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Search documents
倾听尼山2025 | 刘延常:博物馆的文化积淀与未来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01 05:10
编者按: 2025 年 7 月 9 日至 10 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曲阜举办。 从 2010 年 9 月创立至今,尼山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为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正日益 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 当下,全球政治冲突频发、各国之间经贸壁垒陡增,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迫切。 本届尼山论坛的主题是 " 各美其美 · 美美与共 —— 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 ,并设置了 " 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 "" 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 齐鲁文化 与世界文明 "" 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 "" 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 "" 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 " 等多项分议题。 经济观察报:刘馆长你好,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办在即,今年的主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八字箴言最早由费孝 通先生提出,并将此平和、谦逊的心态视为中国文人一以贯之的"君子之风"。一种文明在由近及远的推广中,必然面临着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这 使它充满新的生机。你与孔 ...
今天我们如何读古籍(新语)
Ren Min Ri Bao· 2025-06-18 21:53
读懂古籍不容易,即便是清代大学者戴震,在求学期间也经常茫然。 读《尚书》,读到"乃命羲和",由于不知星辰运行之理,只得掩卷;读《诗经》,发现自己不通古音, 很多诗读起来不押韵;读《礼经》,则因为不了解古代宫室衣服之制,就看不懂了……总之,戴震感觉 自己读古籍,仿佛横垄地拉车——一步一个坎,很受打击。 一个是文字难通。文言文之语法、词汇,于今人晦涩难懂。有读者说,读古籍,常常有一种"每个字都 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什么意思"的感觉。 一个是古籍难选。存世古籍有20多万种,单一部《四库全书》便收书3400余种,约8亿字。洋洋书海, 有没有一开船就迷航? 再一个是古籍中的很多知识、思想和今天有距离。古人的伦理纲常、宇宙观念、繁文缛节,常与今世差 别较大。 古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从《论语》中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宇宙之叹,到《史记》里太史公"通古 今之变"的史家孤诣,皆是古人智慧结晶。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底保存下来、传播开来,是每一代中 国人的分内之事。 古籍中藏着语言表达与思想绽放的绝高技艺。古人善以寸毫之力,载千钧之思。《左传》名篇《郑伯克 段于鄢》,只用700多字,就把家国权谋、人性幽微阐释殆尽;《庄子》借"庖 ...
阳关和玉门关:明月几回照汉家丨从长安到敦煌(5)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8 00:54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Yangguan and Yumenguan sites along the Silk Road, emphasizing their roles as gateways to the West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nd their enduring legacy in 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1][9][25]. Group 1: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Yangguan was established around 107 BC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nd served as a crucial checkpoint on the southern route of the Silk Road until the Tang Dynasty [3][4]. - The ruins of Yangguan are located in a historically rich area, with evidence of ancient artifacts found in the surrounding "Antique Beach," indicating a long history of human activity [3][4]. - Yumenguan, alongside Yangguan, was pivotal in controlling access to the Western regions, facilitating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8][25]. Group 2: Cultural Heritage - The sites are immortalized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with famous lines from poets like Wang Wei and Li Bai reflecting the emotional and cultural connections to these locations [10][12][13][17]. -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s surrounding Yangguan and Yumenguan have inspired numerous literary works, enhancing their significance beyond mer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9][25].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sites from military outposts to cultural symbols, attracting tourists and scholars interested in their rich history [1][9][29]. Group 3: Archaeological Insights - Recent archaeological efforts have aimed to uncover more about the structures and artifacts at Yangguan, including the "Stone Gate Beacon" which served as a lookout point [4][6]. -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he Han Dynasty, utilizing local materials for building fortifications, are noted as a reason for the enduring nature of the Great Wall and related structures [18][20]. - The findings from excavations at Yumenguan, including the large granaries, suggest its role in military logistics and supply during the Han Dynasty [21][23].
古装剧最爱的“掉马甲”神器:古人到底怎么避讳?
Hu Xiu· 2025-06-10 16:01
电视剧《琅琊榜》首播已近十年,至今仍然以其精巧的剧情设计为观众津津乐道。也许不少观众还对剧中主角梅长苏在静妃面 前"掉马甲"的情节印象深刻:梅长苏读《翔地记》做批注时,出于习惯对地名中与母亲名字相同的字作减笔避讳,这一细节被 静妃细心察觉,进而道破其真实身份。 "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 避讳的对象大致包括君主、祖宗父母和圣贤三种,也即《公羊传》提出的"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琅琊榜》 中的上述避讳情节即属于子女避父母讳。避讳现象在周代已经出现,秦汉时期走向定型,以宋代最盛。这一现象虽非中国独 有,却已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亲亲尊尊""慎终追远"等思想交织,激荡出沉重的历史回响。 改字、空字、减笔:古人怎样避讳? 减笔是如何与主角身份联系起来的?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社会习俗——避讳。 所谓避讳,也即中国古代在文字上不直接书写君主、尊长之名的语言文字现象。陈垣在其著《史讳举例》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 解释: 避讳现象几乎贯通了先秦以来的三千年文明史,直至辛亥革命宣告帝制终结,这一现象才在官方层面得以结束。因此,对于大 多数 ...
在时光褶皱中寻找永恒灯火 —— 五本经典书籍照亮生命维度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05:13
深夜伏案的教授总习惯在台灯下压一本《史记》,咖啡店的白领用 kindle 重读《莎士比亚悲剧集》,地 铁通勤的年轻人耳机里播放着《菜根谭》有声书。当碎片化阅读裹挟着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真正能穿越 时光的经典始终如同灯塔,用不同的光谱为生命注入能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启示录:看见不可见 舞蹈家邓肯在自传中写道:「真正的自由是从社会模具中剥离出本真形态。」当社交媒体不断重塑人格 面具,这位赤脚跳舞的叛逆者在书中的呐喊愈发振聋发聩。她与罗丹的艺术交锋、在战火中的巡回演 出、对传统芭蕾的反叛,构成了解锁创造性思维的密码库。书中「用身体写诗」的理念,正被当代行为 艺术家奉为圭臬。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东方禅意与存在主义的对话 弘一法师的这句话被印在千万个手机壳上,原著中「断舍离」的智慧却有更深的生命体悟。当物质焦虑 与精神内耗成为时代病症,书中「茶杯倒空才能续新茶」的隐喻成为治愈良方。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解 构路径,这种融合佛家「去执」与道家「无为」的处世哲学,为竞争社会中的疲惫心灵提供了柔性的缓 冲地带。 《秦吏》:历史褶皱里的生存启示录 七月新番笔下的小吏黑夫,在秦制军功体系中的攀升之路,意外折射着现代职场的 ...
茂陵凭吊:汉朝离我们有多远丨从长安到敦煌(1)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6 00:55
(原标题:茂陵凭吊:汉朝离我们有多远丨从长安到敦煌(1)) 作者 黄君度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 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 2024 年 10 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 8 天的行程 里,乘火车穿过沙漠,坐飞机翻越雪山,漫步于汉代长城下,到访西安、宝鸡、兰州、敦煌、武威这五 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寻觅伟大的历史遗迹,在周晋汉唐的漫长时空里看见文明。"西北行记"系列 是记录,也是一次邀请,欢迎诸君携诗酒书剑,随我开启这场穿越古今的壮游! 从狭小逼仄的空客 320 机舱出来,踏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外的关中大地,迎面就感受到她那股辽阔浑厚 的力量。航站楼前是平坦的大广场,抬头望去,秋日的晴空澄蓝如洗,点缀着几片浮云。汉朝是一个那 么遥远的朝代,以前只通过书本上和我所研究的汉简了解她,今天要寻访一位最伟大的汉朝皇帝的陵 墓,经历了两千年悠悠岁月,我还能看到些什么? 一阵电话铃声把心思拉回到当下的行程,是包车司机王师傅打来的。这是位膀大腰圆、方脸平头的关中 ...
对话斑马百科解濮畅:用AI+3D动画激活《论语》,单主题投入上千万元|科创100人
Xin Lang Ke Ji· 2025-05-20 08:52
嘉宾:斑马儿童研究院副院长、斑马百科文学教研负责人解濮畅 近日,斑马百科正式推出《论语》主题,这也是继《史记》之后,斑马百科文学线以"文学典籍+电影 级3D动画+AI交互"的文学知识学习新模式,推出的又一经典文学可视化作品。 斑马儿童研究院副院长、斑马百科文学教研负责人解濮畅向新浪科技表示,"为了确保《论语》主题内 容质量,该项目采用了高标准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专门设立1条生产线,整体花费了2000+小时研发, 制作投入在1000万左右。" 他还透露,"除了《史记》《论语》之外,未来斑马百科·文学方向还将持续推出新主题内容,例如《古 文观止》《左传》《海底两万里》《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寓言》等都将陆续上线。" 据悉,斑马百科定位为"少儿百科数字内容平台",也是中国首个少儿3D互动百科,通过沉浸式的电影 级3D动画和专业、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为5-12岁少儿打造的3D互动百科数字内容。截至目前,斑 马百科已上线昆虫、天文、鸟类、植物、《史记》等36个主题内容。 文|新浪科技 闫妍 期数:No.73 不同于市面上的传统百科书籍、纪录片或直播课,斑马百科开创了全新的内容品类,以3D互动和故事 化叙事打造沉浸式学习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