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植发
icon
Search documents
未老先秃,年轻人涌入植发门诊
盐财经· 2025-07-02 08:11
"晚上洗头掉许多头发,是不是要噶了,怎么办好焦虑。"25岁的林生在深夜发了这样一条动态。 他被确诊为脂溢性脱发已有多年,虽然曾通过药物、饮食调整等方式控制脱发,但由于未能坚持,效果 反复。随着发际线后移、头顶稀疏,他开始越来越抗拒出门,甚至习惯性避开镜子中的自己。 "小时候别人叫我阳光男孩,现在我拍照一定低头,根本不敢看镜头。"他说。 这样的焦虑并不孤单。脱发,正在成为一代年轻人不愿提起却无法逃避的现实,而植发随之走出边缘, 成为社交平台热议的消费现象。 作者 | 孟雪 统筹 | 梁潇 视觉 | 顾芗 如果说过去的植发行业还只是悄悄存在于城市的边缘诊所,那么现在,它已经出现在地铁站、商场、写 字楼和短视频直播间里。那些曾经羞于开口的"秃头困扰",如今变成了许多消费者口中的"刚需项目"。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植发日记#、#植发际线#等词条下,有无数博主详细记录自己的术前设计、术中体 验和术后恢复。他们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长回失去的头发",更多是想要一个更协调的额头线条、一个 更浓密的发缝,或者是让自己在镜头下看起来更有精神、更有安全感。 "在忧郁之中下定决心做了植发,感觉做完之后自信满满。"一位女生在术后日记中 ...
碧莲盛创始人尤丽娜:已达成与华盖资本的业绩对赌,暂无上市计划
在国内,雍禾、碧莲盛、大麦堪称是植发界的三巨头。其中,雍禾已于2021年在港交所上市,大麦也在 此前连续冲刺港股上市。唯有碧莲盛迟迟未公布其资本运作计划。 2005年,尤丽娜在北京创立了碧莲盛,公司已走过了二十载春秋。6月26日下午,碧莲盛在成都举行了 20周年媒体见面会,公司创始人尤丽娜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碧莲盛已经实现了与华盖资本的业 绩对赌,从公司发展规划出发回购了相应股权。目前,碧莲盛没有外部资本持股。 她表示,碧莲盛暂时没有明确的上市计划,"公司按照自身节奏稳定发展,才是对社会负责。至于上 市,将来看市场形势再说。" 据公开报道,华盖资本旗下华盖医疗健康基金(下称"华盖基金")牵头组成的投资联合体于2018年年初完 成了对碧莲盛的战略控股投资,总投资金额5亿元。 会上,碧莲盛相关负责人透露,如今的植发受众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往40岁以上男性系植发主 体,现在则集中在25岁至35岁的"年轻人"中,"源于颜值需求,公司在成都的医院的消费者,7成到8成 都是年轻女性。" 另据券商研究报告,随着90后脱发人群对外貌关注度的提升带来植发手术需求的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 规模达到756亿元,20 ...
碧莲盛二十周年:以技术革新定义头部美学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06 11:57
今年是中国植发行业头部企业碧莲盛医疗集团创立20周年。6月5日,碧莲盛董事长尤丽娜在北京华贸旗 舰店启动盛典,拉开全国42店联动庆典序幕。 自2005年在北京创立首家植发门诊,碧莲盛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直营连锁集团,累计服务超50万发 友,拥有1000名以上的专业医护团队。面对全国超2.5亿脱发人群,尤丽娜在庆典中强调:"碧莲盛将满 怀信心,继续发扬创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同步启动全国感 恩回馈计划,进一步深化"植养结合"战略布局。 碧莲盛的二十年技术进阶史,是中国植发行业从追赶到领跑的国际突围缩影。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始人 尤丽娜辞去公立医院工作后,在深度调研中发现国内植发技术严重滞后:传统FUT技术需切取头皮、留 下疤痕,且毛囊成活率不高。为破困局,她先后赴美、日、欧等国家地区钻研先进技术,将海外经验结 合亚洲人毛发特性进行本土化创新。 2005年北京首店开业标志着产业化征程开启。团队聚焦无痕植发设备研发,于2008年成功推出碧莲盛 SHT无痕植发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单次植发毛囊成活率。2020年,碧莲盛全球首发"不剃发植发技术", 实现"取长发种长发",彻底消除术后尴尬期 ...
不卷“一口价”后,植发生意该怎么做?|最前线
3 6 Ke· 2025-06-01 03:09
卡在"颜值经济"和"消费降级"的矛盾之间,植发市场究竟还有没有春天? 我们不再希望做低价宣传吸引客人之后,推销高价服务的事情。基于现在这种市场情况,我们也不再想 卷价格,该怎么报价就怎么报价。所以,去年大麦重新将"一口价"收费模式改回亿毛囊为单位收费定 价。 植发行业被资本捧为"医美黄金赛道"。但在"价格战"引发的信任危机、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以及术后纠 纷集中爆发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个曾号称"市场规模超千亿"的行业正在陷入集体反思。 这种模式也让消费更加透明化,每一分钱都能对应到具体的毛囊单位,避免了 "打包定价" 的模糊性。 我们主张先诊后治,让消费者能根据专业诊断结果,明确自身所需种植的毛囊数量,实现 "需要多少植 多少" 的精准医疗。 当传统"毛囊搬运工"模式遭遇瓶颈,植发机构是继续在营销内卷中消耗,还是回归医疗本质? 近期的第八届中国毛发学术大会上,大麦植发执行董事崔韶芳向36氪分享了她的观察(经编辑): 不再卷"一口价" Q 过去一年,植发及养护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A 我们统计到的两个数据挺让我震惊的。一个是植发机构数量,当前,包括大型连锁品牌、公立三甲医 院和单店在内,国内植发机构数量已 ...
为颜值投资340亿?男性医美需求为何开始暴涨?
思宇MedTech· 2025-05-12 09:57
报名: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最新议程 合作伙伴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从以往不修边幅的 "糙汉" 形象,到如今追求美丽的 "精致大叔", 男性对于医美的需求似乎已从曾经的小 众 "隐秘角落" 迈向社会主流视野 。从"护肤是娘炮"到"颜值即正义",男性对美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而 是更加自信地表达。 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消费者在美容美体行业中的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男性消费者数量相比2021年增 长了68%,相比2019年更是增加了227%。 尽管女性仍然是医美市场的主流,但男性的增速更快 ,不断上 涨的需求背后,不仅反映了社会对男性美的追求正在逐步改变,同时也预示着 医美行业的又一个细分市场 逐步崛起 。 # 探 索医美 " 男 半 球 " 或许一些读者曾见过这样的场景,在某家美容机构候诊区,几位男士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等候,年龄从20出 头到40多岁不等,他们低头看手机,偶尔抬头瞥一眼墙上的时钟。 近年来,像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男性走进美容院,不再只是陪伴,而是成为主角 ,接受割双眼 皮、隆鼻、面部调整等医美项目。从"糙汉"到"精致",男性对容貌的追求正悄然打破传统观念,成为一股 不可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