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

Search documents
遇见非遗|绣出花香与鸟鸣 科技赋能“潮起来”
Yang Shi Wang· 2025-07-01 06:40
央视网消息: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绣花能生香 绣鸟能听声"的精细刻画能力,独特的针法工艺使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如今,湘绣传承人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也在尝试用科技为湘绣赋能。系列报道《遇见非遗》,一起去湖南长沙了解湘绣的前世今生。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湘楚地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并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绣代表性传承人 江再红:我们湘绣的艺术特点就是"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那么总结到一个字就是真。那么,你看 我们这个老虎绣得栩栩如生,(特别是)这个眼睛会紧盯你不放。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从事湘绣针法的研究创作三十余年,不仅复刻了失传千年的"连珠针",同时也将掺针的晕 染、鬅毛针的肌理、全异绣的奇幻有机融合,创作出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湘绣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副主任 刘玉珍:湘绣最核心的技艺就是绣娘的针法,这也是我们机器复刻湘绣最大的一个难点,我们这次重点升级的 是一个AI识别功能,通过这两个摄像头实时采集绣娘的针法,数据进入电脑后由AI自动识别。 ...
长沙积极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二站”
Chang Sha Wan Bao· 2025-06-10 01:16
2025年一季度,长沙市接待入境游客15.2万人次,同比增长56.81%。图为外国游客在铜官窑体验做瓷器。 文化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入境旅游作为文旅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现国家形 象、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6月9日,长沙入境旅游工作推进会举行,对打造"中国入境 游第二站"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一季度,长沙市接待入境游客15.2万人次,同比增长56.81%,入境游客总花费 6165.66万美元,同比增长51.76%。长沙紧紧抢抓国家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新机遇,多措并举拓展入境旅游 市场,努力建设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不断扩大"三张文化名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这个地方(长沙)太棒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让我深受启发。"近日,跟随"非洲记者研修班"探访长沙的赞比 亚媒体人Emeldah如是说道。作为长沙市民,你很容易发现,长沙景点和街头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长沙制订出台《长沙市2025年度入境旅游促进工作方案》等政策,主动出击,不断扩大长沙"三张文化 名片"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长沙文旅赴苏州、上海、大连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探讨联动入境旅游线 ...
专访陈先枢:长沙自古就是消费城市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06:49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张必闻 长沙报道 "长沙自古就是消费城市。"近日,听到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想了解长沙的消费基因由来,著名文史专家陈 先枢脱口而出,说:"长沙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历史商贸名城。" 陈先枢是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长沙历史文化已有40多年。多年前,他曾主持编著了《长沙经贸 史记》《长沙商贸史纲》等书,对长沙的古代经济活动史料进行了系统性梳理。 曾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湖南工商大学资深教授柳思维说,陈先枢、黄启昌等人为填 补长沙经济史研究空白作出了开创性工作。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长沙文史专家。 近几个月来,关于长沙的新消费发展,媒体讨论得沸沸扬扬,却鲜有人考究背后的历史成因。对此,陈 先枢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沙的消费基因进行了溯源。 长沙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为长沙商贸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先枢 说:"古代长沙既少战乱,又少有自然灾害,加上气候适宜,物产丰饶,当地人吃得饱穿得暖,消费时 没有后顾之忧。"明崇祯《长沙府志》记载,长沙"人多高年,士无奔竞,饮食还给,不忧冻馁。亦无万 金之家"。 陈先枢介绍,长沙地区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高职院校串起校园非遗“遗珠” 助力学生闯出新天地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3 14:14
"我们的'故事'始于8年前一名学生用窗花纸剪出的一列'高铁'。"该校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程伟超 说,彼时,他无意间看到了这位同学的作品,经详细询问得知,其父亲是山西剪纸技艺的传承人,自小 在耳濡目染中也学会了剪纸。 中新网株洲5月13日电 (记者 徐志雄)走进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协会社团活动室,一幅幅 精美绝伦的剪纸、一件件绚丽多彩的湘绣、一张张五彩斑斓的扎染布立马映入眼帘。这些作品在展示传 统文化的同时,也助力从协会走出的毕业生在社会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程伟超(右)与学生讨论剪纸作品创作。 受访者供图 程伟超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协会成立至今,先后有上千名同学加入,他们在学习的 同时,通过网络直播传播非遗技艺,开网店售卖自己制作的非遗产品。"协会学生毕业后开设了'铁韵手 工坊''缠花艺术坊',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了多个爆款文创产品,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 展。"(完) 于是,程伟超萌生了一个想法: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应不乏掌握非遗技艺的学生,他们就像洒落 在校园里的"遗珠",如果能将其"串"到一起,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 传承与发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