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型基金

Search documents
公募行业观察: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被动型基金开始崛起
Xi Niu Cai Jing· 2025-07-10 06:56
作者:阿飞 随着2025上半年的结束,今年公募基金行业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战绩。 根据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累计分红3533次,分红总额达1275.11亿元,同比增长37.53%。其中,债券型基金以超 85%的分红总额占比稳居主力,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分红金额同比激增1163.94%,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亦实现翻倍增长。 | 投资类型 | 分红次数(次) | 分红金额(亿元) | 金额同比 | | --- | --- | --- | --- | | 债券型基金 | 2856 | 949.76 | 19.79% | | 股票型基金 | 362 | 225.32 | 229.62% | | REITs | 69 | 45.48 | 19.17% | | 混合型基金 | 208 | 46.01 | 76.94% | | 另类投资基金 | 1 | 0.47 | -33.87% | | 国际 (QDII) 基金 | 27 | 7.94 | 1163.94% | | FOF 基金 | 8 | 0.10 | -75.80% | | 货币市场型基金 | 2 | 0.02 ...
公募基金告别“旱涝保收” 业绩比较基准成硬标尺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5-12 18:53
近日出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强化基金产品业绩 比较基准的约束力。长期以来,在以全市场排名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下,公募行业对业绩比较基准缺乏足 够重视,并暴露出一些困扰市场的弊端。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案》的推出,将业绩比较基准真正转化 为约束投资行为、衡量产品表现、定义基金定位的重要标尺。这一"以业绩基准为锚"的新思路,有望促 使基金投资回归本源,进一步优化行业投资与产品生态。 以业绩基准为锚:公募基础制度增加新支柱 "据我们了解,由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更看重全市场排名,因此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金融从业者, 长期以来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关注度一直不高。"上海某公募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种机制可能 导致基金经理在特定市场风格中因排名压力而出现风格漂移,甚至导致出现行业集中性配置的"抱团现 象"。 从过往数据来看,公募基金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表现不太理想。 Choice数据显示,在有可比数据的4243只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中(按基金主代码统计),截至5月9日, 近1年有2532只基金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其中有947只基金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10 ...
中金:指数调整效应未来如何演变?
中金点睛· 2025-05-07 23:16
Abstract 指数定期调整名单的提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A股宽基指数大多在每年的6、12月定期进行成分股的调整,实现调整名单的提前预测,对于各类投资者均有较大意义。比如:套利投资者可通过提前预 测成分股调整名单,捕捉指数纳入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陆股通投资者则可通过对成分股调整的预判,提前把握可投范围的变化(沪股通、深股通的可投 标的大多以特定指数成分股为依据)。 由于数据考察期截止时间早于主要指数的调整公告时间,可以依据相关规则对调整名单进行预测。中证系列指数和上证系列指数在每年的6、12月定期进 行成分股调整,其中,6月的调整名单将在5月份进行审核决议,参考依据主要是上一年度5月1日至审核年度4月30日(期间新上市股票为上市第六个交易 日以来)的交易数据及财务数据。 本篇报告依据成分股筛选规则,对2025年6月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A500、中证A50、上证50、上证 180、科创50、科创100、北证50指数的调整名单进行预测。 指数定期调整效应分析:2023年以来基金规模迅速上升,事件效应显著性提升 被动型基金规模迅速上行,指数定期调整效应或将更加显著。 2023年以来跟踪主要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