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引力二号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午后震荡上行,航空航天ETF(159227)规模创新高,机构:军工等板块7月胜率较高
消息面上,近期,商业火箭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5月29日,北京箭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元行者一 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6月20日,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据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 公司消息,其"引力二号"运载火箭目前已进入产品齐套和各项大型地面试验阶段。7月2日,据报道,由 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研发的"力箭二号"运载火箭将于今年9月份首飞。 7月8日午后,A股三大指数继续上行,通信、电子、电力设备等行业涨幅居前,国防军工板块低开高 走,午后持续拉升,截至14:21,航空航天ETF(159227)翻红,现涨0.27%,成交额达5669万元,居同 标的ETF第一,持仓股上海瀚讯涨超3%,华秦科技、中国海防、迈信林、华力创通、天和防务等跟 涨。 资金流向方面,航空航天ETF(159227)7月7日净流入额为1642.83万元,截至上个交易日,已连续8个 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额为1.91亿元。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4.09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 4.48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 航空 ...
商业航天驶入发展快车道 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03 16:07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7月2日,据报道,由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研发的"力箭二号"运载火箭将于今年9月份首 飞。 广东村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基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至2026年将成为我国新一代可回收火箭 的关键验证期,一旦回收复用技术验证成功,火箭发射成本和效率将实现大幅优化,这也将加速中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快速、 协同发展。 商业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 展规划(2015—2025年)》,首次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2024年至2025年,商业航天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 告》。 7月3日,商业航天板块颇为活跃。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收盘,商业航天相关个股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涨停,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涨幅超 9%。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自6月份以来,商业航天热度持续攀升,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已有32家 商业航天概念相关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 ...
国防ETF(512670)最新规模创近1年新高,商业航天正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0 06:26
截至2025年6月10日 14:10,中证国防指数(399973)下跌2.39%。成分股方面,中科星图(688568)领跌,中 简科技(300777)、中航成飞(302132)、中无人机(688297)、国博电子(688375)跟跌。国防ETF(512670)最 新报价0.71元。 流动性方面,国防ETF盘中换手4.52%,成交2.33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6月9日,国防ETF近1周日均 成交2.95亿元。 规模方面,国防ETF最新规模达52.54亿元,创近1年新高。资金流入方面,拉长时间看,国防ETF近5个 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4.94亿元。 消息面上,文昌正在筹划建设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此同时,我国'千帆星座'计划加速 推进,预计2025年发射大量卫星。 广发证券表示,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双重拐点,太空经济从愿景正走向现 实。进入2025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引力二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等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将 按计划迎来首发;中国版"星链"计划千帆星座、GW星座等持续升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 发射阶段并建设二期工程。据预计,中国商业 ...
瞭望 | 商业航天新坐标
Xin Hua She· 2025-05-12 11:17
直面产业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挑战,走向成熟,需要更为规范的环境,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更充沛的资 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梁姊 宋晨 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坐拥万亿市场规模、行业相关企业突破万家……以2015年《国家民用空 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为起点,经过十年发展的中国商业航天,在2024年 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顶层设计牵引,地方政策、政府 基金和产业资本加速入场,商业航天发展迎来源头活水;这一年,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可回收火箭技 术拐点在即,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投用……"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商业航天,从最初的"一张蓝图",迈进 了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放眼未来,我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卫星互联网大规模组网大幕拉开,可回收火箭技术拐点在即的关键时 刻,如何更快实现技术破冰和商业闭环?如何使"新增长引擎"更好发挥作用?如何缩短与世界一流水平 的差距?答案也许是更规范的发展环境,更精准的扶持政策和更充分的资金支持。 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正如航天人常说的:"火箭向上飞行的每一秒,都在突破大气层的阻力。" ...
中国商业航天万亿赛道“破茧”
多个大规模卫星星座组网稳步推进,一批可回收复用火箭蓄势待发……一场关乎浩瀚星海的产业革命已 按下快进键。然而,安全与创新、治理与发展的"天平"也同样经历博弈的考验,如何促进商业航天安全 有序发展,如何释放这一万亿级产业赛道的价值?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航天局正抓紧出台促进商 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营造充满创新活力、守牢安全 底线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当资本链、供应链、需求链同频共振,这场产业突围或将重塑全球"太空竞赛"的格局。 ● 本报记者 杨洁 王婧涵 完善安全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专家表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产业成熟 期。从产业链来看,卫星制造加速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化总装演进,制造产能将迎来规模 释放。在火箭层面,产业正在向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跃升,可重复使用火箭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型 号迭代,从验证阶段逐步迈向工程应用和规模发展。 不过,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规范性短板。一位商业航天从业者告诉 记者,"部分企业在追求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安全工作的投入还不够、安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