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榆林】在革命旧址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Shan Xi Ri Bao· 2025-07-08 23:52
暑期,"塞上明珠"榆林红色旅游热度持续走高。近年来,榆林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持续挖掘红 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榆林旅游品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榆林红色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红色之旅",在黄土高原的沟峁之间感悟信仰的力量。 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7月,米脂县杨家沟村绿意盎然。隐匿于山梁沟峁间的杨家沟村,见证过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 史。如今,杨家沟革命旧址得到了妥善保护,并逐步发展成为集教育与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热 门"打卡地"。 近年来,杨家沟革命旧址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生动讲述红色故事,大力发展红色旅 游,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来,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红色是杨家沟最为鲜亮的底色。"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刘翠霞说,"为充分挖掘杨家沟红色文 化的潜力,我们采用'红色+'文化旅游综合发展模式,依托杨家沟革命旧址、杨家沟村中国历史文化名 村以及岳家岔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窑洞文化与民俗文化,并将各个景点串联起 来,拓展成片,形成大杨家沟景域的概念。" 来自西安的游客王鹏携家人到杨家沟游玩。王鹏说:"来杨家沟旅游,我们领略了榆 ...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农文旅融合发展 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Yang Shi Wang· 2025-07-08 03:52
央视网消息: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八路军一二〇师的主战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 当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杂粮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总台记者 宋文植:这是一趟从太原开往吕梁山区的红色文化专列,它的终点站是山西兴县。在过去兴县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如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踏上这辆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〇师及吕梁地方部队等部,在晋绥边区及周边地区共与日军作战1万余次,毙伤日军10.7万人,俘虏日伪军1.91万人,粉碎了 日军西渡黄河、进攻陕北的企图。兴县是晋绥抗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是保卫延安、屏障陕甘的前卫阵地。面对日军的扫荡,边区军民在这里英勇作战,田 家会歼灭战、甄家庄歼灭战等战斗,都重创日军。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兴县开荒100多万亩,为边区4万多名党政军人员提供物资保障,仅有9万人口的 兴县参军过万,牺牲1000多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台记者 宋文植:这里是位于兴县的关向应图书馆,它的前身是建立于1943年的晋绥图书馆。在这里收藏着一个特殊的字迹,它是从当年八路军生活 过的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河山之铭——追忆中原抗战丨红色单拐的抗战记忆
He Nan Ri Bao· 2025-07-06 23:30
冀鲁豫军区纪念馆一角。 本报记者 徐东坡 摄 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相关负责人王少杰介绍,纪念馆通过修复历史建筑、陈列革命文 物,结合数字化沉浸式的方式还原抗战历史,广泛开展主题党日、红色研学等活动,年接待参观者超百万人 次。该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1944年8月底,清丰县全境获得解放。冀鲁豫军区为进一步扩大战果,解放濮阳和南乐县城及豫北的大部分地 区,决定将指挥部前移。 "单拐村开明绅士陈笃之与其子、共产党员陈平主动带领族人和村民腾房、捐粮捐款支持冀鲁豫军区建设。出 于对当地良好群众基础的信任,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机关迁至单拐。"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 地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杨新苗介绍。 沿着村庄道路,走进一座座小院、一间间老屋,许多老物件依然保存完好。邓小平睡过的顶子床、杨勇送给 老乡的棉鞋、兵工厂工人用过的车床……这些物件历经80多年风雨沧桑,仍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抗日不惜七尺躯,救国只仗一寸丹。"一间展室的墙上,清丰籍烈士柳朝琦的诗句震撼人心。1943年冬,柳 朝琦前往战场采访途中被敌人发现,不幸中弹牺牲,成为我军历 ...
红色基因铸魂、绿色产业赋能——抗联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Yang Shi Wang· 2025-07-06 07:29
央视网消息:1940年2月23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在濛江雪原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用男儿血性和钢铁意 志,在白山黑水间,铸就中国人永远挺立的精神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靖宇县,这片因英雄得名的红色热土探索出"红色基 因铸魂、绿色产业赋能"的发展路径,让抗联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英雄丰碑屹立 精神薪火相传 此刻,我正站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前。脚下这片黑土地见证了1940年2月23日那个悲壮的傍晚——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日伪 军巧妙周旋,即便弹尽粮绝,依然宁死不屈,最终,倒在了这片土地上。这个位置就是杨靖宇壮烈牺牲的地方。后来,为纪念这位 伟大的民族英雄,人们在此树立纪念亭。距离纪念亭北侧大约100米处,矗立着杨靖宇的巨幅雕像。在纪念亭南侧,一座高大的花岗 岩纪念碑挺拔地伫立在松柏之间,碑石之上,镌刻着朱德同志题写的碑文"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80多年过去了,如今,抗联精神依然在靖宇县这片热土上闪耀着光芒,而这里的民生、产业也一直在不断发展。我们知道,靖 宇县地处长白山西麓,凭借北纬42°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火山岩地貌孕育的肥沃土壤,当地大力发展蓝莓种植,目前已成为全国晚熟蓝 莓 ...
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为民初心(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Ren Min Ri Bao· 2025-07-05 22:02
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宋公堤绵延在黄海岸边。抗战烽火中,新四军和苏北人民一起修堤筑坝,留下 一段"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动人故事。 苏北沿海百姓曾长期饱尝海潮侵袭和海水倒灌之苦。1941年5月,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 在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的支持下,广泛动员群众,历时两个多月筑成长达45公里的拦海大堤。当地 百姓将其与北宋范仲淹所修"范公堤"并称,命名为"宋公堤",立碑纪念。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坚持敌后抗战。"经常有参观者问,盐城是平原,没 有山,新四军如何能在这个地区坚持下来?"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说,"我们能从宋公堤上找到答案 ——盐城最大的'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80多年过去,宋公堤日夜守护的这片海岸,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海港。临海远眺,海堤 公路蜿蜒延伸,月亮湾风景区游人如织,风力发电机的白色风轮迎风旋转……近年来,盐城坚持沿海湿 地生态保护,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昔日贫瘠的盐碱地上,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今年9 月,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在盐城举办,向世界展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绿色低碳发展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山西兴县:发扬吕梁精神 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Yang Shi Wang· 2025-07-05 11:54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地处山西吕梁山区的兴县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八路军 120师的主战场之一。晋绥军民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为保卫革命圣地延安筑起坚实屏障。如今,当 地群众发扬吕梁精神,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特色产业,绘就老区发展新画卷。 在山西吕梁兴县八路军120师战史陈列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及吕梁地 方部队等部在晋绥边区及周边地区与日军作战1万多次,毙伤日军10.7万人,俘虏日伪军1.91万人,粉碎 了日军西渡黄河、进攻陕北的企图。兴县是晋绥抗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是保卫延安、屏障陕甘的前卫 阵地。面对日军的扫荡,边区军民在这里英勇作战,田家会歼灭战、甄家庄歼灭战等战斗都重创日军。 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兴县开荒100多万亩,为边区4万多名党政军人员提供物资保障,仅有9万人口 的兴县参军过万,牺牲1000多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兴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蔡家崖乡的碾子村,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的后勤基地。如今,当地通过 小流域治理,曾经的野山沟变成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碾子村成为红色旅游示范村,日接待游客最高达 上千人,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兴县 ...
南航上海分公司开展“七一”主题航班活动
(王姣姣 / 摄) 在党史知识问答环节,乘务员围绕"党的成立时间与地点""党徽构成""中共一大会址"等十多道题目展开 提问。旅客们积极参与抢答,在互动中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其中,有着34年党龄的许先生感慨地 说:"永远跟党走,此生无悔做华夏人!" 未来,南航上海分公司将继续以特色航班活动为载体,传承革命精神,弘扬文化自信,让红色文化在蓝 天之上熠熠生辉,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出行体验,让更多人享受美好的飞行旅程。(编辑:张薇,校 对:张彤,审核:韩磊) (徐文佳 / 摄)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张媛杰、潘水花 报道:6月28日至6月30日,南航上海 分公司在CZ3678(昆明—上海浦东)、CZ6564(上海虹桥—乌鲁木齐)航班上开展"红心向党·木棉颂 歌"主题航班活动,通过知识问答、分享感悟等互动形式,带领旅客在万米高空回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至今的104年的光辉历程。 航班上,乘务组张贴主题贴纸,精心布置客舱,营造浓厚的红色客舱氛围。随着"木棉颂歌"特色广播词 的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党员乘务员身着整齐制服,佩戴党徽,邀请旅客参与互动活动。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见证伟大开端。 ...
在麦田里开出红色的花——国网陕西电力退休职工魏德军纪实
一座老宅、历时二十余载、上万件藏品……当年轻的眼睛被红色的光点亮,他说这是电 力老兵的使命。 初见魏德军时,博物馆门口大片的麦田正当收获,魏德军站在洒满阳光的院中,扫帚轻 轻扫过落在阳光中的尘埃。他说,这座红色记忆博物馆就是他的"麦田"。 退休后的魏德军,每天早早起床,他"上班"的地方,就是这座红色记忆博物馆,"魏馆 长"是他现在最喜欢的身份。 ▲红色记忆博物馆。 "魏馆长"23年的"长征路" "博物馆揭牌那天是2008年7月1日,但收集这些老物件,我已经走了23个春秋。"魏德军 奔走四方,捡拾那些曾经被岁月遗忘的历史记忆。 魏德军如何成为"魏馆长",他的妻子再了解不过了,这是一段隔着23年晨昏与星光的个 人"长征"。 "起初,我是不支持的。老魏平时很节俭的一个人,但是一遇到藏品,哪怕借钱也要 买。"魏德军的妻子杨露说。 转机发生在那个蝉鸣聒噪的夏日。魏德军的侄子攥着笔记本来参观展馆,他声情并茂地 对侄子讲述泛黄家书里的烽火岁月,讲述中几度湿了眼眶。看着这幅场景,杨露终于读懂了 魏德军眼中的炽热,她觉得魏德军身上那些坚持似乎有了落脚点。 父亲工装口袋里磨旧的党章、老工区墙上永不褪色的标语,早已在他童年的晨昏里 ...
铁岭调兵山:一堂专题情景党课为党的生日献礼
Xin Hua Wang· 2025-07-02 02:08
改编自真实人物事迹的微话剧《回家》、情景剧《信》《你从哪里来》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的烽烟和时代洪流,深情讲述矿区人民代代相传的爱党 心、家国情,彰显矿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歌《追寻》《江山》《儿时》唱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朗诵作品《征程》、情景 诗《脊梁》激情豪迈、韵律激昂,彰显基层党员的风采,礼赞矿区建设者用脊梁担使命、以热血铸丰碑的壮志豪情。廉洁短剧《廉润煤海》以讲 述生活故事的方式传递党的纪律要求,教育引导党员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音诗画作品《一路生花》满载希望与温情奔赴筑梦浪潮,充分表达了地 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绘蓝图、携手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坚定决心。 此次专题情景党课共分为《铭刻·信仰之光》《坚守·初心之映》《传承·领航之力》三个篇章,融合了红歌、情景剧、音诗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 式,令人耳目一新。地企双方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通力合作,用饱含深情的演出和富有创意的展示,联袂奉上了一场集思想 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视听盛宴,让党课教育有"声"更有"色"。 在全场齐声高唱《调兵山之歌》《铁能之歌》《我们是共产党员》的热烈气氛中,专题情景党课圆满落幕。 新华网沈阳7月 ...
中共七宝秘密联络站旧址修缮后开馆 在老街“泰源祥”重温红色岁月
Jie Fang Ri Bao· 2025-07-02 01:39
当天,《七宝古镇文化寻宝地图》发布,以"历史文脉""非遗文化""潮流文艺"三条主题线路串联古 镇文旅阵地。游客可跟着地图追寻"泰源祥"、张充仁纪念馆等历史印记,体验皮影戏、沉香制作等非遗 项目,品阅城市书房、咖啡邮局等潮流文化,在打卡互动中感知七宝的人文厚度。馆内特设的拓印互动 区,复原当年印制抗日宣传品的场景,参观者可通过亲手拓印,让红色记忆可触可感。 昨天,位于七宝老街北大街23号的中共七宝秘密联络站旧址"泰源祥",经过精心修缮和展陈提升后 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座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百年建筑,以崭新姿态重新矗立在蒲汇塘畔,成为闵行 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泰源祥"在烽火岁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世纪40年代,这里以商号身份为掩护,成为中共地下党 在七宝地区的重要秘密联络站。革命先辈们在此开展交通联络、输送物资、传递情报,为抗日游击斗争 和后续解放事业提供了坚实支持。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泰源祥"被列入首批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 修缮后的场馆通过丰富史料、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展馆 共分两层,一楼系统梳理了七宝地区党组织从建立秘密联络站、经历"红色熔炉"锤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