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PU
icon
Search documents
AI、半导体: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加速期
Huajin Securities· 2025-09-27 14:41
2025 年 09 月 27 日 行业研究●证券研究报告 AI &半导体:全球 AI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加速期 投资要点 电子 行业周报 投资评级 领先大市(维持) 首选股票 评级 一年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聚源 升幅% 1M 3M 12M 相对收益 9.37 28.75 72.61 绝对收益 11.56 44.06 100.95 分析师 熊军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910525050001 xiongjun@huajinsc.cn 相关报告 电子:AI &半导体:华为发布 AI 芯片三年路线 图-华金证券-电子-周报 2025.9.20 电子:AI &半导体:AI 高景气度产业趋势持续 -华金证券-电子-周报 2025.9.14 电子:AI &半导体:定制 AI ASIC 芯片加速成 长-华金证券-电子-周报 2025.9.6 电子:AI &半导体:全球 AI 基建持续高速增长 -华金证券-电子-行业周报 2025.8.31 http://www.huajinsc.cn/ 1 / 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NVIDIA 和 OpenAI 宣布签署意向书,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双方 计划 ...
AI浪潮来了!易方达:用全球视野找产业链隐形冠军
Sou Hu Cai Jing· 2025-09-27 13:08
AI浪潮席卷股市,寒武纪股价一度逼近茅台,上半年营收暴涨43倍的业绩,揭开了产业链爆发的序 幕。光模块、PCB龙头们集体创新高,公募基金也跟着赚翻。 万得偏股基金年内涨31%,易方达多只科技产品领跑。这波机会,藏着个关键:科技投资不能只盯国 内,得用全球视野找产业链里的"隐形冠军"。 寒武纪差点超茅台!AI这波,公募基金赚翻了 全球分工+慢变量,易方达的"科技投资密码" 但AI这波机会,不是谁都能抓住的。就说寒武纪用的GPU,核心部件依赖全球供应链。 设计用德国西门子的EDA软件,生产靠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光刻机从荷兰ASML买,封装材料还得日 本、中国台湾的厂子供货。 这就带来个关键问题:科技投资不能只看国内。就像易方达的基金经理说的:"英伟达想在美国建厂, 可关键设备和材料还得全球买。想投科技,必须盯着全球产业链。" 最近股市有个大新闻:AI龙头寒武纪盘中暴涨10%,股价冲到1464元,差点超过贵州茅台。前一天它刚 发中报——上半年营收28.8亿,同比暴涨43倍!净利润10.38亿,扭亏为盈。 不只是寒武纪。做光模块的新易盛,营收涨了282%;做PCB板的胜宏科技,净利润飙升366%。AI产业 链上的公司, ...
大牛股即将上桌?历史规律暗藏“大肉”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27 11:50
前有著名私募经理把追高科技说成"被动配置",后有"北京大爷送房给倒茶的我",那些急于证明自己的 人,在这个周末疯狂加戏。牛市,确实热闹,喧嚣中,终于等到了大牛股即将上桌的消息…… 前所未有的呵护 先上图。近期大盘平台震荡,叠加节前效应,引发了部分科技股的调整,赚钱效应退潮明显。不过,考 虑到上证指数从3040点涨到3899点,积累了超28%的涨幅。搁以前,阶段回撤个10%很正常嘛。 但是,央行网站放出消息——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 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用好"后面接的是"探索常态化"和"维护稳定"。 在小二看来,这种呵护简直是明牌了:国庆节后是"十五五规划"窗口,这波平台震荡后,继续冲! 大牛股即将上桌? 大牛股?没错。大概率是这个号称"国产GPU第一股"的摩尔线程。 根据豆包大模型的表述: 摩尔线程估值从2024年的255亿元增至2025年的310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深创投、红杉资本等40 余家机构。 在供应链方面,其与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合作保障芯片生产自主可控,并与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共建 AI服务器生产线,与统信软件、麒麟软件完成操作系统深度适配 ...
摩尔线程IPO背后的资本棋局,九大参股方曝光
Sou Hu Cai Jing· 2025-09-27 11:26
原创:陶海青 摩尔线程股权结构呈现"创始人+管理层控股,战略资本与地方国资广泛参股"的鲜明特征。 创始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6%,通过一系列复杂安排合计控制公司36.36%的表决权,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建中与持股平台南京神傲、杭州华傲 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并担任三家员工持股平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 员工持股计划是摩尔线程股权结构的一大亮点。公司通过26家员工持股平台覆盖724名员工,占员工总数高达64%。这种全员持股模式在芯片这类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有助于吸引和保留顶尖技术人才。 资本阵营:产业巨头与财务投资者齐聚 摩尔线程的股东阵容涵盖多种类型的投资机构。 互联网巨头中,腾讯投资持股约7.41%,字节跳动持股约6.23%,均为早期入局的战略投资者。互联网巨头的参与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可能为摩尔 线程提供潜在的业务合作场景与市场资源。 分散的股权背后,是创始人张建中通过一致行动协议与员工持股平台构筑的控制权网络,而多元化的资本阵营则为这家GPU企业提供了丰富资源。 9月26日,据上交所官网显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 本次发行 ...
History Says This Is 1 of the Biggest Risks Nvidia Faces, and It Could Be About to Repeat Itself
The Motley Fool· 2025-09-27 09:15
Cryptocurrency mining showed how quickly a market can move from GPUs to ASICs.So far, Nvidia (NVDA 0.27%) has been the biggest winner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oom, but investors should not forget how quickly hardware leadership can shift when a market matures. The cryptocurrency mining industry is a great example.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 (GPUs) were once the workhorse of crypto mining, at least until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ASICs) were developed to take mining to the next lev ...
关于投资OpenAI、AI泡沫、ASIC的竞争...刚刚,黄仁勋回答了这一切
水皮More· 2025-09-27 07:41
AI时代,快人一步~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AI ,作者专注科技产研的 硬AI . 作者 | 硬 AI 编辑 | 硬 AI 近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做客「Bg2 Pod」双周对话节目,与主持人Brad Gerstne和Clark Tang进行了一场广泛的对话。 硬·AI 对谈中,黄仁勋谈及了和OpenAI价值1000亿美元的合作,并就AI竞赛格局、主权AI前景等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黄仁勋表示,现在的AI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市场已从简单的"GPU"演变为复杂的、持续进化的"AI工厂",需要处理多样化的工作负载和呈指数级增长的推 理任务。 他预计,如果未来AI为全球GDP带来10万亿美元的增值,那么背后的AI工厂每年的资本支出需要达到5万亿美元级别。 谈及和OpenAI的合作,黄仁勋表示,OpenAI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超大规模公司,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早点多投资一些,"应该把所有钱都给他们"。 以下为对谈的亮点内容: • OpenAI想和英伟达建立起类似于马斯克和X那样的"直接关系",包括直接的工作关系和直接的采购关系。 • 即使不考虑AI创造的新机会,仅仅是AI改变了做事方式就有巨大价值。 ...
摩尔线程IPO三个月过会 量产五颗GPU急需战略资金
据了解,摩尔线程IPO自6月30日获受理到过会,历时不到三个月。这一速度充分体现了上交所对硬科 技企业的大力支持,更凸显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摩尔线程IPO自获受理到 过会,历时不到三个月,除了体现上交所对硬科技企业的大力支持,也展示该企业在国内类GPU芯片科 技的领先地位。"行业研究机构Omdia人工智能首席分析师苏廉节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9月26日,上交所官网披露,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科创板 IPO首发上市获得通过。本次发行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竞天公诚、安永华明分别提供法律及审计 服务。 自2020年成立以来,摩尔线程始终专注于全功能GPU的研发与创新。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率先 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不过,苏廉节还指出,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摩尔线程急需战略资金。"摩尔线程现在也面临激烈竞争, GPU类创业公司越早上市就能越快筹集需要的资金。"他表示,通过科创板"1+6"政策的深入推进,摩尔 线程或将获得更多助力支持,为中国企业提供自主研发的算力芯片。 国产G ...
英伟达vs阿里云,决战数据之巅?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7 03:40
英伟达与英特尔出人意料地携手。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个人电脑(PC)和数据中心领域共同开发芯片,旨在将英伟达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与英特尔的 中央处理器(CPU)及封装技术深度结合。 合作的主菜,业界的关注点,除了对于PC的AI芯片的共同研发和晶圆工艺代工方向的热切瞩目,正如英特尔CEO在X中官宣的一句话:"要联合开发用于PC和数据 中心的AI芯片。"而英伟达黄仁勋的回应则更带着一份战略笃定者的态度:"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并重塑计算堆栈的每一层——从芯片到系统再 到软件。这场重塑的核心是英伟达的CUDA架构。这次历史性的合作将英伟达的AI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CPU以及庞大的x86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这是两个 世界级平台的融合。我们将共同扩展我们的生态系统,并为下一个计算时代奠定基础。" 老黄的这句话,揭示着"得数据者得下一个计算时代"的现状。而数据又不仅仅是数据,而是能"转起来"的数据,能创造商业价值的数据。 以下是本文逻辑: 一、 英伟达的向下穿透,和阿里云的向上攻克 二、 国内数据中心的AI转型 三、 新算力时代的数据之战,怎么打? 2024年中国IT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525.6亿美 ...
黄仁勋最新专访:关于投资OpenAI、AI泡沫、ASIC的竞争.........(三万字全文)
美股IPO· 2025-09-27 02:01
黄仁勋: 我认为 OpenAI 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市值的超大规模公司。 主持人Gerstner: Jensen,很高兴再次相会。当然,还有我的搭档 Clark Tang。时间过得真快。 黄仁勋: 欢迎来到 NVIDIA。 年度 AI 回顾 黄仁勋表示,OpenAI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很遗憾没有早点投资。未来5年内, AI驱动的收入将从1000亿美元增至万亿美元级别,现在就可能达到了。关于ASIC的竞争,英伟达放 话,即使竞争对手将芯片价格定为零,客户仍然选择英伟达,因为系统运营成本更低。 内容提要: 黄仁勋 BG2 专访:英伟达、OpenAI、算力未来与美国梦 AI 规模定律与推理的革命: 在传统的 AI 规模定律(预训练、后训练)之上,引入了全新的"思考"推理定 律——即在回答前深度思考、研究和学习。这将使推理能力呈指数级增长(百万倍乃至十亿倍),最终将 智能推向新高度。 OpenAI Stargate 合作的战略意义: NVIDIA 与 OpenAI 的 1000 亿美元合作(Stargate)不仅是设备供应, 更是支持 OpenAI 建立自主 AI 基础设施,助其成为下一个万亿 ...
过会当晚“闪电”提交注册!摩尔线程科创板IPO闯进“注册关”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9-27 01:50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 is that Moer Thread has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IPO review and submitted its registration for listing on the Sci-Tech Innovation Board [1] - Moer Thread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sales of GPUs and related products, aiming to provide computing acceleration platforms for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fields such as AI and digital twins [1] - The company plans to raise approximately 8 billion yuan through its IPO, which will be inv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AI training and inference integrated chips, new generation graphics chips, and new generation AI SoC chip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working capital [1] Group 2 - Moer Thread was established in 2020 and has developed a fully functional GPU as its core product [1] - The IPO was accepted on June 30, 2025, and entered the inquiry stage on July 17 of the same year [1] - The company is now in the final stages of its listing process after receiving approval on September 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