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布

Search documents
青年消费账单里藏着文化认同: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表示“非遗+”消费物有所值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09 00:17
"扎染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耐心。"重庆大学的蔡雨洁轻捻着随身携带的扎染布袋说。从兰草等植物中 提取色素,再将布料用皮筋扎出形状,用染料染色,在水质、酸碱度、时间把控等环节的综合作用下, 才成就一块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的染布。将手放进染缸的那一刻,奇妙的触感与对未知成品的期待交 织,让蔡雨洁完全沉浸其中。 浙江大学"开源课堂"书法课上,杜江晗会专门设置讲解书法历史和知识的环节。尽管还在浙大读书,但 他已经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小老师"了。除了传承、传播书法文化,杜江晗还是非遗产品的消费者。练习 书法时需要的不同型号的毛笔、纸张、墨水,都在他的消费清单上。大学期间他还学习了篆刻,这项新 的非遗爱好,也会涉及各种材料,"比如篆刻需要练习的石头、印泥、盖印的纸张、印床、砂纸等,开 销比练习书法会更大一些。" "非遗+"链接不同场景,正在撬动消费市场,非遗衍生文创产品、非遗技艺体验、非遗元素服饰等已经 涌入一些年轻人的文化消费圈。年轻人为什么愿意消费非遗体验或产品?他们在观看、体验非遗时了 解、感受到了什么?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1382份,其中74.89%受访者曾为非遗相 ...
文物“出墙”、“一站式”感受民族风情……各大博物馆“各显神通”持续“涨粉”
Yang Shi Wang· 2025-05-17 06:38
央视网消息:博物馆是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宝库。5月18日,也就是明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连日来,北京宋庄 把属地九大特色博物馆汇聚在一起,以文物"出墙"、 移动联展 、科普课堂等形式,进乡村、校园、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汇聚文化精髓 "一站式"感受民族风情 作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云南除了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当地的人文风情也是吸引游客到访的重要因素。在昆明,就有这样一座博物馆 集中展示了云南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一起来打卡云南民族博物馆。 临近国际博物馆日,云南民族博物馆举办了讲座、沙龙、主题研学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到馆参观。作为我国最大的民族博物 馆之一,云南民族博物馆的藏品覆盖全国56个民族,共有52830件民族文物。博物馆目前了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民族服饰 与制作工艺、文字古籍、工艺美术、乐器、面具、陶艺、瓦当等八个专题。 这两天,北京宋庄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在城市副中心多个乡村、学校、社区陆续展出,云集了包括老电影机、⽼电话、珐琅艺术 等九个特色博物馆。现场除了展示,还有互动体验、科普课堂、非遗手工制作等。让大家能沉浸式了解和体验文物展品 ...
高职院校串起校园非遗“遗珠” 助力学生闯出新天地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3 14:14
"我们的'故事'始于8年前一名学生用窗花纸剪出的一列'高铁'。"该校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程伟超 说,彼时,他无意间看到了这位同学的作品,经详细询问得知,其父亲是山西剪纸技艺的传承人,自小 在耳濡目染中也学会了剪纸。 中新网株洲5月13日电 (记者 徐志雄)走进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协会社团活动室,一幅幅 精美绝伦的剪纸、一件件绚丽多彩的湘绣、一张张五彩斑斓的扎染布立马映入眼帘。这些作品在展示传 统文化的同时,也助力从协会走出的毕业生在社会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程伟超(右)与学生讨论剪纸作品创作。 受访者供图 程伟超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协会成立至今,先后有上千名同学加入,他们在学习的 同时,通过网络直播传播非遗技艺,开网店售卖自己制作的非遗产品。"协会学生毕业后开设了'铁韵手 工坊''缠花艺术坊',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了多个爆款文创产品,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 展。"(完) 于是,程伟超萌生了一个想法: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应不乏掌握非遗技艺的学生,他们就像洒落 在校园里的"遗珠",如果能将其"串"到一起,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 传承与发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