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故宫日历》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华全媒头条|百载共守护 一城尽风华——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
Xin Hua She· 2025-10-09 13:46
百载共守护 一城尽风华——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徐壮、杨湛菲 一脉文渊红墙铭史,百年守望紫禁流芳。 首都北京,绵延7个世纪的中轴线中心处,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 宫,将迎来历史性的日子。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这是一份厚重的时代记忆。 百年前,这里重门徐启、百废待兴;抗日战争时期,故宫人携近两万箱文物避敌南迁、以身护宝;新中 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翻开崭新一页,逐步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及 传播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故宫博物院迎来了一个高 速发展的繁荣时期。秉持"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发展理念,这座人类共有的文化 遗产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穿越百年历史烟云,巍巍故宫存史博物,拥抱世界阔步未来。 从帝王禁苑到人民的博物院 国庆中秋假期,庄严恢宏的午门前,许多游客披着晨光而来。 午门城楼上,"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面向公众开放。这场献礼百年院庆的大展上, 人们可以一睹十年难见的《清明上河图》、凝望传承三千多年的亚醜方尊、定格含义隽永的金瓯永固 杯… ...
新华社出图:这次是故宫!
Xin Hua She· 2025-09-29 12:59
20世纪初的故宫 今年 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 请先来一起看几张老照片 这可能是中国照片档案馆里 关于它最早的影像 1900年8月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 入侵的美军随军工程师拍下了它们 宫墙之外 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南迁的故宫文物在川陕公路运输的艰苦状况 封装南迁文物的箱子/摄影:姚竣译 新中国成立后 故宫博物院开启崭新篇章 新华社的镜头记录下 这座古老建筑的时代表情 我们整理了100张"新华社出图" 希望这些照片定格下的瞬间 带你重温熟悉的过往 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故宫 ↓↓↓ 开篇先来一张"硬核"的 这是1952年的故宫航拍照 当时可没有无人机 那年3月8日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飞越天安门上空 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摄影记者齐观山坐在飞机上 故宫博物院成立 屡历艰困,惨淡经营 抗战爆发后 1925 年 | 一群勇敢的人 | | --- | | 守护1.3万余箱文物 | | 辗转大半个中国 | | 历时十余个春秋 | | 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 | | 镌刻下故宫"文物南迁"的传奇 | 南迁的故宫文物在贵州被卡车运送的场景 俯拍故宫全景 1952年/俯瞰故宫/摄影:齐观山 1950年/护城河清淤 ...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双井“小哥”有了公租房,就在CBD
今天白天多云,山区有阵雨,北风三四级,阵风六七级,最高气温26℃;夜间多云转晴,北风一二级, 最低气温15℃。大风蓝色预警中,今天北风较大,外出注意防风,谨防高空坠物。 ▶尾号限行 1和6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日天气 ▶ 1-8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25.6微克/立方米 今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完成结构封顶。预计2027年,这里将成为我国首家综合类收藏型研究性科 学博物馆,对外开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之间的空地上,科学博物馆项目建设如火如 荼,双"T"字形的大楼正在拔地而起。"T"是清华的首字母,两个"T"拼接在一起,又像圆周率"π"。将数 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常数融入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中,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博物馆的"科学"主题。 ▶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北京亮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昨日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 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 成效。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 本完成。 ▶ 商业设施投用,北京过去4年新增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