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曦彩G系列GPU
icon
Search documents
「寻芯记」冲刺科创板!AMD与海思基因加持,沐曦集成逐鹿国产GPU突围战
Hua Xia Shi Bao· 2025-07-05 11:10
在英伟达长期垄断的GPU战场,一家融合AMD与海思基因的中国AI芯片创业公司正加速突围。近日, 除了摩尔线程,沐曦集成也正式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2022年到2024年营收从42万元飙升至7.4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到4074.52%,商业化进程显著加速。这家仅成立四年的企业,正在AI算力国产化的关键 窗口期发起冲锋。 然而,亮眼数据背后暗藏隐忧:经营层面,尽管沐曦集成的GPU产品已在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和 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但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市场层面,在全球GPU市场英伟达与 AMD形成的"一超一强"格局之外,沐曦集成还面临着来自本土同行的激烈竞争。这场关乎企业存亡的 突围战,不仅需要突破技术壁垒,更需要资本市场给予长期支持。 AMD与海思基因兼具 从创始人团队的工作履历来看,如果说摩尔线程的几位高管是英伟达派,那么沐曦集成的几位高管就是 AMD(超威半导体)派。 据招股书,沐曦集成董事长、总经理陈维良在2007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任超威半导体(上海)有限公 司高级总监;沐曦集成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彭莉2007年7月至2020年9月任超威半导体(上海) 有限公司企业院士; ...
葛卫东押注!高性能GPU公司拟IPO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7-03 05:50
【导读】沐曦股份递交上市申请,背后汇聚葛卫东和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近日,国内高性能GPU芯片设计企业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沐曦股份)正式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保荐人(主承销商) 是华泰联合证券,本次计划募资约39亿元,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 | 公司全称 |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受理日期 | 2025-06-30 | | --- | --- | --- | --- | | 公司简称 | 沐曦股份 | 融资金额(亿元) | 39.04 | | 审核状态 | 已受理 | 更新日期 | 2025-06-30 | | 保荐机构 |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保存代表人 | 邹棉文,孙琪 | | 会计师事务所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签字会计师 | 李新民,戴志敏 |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背后汇聚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上海科创基金、国调基金等国有资本,经纬中国、红杉中国等实力创投机构,还有私募大佬葛 卫东和他的混沌投资。 身后汇聚诸多知名投资人和机构 招股书显示,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9月,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 ...
国产GPU厂商进入商业化,为何消费市场仍难觅踪迹
He Xun Wang· 2025-07-02 01:56
近日,上交所分别披露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两家国产GPU厂商的科创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 据披露,此次摩尔线程融资金额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沐曦股份拟融资39.4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 最后估值均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内AI芯片的主要参与者主要包括华为海思、寒武纪、海光信息、壁仞、沐曦、燧原股份、摩尔线程、阿里平头哥等厂商。 其中,专注于GPGPU领域的主要为燧原、沐曦、壁仞、摩尔线程等四家。当前,燧原科技也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壁仞科技则传将转战港交所。 国产GPU产业核心玩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GPU因其独特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架构和高吞吐量特性,已成为支撑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与推理、处理 PB级数据的核心算力基础设施。 在中国这一全球数字经济增长极,GPU需求正呈现指数级攀升。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2025年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规模将接近3000亿美元。中国GPU市 场规模2025年预计将突破1200亿元,三年增长近50%。 根据招股书披露,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两家企业均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高性能通用GPU领域。其中,摩尔线程已成 ...
国产GPU,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
Hu Xiu· 2025-07-02 00:4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工程世界 (ID:EEworldbbs),作者:付斌,题图来自:AI生成 沐曦拟募资39亿元,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亿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7.84亿元、8.9亿元、10.44亿元;研发投入分别为6.478 亿元、6.99亿元和9亿元,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22亿元。 摩尔线程计划募资80亿元,2022年~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14.12亿元、16.9亿元、15亿元;研发费分 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13.59亿元,合计研发投入金额为38亿元。 两家厂商IPO:烧钱快,赚钱难 昨日沐曦、摩尔线程两家国产GPU公司IPO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其中,GPU的"高投入、高回报"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恭喜国产GPU发展迎来了 不容易的下一个阶段。 GPU到底有多烧钱? 6月30日,北京GPU企业摩尔线程、上海GPU企业沐曦集成电路,科创板IPO申请双双获上交所受理。随着两家公司叩响IPO大门,国产GPU赛道的"烧 钱"与"造梦"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国内目前还有多少GPU排着队等着 ...
【IPO一线】沐曦集成科创板IPO获受理 三年累计亏损30.58亿元
Ju Chao Zi Xun· 2025-06-30 13:39
2022-2024年,沐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0.53亿元、7.43亿元;对于的净利润分别 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合计亏损30.58亿元。 6月30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 沐曦股份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 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并围绕GPU芯片提供配套的软件栈与计算平 台。 通过不懈的技术攻坚,沐曦股份已成为了国内少数几家系统掌握了先进制程GPU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 研发、设计和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深度积累了GPU IP(包括指令集、微架构等)、GPU SoC、高速 互连、GPU软件等核心技术,成功突破了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的技术瓶颈。 公司的主要产品全 面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 报告期内先后推出了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 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 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沐曦股份的GPU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GPU IP与统一的GPU ...
沐曦股份IPO获上交所受理 为国产GPU厂商“四小龙”之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3:01
在商业应用方面,公司是少数实现千卡集群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GPU供应商,并正在研发和推动万卡集 群的落地,目前已成功支持 128B MoE大模型等完成全量预训练。公司与整机服务器、操作系统、运维 管理平台、主流AI框架、主流大模型等上下游生态广泛适配。凭借突出的产品性能和稳定的供应能 力,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 公司的算力网络覆盖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区域横跨北京、 上海、杭州、长沙、中国香港等地区,并逐渐向更多区域延伸。应用场景方面,公司的GPU产品深度赋 能众多行业应用场景,已率先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产品赋能真 实应用场景的竞争力和交付能力得到充分验证。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30日,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上交所科创板IPO已 受理。华泰联合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39.04亿元。 招股书显示,沐曦股份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 领域的全栈GPU产品,并围绕GPU芯片提供配套的软件栈与计算平台。 公司的主要产品全面覆盖人工智能计算 ...
AI算力底座持续变化,两家国产AI芯片公司离上市再近一步
Di Yi Cai Jing· 2025-06-24 06:43
Core Insights - The global computing power landscape is evolving into two parallel paths,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outes differing, and opportunities for domestic chips in inference scenarios are expected to emerge this year [1][4] - Two AI chip companies, Mux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and Moore Thread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re nearing their IPOs, with Muxi's counseling work completed and Moore Threads' status changing to acceptance [1][2] - The demand for AI chip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with several companies adapting to the popular DeepSeek-R1 model,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shift in market dynamics [3][4] Company Summaries - Muxi and Moore Threads were founded in 2020, while Suiruan Technology and Birun Technology were established in 2018 and 2019, respectively; the latter two companies have slower IPO progress compared to the former [2] - Moore Threads has the highest valuation among the four companies at 25.5 billion yuan, followed by Suiruan Technology at 16 billion yuan, Birun Technology at 15.5 billion yuan, and Muxi at 10 billion yuan [2] - Founders of these companies have backgrounds in major overseas chip firms, with Moore Threads' CEO previously serving as NVIDIA's China General Manager and Muxi's founders coming from AMD [2] Market Dynamics - The demand for domestic AI chips has surged, with IDC reporting that 34.6% of the Chinese data center accelerator market was comprised of domestic solutions last year, and this figure is expected to exceed 40%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3] - The DeepSeek application has driven significant demand for domestic computing power, with many companies adapting their products to this model [3][4] - The global computing power foundation is shifting, with 98% of large model training still relying on NVIDIA, but there is potential for a portion of pre-training to transition to non-NVIDIA card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