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冠果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华视点丨逐梦沃野 共探富民密码
Xin Hua She· 2025-07-04 07:14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各地探索出丰富多样的致富路径。其中既有个人的拼搏奋进,也有集体的产 业升级,更有政策的有力支撑,它们共同勾勒出乡村发展、农民富裕的生动图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 元借鉴。 ■农民闫大雷的新"致富经" 2020年,合作社创新以户为单位、每股人民币1万元为标准的入股模式,动员社员积极参与,投资1800 万元建设60亩高标准绿色基地。社员们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就近务工获得薪金、年底获得分红,实 现了多渠道增收致富。 清晨,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镇种植大户闫大雷早早就来到田间查看水飞蓟的长势。这几天,闫大雷所在合 作社种植的2.2万亩水飞蓟已经进入快速生长期。 每年3月开始种植水飞蓟,7月上旬收获。下茬种黄豆。同一块地一年种植两种作物,实现了两次收获。 自从开始种植水飞蓟和大豆,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水飞蓟是菊科草本植物,其提取物水飞蓟素具有保护肝脏、帮助解毒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病药 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盘锦市水飞蓟素年产量超1300余 吨,占全世界产量90%以上,其产品出口世界各地。 ■辽宁盘锦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中心项目建设 作为北京新发地在东北投资建 ...
新疆且末治沙:实现“绿进沙退” 迈向“人沙和谐”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4 07:43
站在新疆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观景台上远眺,蜿蜒二十余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如"绿色长城"横贯沙 海,正将昔日的流动沙丘步步"逼退"。这道由胡杨、红柳、梭梭、沙拐枣组成的坚实防线,守护着仅一 条车尔臣河之隔的且末县城,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变迁。 6月13日,新疆巴州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的防沙林带。 中新社记者 马鸾宇 摄 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频繁、极度干旱,是中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历史上, 车尔臣河因泥沙淤积三次改道,且末古城曾两度被风沙吞噬。上个世纪末,肆虐的黄沙以每年5-10米的 速度向县城逼近,最近处只不足两公里,形势岌岌可危。 1998年,饱受风沙之苦的且末县建立了全疆第一个县级防风治沙站。 库尔班·肉孜是最早加入治沙站的七名员工之一。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从修路、架桥,到割芦苇草、 扎草方格,再到挖坑种树、浇水养护……在南疆沙漠腹地恶劣的环境里,库尔班二十几年如一日。 "可不是就挖坑种树那么简单。有时候刚栽好的树苗,一阵风过去,就被刮没了,还得补种",回忆起创 业初期的艰辛,库尔班对中新社记者说,最开始大家都是拎着桶从车尔臣河挑水浇树。后来,治沙站引 进 ...
ManJu蔓殊平衡油,开启东方人的智慧
Zhong Guo Shi Pin Wang· 2025-06-19 07:24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大到生态环境,小到日常膳食,平衡都是至高的境界和素养。健康不仅是营养的满足,更是"内外平 衡"的生活态度。我们相信,健康从不是苛刻的约束,而是智慧的选择。 1、40°C德国低温冷榨科技:最接近人体温的食品科技,保留99%活性成分,远超行业平均(80℃压榨)。 2、氮气锁鲜包装技术 :氮气锁鲜技术,瓶口喷注低温纯氮,隔绝空气侵袭氧化,开封新鲜如初。 3、拒绝工业精炼:高精度纯物理过滤,避免精炼对营养的破坏,保证营养活性。 蔓殊营养护肤学——以油养肤,素颜白到发光 蔓殊独有配方——Omega3/6/9精准平衡 蔓殊联合专业营养研发团队从产品科学工艺生产到小杯独立包装。从传统的食用方式,改变饮用的全新体验。ManJu蔓殊Omega3/6/9科学的黄金比 例(2:1:1)补充了人体对Omega3/6/9所需。 ManJu蔓殊最独特的是——文冠果油中富含的神经酸(Super omega 9),能修复受损大脑神经通路(神经纤维),并促使神经细胞再生的双效物质 (神经酸与脑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ManJu蔓殊平衡油每5ml(每小杯量)含有约45mg神经酸,东方女性智慧的秘密武器。 除 ...
绿满陇原
Xin Hua Wang· 2025-06-09 10:01
1978—2020年,甘肃省"三北"工程前五期工程铺展6790万亩绿毯。 2021—2023年,甘肃省"三北"工程区借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再织3166万亩绿色锦缎。 甘肃,这柄镶嵌在祖国西北的"玉如意",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相交处,担 起"两屏三带"生态重任。 1978年,"三北"工程号角吹起,陇原勇士执锹向沙,四十余载未曾停歇。 据2022年国家林草湿荒综合监测显示,甘肃省"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不足4%提高到9.17%。 据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姜莉玲介绍:"截至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在261万亩以上,工程固 沙13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实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不仅民勤,从八步沙林场的接续奋斗,到治沙专家徐先英的矢志不渝……这 份坚守,正是甘肃推进"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甘肃出台《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 《甘肃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印发《甘肃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 程协调机制专责组工作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