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分配
icon
Search documents
打工人的悲歌:为什么普通美国人在财富上落伍了?
Hu Xiu· 2025-05-14 09: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作者:老喻的,题图来自:《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1971年,一位普通的美国工薪族,或许在周末加了几天班,用大约25个小时的劳动所得,便能自豪地买 下1股标普500指数基金。 然而,到了2024年,同样的1股标普500指数,对于今天的普通人而言,却需要付出长达195个小时的辛 勤工作。 这个数字对比,度量出普通劳动者与资本持有者之间,在财富积累赛道上日益扩大的距离。 普通人在财富上落伍了。 这惊人的7.8倍差距,提醒我们:普通人仅仅依靠埋头苦干赚取工资,似乎越来越难以追赶资本增值的 步伐。 "汗水"为何跑不过"资产"? 这背后,是几十年来经济结构与财富分配机制深刻变迁的缩影。 1. 宽松的货币与低利率时代推高资产价格。 过去几十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各国央行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大量释放流动性救市。 廉价的资金没有大幅提高工资,反而涌入股市、房市等资产市场,推升了资产价格。 "货币超发"的环境下,名义上的财富水涨船高,但拿工资的普通人却发现手中的钱更"不值钱"了。 有分析指出,在过去20年美国的大规模量化宽松(QE)和货币印钞下,资产价格飙升,而扣除通胀后 工资却几乎原地踏步。 实际 ...
在一个生产力过剩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内卷
集思录· 2025-05-12 14:24
在一个生产力过剩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内卷? 资水 这个问题极其深刻,且容我较长篇幅阐述一下。 先说答案, 卷,是因为中国成为了一部"经济机器" 。 人类历史上有好多部战争机器或经济机器,如秦王朝和蒙古王朝就是战争机器,大英帝国和 二战后的美国就是经济机器。 机器的特征,就是一切制度为了战争或经济,整个社会全部被 动员,在战争或商业活动中获利,形成正反馈,这种正反馈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动员,形成滚 滚洪流。 机器的惯性是巨大的,一直会持续到结构失衡造成瓦解。 中国成为经济机器,是从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的。制度层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总 纲,各级地方政府全部以GDP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于是社会被动员 。这时期主要是国内品牌 与国外品牌的竞争,如家电行业的海尔格力与日立三星等的竞争,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吉利与 大众丰田通用的竞争、通信行业的华为中兴与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的竞争,工程机械的三 一中联与CAT的竞争,日化行业的上海家化与宝洁联合利华的竞争等等。这是经济机器的第 一阶段,卷的方向是进口替代。 2018年以后,国外品牌基本战败,为什么各级政府仍然以GDP为考核指标,继续卷呢?是因 为美国把中国重新定义为战 ...
央妈排查结果:一次性能拿出30万的家庭到底有多少?结论令人咋舌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17:00
根据央行的报告,能够一次性拿出30万现金的家庭,比例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高得多。全国约有30%的 家庭能够拿出这笔钱,这个比例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过去几十年,许多家庭的存款甚至未曾达到30 万,而这一数据的发布,无疑给人们带来了震撼。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家庭能够在需要时拿出30万现金呢?背后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讨。 经济"分化"加剧 最近,中国央行发布了一项关于家庭财富状况的调查报告,其中引发广泛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够 一次性拿出30万现金的家庭究竟有多少?这一数据一经公布,便令许多人感到震惊,甚至难以置信。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30万现金已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要凑足这笔钱,往往需要 多年省吃俭用才能达成,甚至可能还不足够。然而,央行的调查结果却揭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反差。这 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30万现金代表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样的家庭能够一次性拿出30万现金?虽然现代社会充斥着"负债消费"的观 念,但即便如此,30万现金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标准,足以让许多家庭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如果这些资金 来自家庭存款,那表明家庭具备较强的经济储备;如果来自贷款,说明家庭的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