场不落。 良渚博物院文化志愿者 陈中柱:银龄志愿者这个团队有老年人那种凝聚力,我虽然退休了,但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山西博物院"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主题系列文化服务项目,结合时令、节气、重要节日,精心策划,特别为银龄群 ...
江西南昌汽车博物馆成“展品仓库” “马拉松式”验收拖垮3.5亿重点民生工程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6-08 23:09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雷静 综合报道 据央视《焦点访谈》6月7日报道,总投资3.5亿元的江西省重点民生工程——南昌小蓝汽车博物馆建成 两年多迟迟无法开放,昂贵的电子互动设施面临报废风险,计划中的"产业地标"沦为"展品仓库",引起 社会广泛关注。 据南昌县2018年9月公示的小蓝汽车博物馆的设计方案,该博物馆总投资约34988.28万元,其中工程建 安费约14977.14万元,展陈布展及装修约15978万元(已经招投标),藏品车约2200万元(暂估价), 工程建设其他费约1383.76万元(其中展陈其他费约363.07万元),预备费约449.32万元。 小蓝汽车博物馆于2020年6月开始施工,2022年12月基建部分和展陈部分全部完成施工,进入办理竣工 验收和交付阶段。 其中,博物馆的展陈部分于2023年6月完成验收,但基建部分的验收至今未完成。博物馆消防验收因环 形水网问题,从2021年发现到2024年10月解决共拖延3年时间。博物馆规划验收中的外立面问题从2022 年拖至2025年,拖延超两年。 如此"马拉松式"的验收直接导致在2022年已经建好的小蓝汽车博物馆至今无法开馆。而两年多时间里只 见管委 ...
3.5亿元的博物馆被闲置,一拖再拖到底怎么治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8 15:40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个由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额投资约3.5亿元的汽车博物馆,建 成已经两年多,但经开区管委会下属的小蓝经投公司迟迟无法办完验收手续,部分设备正面临报废的风 险。 据报道,在2022年12月,该汽车博物馆的基建部分和展陈部分就已全部完成施工,进入办理竣工验收和 交付阶段;次年6月,投资约1.6亿元的展陈部分也办完了全部验收手续,但基建部分甚至在记者采访时 仍未完成验收。其中,消防和规划验收是主要的卡点。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早在2021年就被施工方发 现,但多方拖延之下,直到2024年才完成验收,而相关设施增设只用了1个多月。更拖延的是规划验收 环节,同样也并非由于技术性问题导致验收缓慢,而是因为有关申请报备在2025年才被经投公司提交。 为何拖延了近三年?经投公司称"人员更替频繁""确实节奏慢了一些"。但当地有关部门表示,规划验收 本在2022年完成规划建设后就可申请。也就是说,不仅经投公司有"拖延症",早在2022年,县区领导就 有理由开会研究积极推进验收,但包括作为上级领导的管委会,除了口头督促,竟未对该经投公司下达 过一张督导函。 不仅是财政资金花得"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一拖再 ...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鉴彰显文明的力量
Yang Shi Wang· 2025-06-08 09:07
央视网消息: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这是近期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青铜器修复体验课,有修复专家讲解铜镜的打 磨工序,参与者还可以亲自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在2025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前,上海博物馆发挥文物修复领域的专业优势,举办了包括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 复技艺等在内的多项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到文物的魅力,2024年,上海博物馆新建成开放的东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展示模式,在确保文物安全前提 下,设置了"裸展"。部分雕塑文物没有放进封闭的玻璃展柜,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无障碍的观察文物细节。 此外,博物馆还为参观者们提供了特别的"上手"机会。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釉下彩青花瓷瓶,经过专业评估、特殊保护处理 后,可以让参观者触摸,开创了国内同类展览的先河。 新开放的古代文明探索宫通过"文明传承塔"联通三四两层,让小朋友们化身"考古学家""修复师""研究员"等,近距离接触博物馆工作 人员的日常工作。小朋友可以在田野中挖掘考古碎片,亲手体验文物修复,参与策划、搭建主题展览,更直观地学习知识。 对话世界,交流互鉴。2024年7月,"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也亮相上海博物馆,共展 ...
焦点访谈 | 重点工程建成两年却尘封闲置?记者实地探访→
Yang Shi Wang· 2025-06-07 13:3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投资3.5亿元的重点工程建成两年却尘封闲置,计划当中的"产业地标"沦为了"展品仓库","重点工程"变成了"烫手山芋"。前不 久,我们栏目收到观众反映,称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投资3.5亿元的汽车博物馆建成已经两年多了,但就是迟迟不开馆,这 是怎么回事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有一座崭新的博物馆,围墙外的牌子上写着小蓝汽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看着体量不小,而 且离城区也不太远,但记者看到,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空空荡荡,没有游客参观的迹象。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制造为主导产业。2016年,南昌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小蓝汽车博物馆,并先后列入南昌县"十 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随后多次列入相关年度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小蓝汽车博物馆是江西省首个汽车博物馆,当时,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也 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碧:"建设这样一个项目对小蓝经开区来讲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因为小蓝建园以来就一直以汽车产业为主 导产业,努力构建汽车产业生态环境,使它成为小蓝汽车产业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