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ENTEK(000931)
icon
Search documents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卡泽罗尼:人工智能将使外骨骼产品与人互动变得更加聪明|聚焦中关村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3-30 04:17
霍马尹 · 卡泽罗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2025年3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教授、机器人与人体工程实验室主任霍马尹·卡泽罗尼在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对医疗健康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外骨骼技术也正在从其他科学 技术中受益,诸如无人机和3D打印机等。 他指出,现在可以为外骨骼制造部件,这些部件可以隐藏在人体周围,更舒适、更轻便。因此,这些技术逐渐帮 助外骨骼产品变得成本更低,更普及。"行动障碍患者通常没有大量资金购买这些设备。所以降低成本很重要。" 霍马尹·卡泽罗尼认为,人工智能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智能系统将使外骨骼产品与人们的互动变得更加聪明。例如一 个人穿着外骨骼行走,在他意识到有车过来时,就会向后移动,机器就会知道他试图后退,不想过马路了。"这些 外骨骼产品会越来越好,它们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数年时间且一代一代的发展。" "我的工作是让它们开始一点点,现在我们拥有了一些实验机器。在中国,我看到了一些非常漂亮的外骨骼图片, 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霍马尹·卡泽罗尼如是说。 "美国实际上只有大城市才有康复中心,分布并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中国脑卒中防治迈入“主动健康”时代,卒中残疾死亡率力争下降40%|聚焦中关村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3-30 04:1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北京报道 卒中防治方面,我国约260家基地医院不断加强技术培训,十余年来,每年对170万40岁以上居民开展长期筛查与 干预,在全国注册平台上超过1万家医院进行数据登记。 吉训明指出,脑卒中早期识别非常关键。通过"中风识别"行动,让老百姓知道卒中早期的征象,从而知道如何预 防,是减少脑卒中发生的第一步。同时开展全国性试点,多个省份因地制宜探索卒中筛查与防控新模式,如山 东、四川、新疆等地都积累了管理经验,广东、浙江、四川、上海、辽宁、河南都因地制宜建立了卒中筛查与防 控的系列模式,特别是上海构建祖孙三代科普模式,助力年轻人了解卒中防治知识,引导家庭改善生活方式。 在救治环节,卒中中心建设是卒中一旦发生之后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吉训明表示,当前我国卒中中心建设覆盖率 不足60%,实现60%区县卒中中心省份覆盖率只占41%,这正是我国目前卒中中心建设存在的挑战。 数据显示,全国现有三级卒中中心638家、二级卒中中心1460家,同比分别增加5.6%和16.5%;卒中中心覆盖318 个地市(94.0%)和1490个区县(52.4%),同比增加3.0%和4.6 ...
中关村论坛聚焦AI:如何破解“双刃剑”?
中国新闻网· 2025-03-30 03:19
随着AI大模型领域的飞速发展,通用能力不断提升,各行业细分领域的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如雨后春 笋般涌现。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包括"AI+工业制造""AI+生活服务""AI+医药健康"等9个应用场景 在内的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正式发布,系统展示AI赋能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 西门子中央研究院研发部总裁诺伯特·高斯(Norbert Gaus)表示,西门子正利用AI技术解决工业领域的多 项挑战,通过发挥机器人与AI深度融合等技术优势,不仅显著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力与小批量制造 的响应速度,更通过加速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全过程,带来更多创新产品。 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普及,其在加速赋能的同时,潜在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在应用层 面,大模型面临信任壁垒等问题。"北京北方算力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院长刘秦豫说,随着AI 规模扩大,其决策过程不透明、决策逻辑可解释性差,可能在高风险领域造成严重后果,限制了社会层 面对其的信任,也难以满足业务和监管的需求,需要建立可解释、符合道德规范的大模型,从而更安 全、透明地服务千行百业。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陈杭 王梦瑶)当前,人工智能(AI)正以指数级 ...
探访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跟具身机器人一起“跳舞”
中国新闻网· 2025-03-30 03:12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吴涛)"浪潮将至,纪元新启!"记者注意到,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 行的硬科技嘉年华上,具身机器人迈入爆发期,几乎都在"跳舞"。 硬科技嘉 年华现场,宇树科技机器人展示。供图 智能机器人是硬科技嘉年华展示的一个主旋律。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扭秧歌"火爆全网,作为嘉年华的 常客,今年宇树科技最新款人形机器人G1来到活动现场,复刻当时春晚盛况;逐际动力的多形态双足 机器人TRON 1上演在各种地形上高效移动、跨越障碍。 游客和机 器狗宠物互动。供图 记者探访发现,一些科技成果已经开始落地转化。例如,3D打印可以将美好的瞬间打印在3D相框内; 恒之未来展示的机器狗哮天Sirius是情感陪伴互动的伙伴,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狗很快就会量 产,主打情感陪伴,高度还原宠物狗,会握手、会"撒尿"等。 据介绍,本届硬科技嘉年华搭建了"浪潮之声""未来进化场""无限Box""城市山谷""原力广场"五大场景 空间,更注重游客沉浸式体验。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动物、虚拟数字人、脑机交互头环、机械臂、 AI视觉无穿戴动作捕捉系统、AI内容创作工具等100余种最新前沿的黑科技潮品亮相。(完) 中关村 ...
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在京举办 加强产学研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25-03-30 03:03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 陈杭)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中关村科技成果 转化50人论坛在北京举办,针对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培养、市场机制培育、金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等关键问题,剖析政策堵点、操作难点,分析深层次原因并探讨解决路径。 活动由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协作机制(以下简称"50人论坛")主办,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 心、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平在论坛上表示,该委将在科技部指导下为"50人论坛"提供有 力的服务支撑,希望论坛成员坚持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放合作,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等 方面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智慧力量。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杨璞表示,该局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的培 养体系,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环节,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智力支 撑。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表示,该委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高校科 技评价改革,推动高价值科技成果产出,发挥地方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多措并举推动高校 科技成 ...
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机器人打太极、做俯卧撑为何这么稳?
新京报· 2025-03-30 02:37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机器人天团带来的科技秀成为一大亮点。人形机器人打太极、做俯卧撑,重心为 何这么稳?在3月29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办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单位揭秘。 克服地毯较软控制稳定性下降等难题 此次表演太极的是夸父人形机器人,它们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是乐聚通研结合了乐聚的"人形本体"与通研院 的"智能大脑"打造的。 据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柯真东介绍,在表演中,人形机器人既要刚柔并济地转身推掌, 又要做到单脚站立等复杂舞蹈动作,一方面有来自算法侧的挑战,另一方面对机器人本体性能、批量化的稳定性 和一致性也提出了挑战。 "在前期准备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比如地毯较软,机器人行走时会下陷较多,对跳舞的影响更 大,另外,现场的大功率音响会对附近的磁场产生干扰,从而对机器人内部的地磁计产生干扰,在彩排测试时出 现了机器人跳舞偏转的问题。再就是现场的信号干扰可能导致机器人跳舞不齐问题。"乐聚通研的工作人员吴嘉阳 说。 团队先后组织动捕数据采集,开展机器人运动轨迹重定向及仿真迁移,克服了柔性地毯控制稳定性下降、舞台复 杂电磁环境导致位姿传感器飘移、 ...
科技赋能,科大讯飞刘庆峰详解 AI 助残|聚焦中关村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3-30 00:5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飞月 北京报道 从智能辅具、无障碍设施到远程医疗和AI辅助技术,科技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 活品质和社会融入能力。3月29日,以"科技有爱,共创美好世界"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 在北京举办,展示了助残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发布了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和创新案例。 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入选了科技助残创新案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现场发表演讲,介绍了人工智能 在助残领域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该公司在科技助残方面的成果和规划。如今,人工智能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 残障人士创造更加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更好地拥抱美好生活。 为残障人士提供生活便利 事实上,人工智能当前的成果,已经赋能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有了越来越多的规模化成果。刘庆峰表示,如面 向听障人士,语音识别"变听为看";对于视障人士,可以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放出来;面向运动障碍人士和精神障 碍人群,提供主动照护式陪伴、情绪识别等服务。 在听障领域,以科大讯飞的讯飞听见App为例,2019年起科大讯飞就将其赠送给听障群体,只要上传残疾证就可 以终身获得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五年医疗健康行业的“金矿”与“暗礁”
北京商报· 2025-03-29 15:15
北京商报讯(记者李海颜)当AI医生在30秒内完成癌症早筛,手术机器人突破人手精度极限,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或将释 放巨大发展潜能。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资本赋能:Bio-AI驱动生命科学新生态"会议上,多位嘉 宾共话未来五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机会和潜藏风险。 国方创新合伙人韦亚光表示,技术变革式突破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变化,类似手表的便携式血糖实时监测工具、 呼吸科快检设备均与芯片、大模型等技术的突破有关。此外,技术的变革式突破也在不断降低新药的研发成本。 医疗健康行业关乎个人的幸福与福祉,涵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等众多细分领域。松禾资本合伙人张冲认 为,未来技术浪潮有望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出现,而细胞与基因治疗预计成为中国未来5—10年技术应用和突破的 重要领域,在技术浪潮的迭代中,针对基因编辑、细胞疗法、核酸类的药物将成为投资的重点关注方向。 "AI在生命科技当中展示出巨大的前景",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俊葆认为,AI助力新药研发、AI助力临床诊 疗、AI助力健康管理抗衰老等方面都蕴藏着较好的投资机会。 技术的进步与突破让医疗健康行业不断涌现投资"金矿",但发现"金矿"的 ...
中关村论坛年会AI科技助残引热议
中国新闻网· 2025-03-29 14:57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教授霍马尹·卡泽罗尼专注下肢外骨骼技术研究20余年,他和团队开 发了便于携带的可穿戴产品,帮助残疾人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他说,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可穿戴技术 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机器通过不断学习,能够越来越理解使用者的诉求。 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从运算领域向感知和认知领域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可以让有限的资源投放 和资金投放实现更全面、更精准的助残服务,通过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面向残疾人进 行专门定制服务,令社会服务体系更具温度。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与科学学院教授博顿·罗斯卡致力于重新激活失明病人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并恢复 其功能,因开创了全新的视力恢复方法而被授予沃尔夫医学奖。他告诉记者,自己已与中国专家合作十 余年,相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将赋能恢复视力的治疗,为更多盲人带来福音。(完)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李京泽)20年前,一群聋哑人因演绎舞蹈《千手观音》惊艳世界。当时,人 们还只能通过手语翻译间接与他们交流。而如今,现代科技提供同步多语种字幕翻译,观众可以在第一 时间了解残疾人演员的所思所感。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29日在北 ...
2025中关村论坛“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顺利举办
环球网· 2025-03-29 14:44
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薛其坤院士在致辞时表示,量子科技研究是造福全人类的事业,离不开各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鼎 力合作,并呼吁促进各国量子科技从业者之间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 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致辞 许心超副秘书长在致辞时表示,北京已成为全国量子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未来将秉持开放创新理念,积极融入全球量子创新版图,坚持科技攻关、工程研发、应用探索和产业培 育一体化推进,高标准建设国家量子科技和产业高地。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讯2025年3月29日上午,由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 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简称"北京量子院")承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 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论坛邀请国际顶尖量子科技学者,就量子科学如何支撑物理世界发展、推动相关技 术创新进行研讨与展望。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哈·穆鲁(Gérard Mourou),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图尔特·帕金(Stuart Parkin),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向涛、贾金锋、丁洪、段路明,清华大学教授翟荟,科技部五司司 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