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自动驾驶

Search documents
端到端VLA这薪资,让我心动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0 12:40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端到端自动驾驶 - 下一代智能驾驶量产核心算法 端到端自动驾驶(End-to-End Autonomous Driving)作为目前智驾量产的核心算法,可以分为一段式端到端、二段式端到端两个大的技术方向。自UniAD获得 CVPR Best Paper以来,正式拉开了国内新一轮的智驾军备竞赛。 2024年理想汽车更是宣布E2E+VLM的双系统架构量产! 端到端自动驾驶通过传感器数据输入 (视觉/Lidar等)直接输出自车规划或控制信息,是目前智能驾驶最具代表性的方向。 目前VLM/VLA也是招聘的刚需,3-5年就能冲击百万年薪! 而随着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目光投向端到端这个技术领域,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UniAD是端到端的最终解吗?显然不是!一系列算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技术栈多?入门困难? 去年我们推出了《首个面向工业级的端到端算法与实战教程》,今年很多小伙伴反馈技术发展太快了,先前的技术方案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大环境。端到端目前发 展出多个领域技术的方向,需要掌握多模态大模型、BEV感知、强化学习、视觉Trans ...
筹备了半年!端到端与VLA自动驾驶小班课来啦(一段式/两段式/扩散模型/VLA等)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9 12:02
与传统模块化方法不同,端到端系统实现了从传感器输入到车辆规划/控制信息的直接建模,避免了模块化 方法间的误差累积。BEV感知打通了模块化方法间的壁垒,在统一的上帝视角下实现了技术的一次跃迁。 之后UniAD统一了各个感知和规划任务,所有的模块第一次在一个模型中运行起来,至此端到端时代来临~ 而随着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目光投向端到端这个技术领域,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UniAD是端到端的最终解 吗?显然不是!一系列算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技术栈多?入门困难? 去年我们推出了《首个面向工业级的端到端算法与实战教程》,今年很多小伙伴反馈技术发展太快了,先 前的技术方案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大环境。端到端目前发展出多个领域技术的方向,需要掌握多模态大模 型、BEV感知、强化学习、视觉Transformer、扩散模型等相关的知识。学习端到端自动驾驶,是一个一站 式强化多领域知识的好机会。但这样的学习路径往往非常痛苦。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已经足够困难, 而各领域的论文数量繁多、知识碎片化,入门者往往还没了解各个领域就已然放弃。如何从零散论文中提 炼框架、掌握领域发展趋势,是初学者的常见挑战。同时学习目标驱动导航需要结合实际任务完成 ...
自动驾驶黄埔军校,一个死磕技术的地方~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6 12:30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从辅助驾驶(L2/L3)向高阶无人驾驶(L4/L5)跨越的关键阶段。如果你对自动驾驶 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想找业内最专业的大佬交流,那么这个圈子一定没错!技术迭代的浪潮下暗藏职业焦虑。 对职场老人而言 ,传统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感知算法工程师可能面临路线冲击——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依托成 本优势和算法革新,正在撼动多传感器融合的主流地位;而规划控制领域从PID到强化学习的转型,也让依赖传 统控制理论的从业者陷入技能升级的紧迫感。 学生新手则陷入"选择困难症" :感知算法赛道因头部企业技术垄 断加剧内卷,数据闭环工程师需要同时掌握分布式计算与AI模型调优能力,而新兴的车路协同方向又要求跨界 融合通信与交通系统工程知识。当禾赛科技将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0美元、比亚迪宣布自研体系内价格再降70% 时, 技术红利背后实则是从业者必须持续奔跑的生存法则,这种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与知识体系的重构压力, 正在重塑自动驾驶人才市场的竞争格局。 后处理,写逻辑建议转行业可以,不要换方向,gap还是蛮大。现在很多人 ...
从25年顶会论文方向看后期研究热点是怎么样的?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6 08:44
如果您有任何科研辅导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自驾方向: 大模型、VLA、端到端自动驾驶、3DGS、BEV感知、目标跟踪、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激光视觉融合、 多传感器标定、多传感器融合、车道线检测、在线地图、轨迹预测、世界模型、3D目标检测、Occupancy、高性能计 算、NeRF、语义分割、决策规划等。 具身方向: VLA、视觉语言导航、端到端、强化学习、Diffusion Policy、sim2real、具身交互、抓取点预测与位姿估 计、机器人决策规划、运动规划、3DGS、SLAM、触觉感知、双足/四足机器人、遥控操作、零样本学习等; 3D视觉 相关: 点云处理、3DGS、SLAM等;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今年的CVPR和ICCV工作陆续放出,从今年的2大顶会来看热点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部分:通用cv、自动驾驶 相关、具身相关、3D视觉相关。下面是4个领域中细分的子方向。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diffusion、图像质量评估、半监督学习、零样本、开放世界检测等; 自动驾驶相关,集中在端到端、闭环仿真3DGS、多模态大模型、扩 ...
本来决定去具身,现在有点犹豫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5 09:12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具身智能无疑是这两年最的方向。从几年前的沉寂到去年的疯狂,再到25上半年开始逐渐冷静。大家慢慢回 过神来,具身机器人还远远未到生产力的阶段。 以下是 知识星球 内部一位双非同学的提问,非常有代表性: 各位大佬们好,我目前是一个双非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的,然后学过python,深 度学习,ros,但都学的不是很精,现在想多学一点为以后找工作用,感觉算法岗我的学历可能不太行,请 问各位大佬们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学比较好呢?具身智能感觉也还不太成熟,不确定这波热度能到什么时 候?请问各位大佬后面应该学些什么知识呢? 星主回答:你的技术栈都比较偏机器人一些,SLAM和ROS这块都可以尝试一下和机器人/具身智能打交道。这 块需求也比较大,可以做一些优化、集成类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大一些的公司各家的hc都不是很高,要求基本上都是端到端、大模型、VLA、强化学 习、3DGS这些比较前沿的方向。如果你做的是这块,是有机会的,很多tire 1的公司或者主机厂也正在follow前 沿的技术,大概是从无图往 ...
今年,传统规划控制怎么找工作?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2 13:54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规划控制已经不再单单是逻辑兜底的岗位了。现在端到端、VLA的量产趋势下,传统规划控制的 生存空间正在慢慢被蚕食。。。 不少同学也表示,现在面试更看重规则算法+端到端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以下是最近一位打算转行同学的提问,非常具有代表性: 我想转行到自动驾驶规划控制岗位,研究生期间做过粒子群的无人机航迹规划,工作之后做的内容比 较传统。工作三年后还想换到自动驾驶行业。我给自己留了3-4个月准备时间,我刷了运动规划的课 程,我把C++ pimer和leetcode刷一遍,除此之外,请各位已经在自动驾驶规划控制的前辈指教,我还 需要学习什么?重点准备什么?非常感谢! 自动驾驶之心邀请到规划控制算法专家宁远老师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同学的问题非常好,很有现实意义。在我日常工作中,规则的算法作为兜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坦 白说,这些东西已经是从业人员的基础了,诸如横纵联合、横纵解耦这些决策规划框架,一些基础的规划 算法(基于搜索/采样基于运动学等等),这些都已经是基本的面试要求了,面试中如果被问到答不上来会 很 ...
不用给理想入选ICCV高评价, 牛的是理想的工作, 不是ICCV
理想TOP2· 2025-06-29 15:06
本文结构: 先介绍AI学术圈为什么很多特点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引入能发多篇顶会的中国公司其实蛮多的,含金量并不高。这块我很懂, 我上一段创业 受众就是ICCV/CVPR/AAAI/ICLR的投稿者。 再详细论述理想VLA的原始创新度是DeepSeek MoE级别,没有跟随特斯拉了(VLM之后就不是跟随了,是深度参考),并指出原始创新度低于DeepSeek的 MLA,MLA原始创新度低于Transformer。 目前有能力做出MoE级别原始创新的中国公司很少,这块很有含金量。 以下为正文: 25年6月27日,理想自动驾驶负责人表示自动驾驶团队5篇论文中稿ICCV,VLA交付后会把"梯队"拿掉。 李想补充到,理想基座模型团队还有三篇论文被录用,在措辞上对入选ICCV给予了很高评价。 TOP2上一段创业经历受众就是AAAI/ICML/NeurIPS/ICLR/CVPR/ICCV这些顶会的投稿者,所以TOP2对这块特别懂。 AI学术圈与其他学科圈特点有非常多不同 AI学术圈会议比期刊重要 ,本质原因是,AI学术发展速度太快,而期刊审稿周期太长,旧有的以期刊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范式难以满足AI学术圈的发展 需求。 AI会议 ...
华为车BU招聘(端到端/感知模型/模型优化等)!岗位多多~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4 07:21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华为车bu(引望)社招: 端到端模型算法工程师 1. 承担端到端模型的设计、开发、部署和迭代 感知模型算法工程师 1. 承担视觉感知相关的神经网络设计、开发、部署和迭代 4. 承担视觉感知算法的长期研发和迭代 人脸状态监测算法工程师 1. 负责智能驾驶系统,驾驶员和乘客姿态,行为和视线监测算法研发和部署 2. 针对现网问题和用户新需求,快速设计算法方案,解决问题满足客户需求 3. 结合业界算法前沿,推动算法优化迭代,确保算法业界竞争力领先 模型效率优化 1. 承担智能驾驶系统AI模型车端推理效率优化 2. 针对现网问题,优化迭代效率和方案;加速问题解决 3. 结合业界前沿和实际应用问题,推动新算法预研和落地 4. 分析端到端数据分布,均衡和调优 2. 构建AI模型压缩核心算法,设计和构建硬件亲和的模型稀疏、剪枝、蒸馏、量化等压缩能力 3. 紧跟业界前沿模型压缩方案,结合AI模型不断提升模型时延、内存带宽等指标~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加入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获取联系方式,内部独家招聘信息,简历直达!!! 前面一直在 ...
端到端系列!SpareDrive:基于稀疏场景表示的端到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3 11:34
本文认为现有的端到端方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BEV范式下的方法非常耗算力;另一个是预测和planning串联式的方式不够好,场景信息是在 agent周围提取,忽略了自车。并且运动预测和规划都是多模态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Sparse范式下的端到端方法,且预测和planning并行。 Contribution: SparseDrive的主体结构沿用了之前地平线Sparse系列的思想: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探索了端到端自动驾驶的稀疏场景表示,并提出了一种以稀疏为中心的范式; 修改了运动预测和规划之间的巨大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分层规划选择策略; nuScenes 上 SOTA。 特征提取; 对称稀疏感知; 平行运动规划器; 训练的损失函数如下: SparseDrive: 损失函数 www.zdjszx.com □ Loss $${\mathcal{L}}={\mathcal{L}}_{d e t}+{\mathcal{L}}_{m a p}+{\mathcal{L}}_{m o t i o n}+{\mathcal{L}}_{p ...
自动驾驶端到端VLA落地,算法如何设计?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2 14:09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写在前面 自UniAD(CVPR 2023 Best Paper)问世以来,端到端已经成为当下量产的主流范式。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尤 其是DeepSeek思维链流行以来,视觉-语言-动作(VLA)相关方法伴随着具身智能的爆火,相关论文已经横扫自 动驾驶前沿领域。同时各家主机厂也争先恐后尝试落地研发,理想、文远知行、小米、小鹏等等都在大力尝试量 产。 随着2025年即将过半,学术界和工业界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工作。 所以哪些高质量工作现在应该格外关注?趋势在往什么方向发展?量产应用究竟如何?全都是值得每一位前沿从 业者思考~ 为此,自动驾驶之心采访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第一线的大佬并做了VLA相关工作的汇总,文章按照发表时间排 序,其中不乏全球顶尖高校团队和工业界研究团队的工作。 并在文末做了一些对当下工作的观点整理,感兴趣 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呦~ 标题:AutoVLA: A 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 for End-to-End Autonomous Driving with Ada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