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

Search documents
科研登高不畏难 创新突破勇当先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5-20 10:08
之后,杜宝帅不断完善这项技术,2021年在国网系统首创了"GIS部件密封空间重构技术",可以彻底解决常见的6种SF6漏 气缺陷,该技术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山东省专利奖。 自2015年至今,杜宝帅和团队用创新技术成果,带电封堵了163处SF6漏气缺陷,已守护33座变电站安全运行,创造经济效 益千万元。 冲顶专业"新高峰" 污闪,这一因绝缘子积污受潮引发的电力"隐形杀手",曾导致多起大规模停电事故。传统防污闪涂料易积污、难清洗,在 重污秽、高压直流场景下难以可靠应用,成为行业痛点。 2009年山东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就扎根生产一线,如今带领创新团队斩获了国网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他就是国网山东电科 院杜宝帅。"16年的电力科研生涯,让我深刻感悟到:科研人的登高之路,就是不断创新、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从无到有!"杜 宝帅感慨地说。 勇闯科研"无人区" GIS是电网的核心设备,漏气是它的常发缺陷,漏气会造成绝缘强度和灭弧能力下降,直接威胁设备安全。而且,六氟化 硫是二氧化碳气体温室效应的23900倍,漏气还带来严重的环保问题。面对行业内"GIS漏气带电封堵不可能完成"的断言,杜宝 帅举起了战旗,"因为,我觉得科研创新就是要完 ...
为强军兴军贡献科研力量(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Ren Min Wang· 2025-05-19 21:59
本报记者 金正波 陈振华在试验现场。 彭建辉摄 午夜时分,军事科学院某部一间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研究员陈振华聚精会神地修改一项科研设施的建 设方案。 "我们要积极对接实战需求,为强军兴军贡献科研力量。"陈振华深耕科研三十余载,参与或领衔10余项 科研任务,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只要肯钻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有一年,某科研设施建设遇到难题。陈振华动员团队说:"时间不等人,国防工业更不等人!我们必须依 靠自己,吃透所有技术难点!" 上世纪90年代,陈振华硕士毕业后,怀揣科研报国的梦想,走进大山深处的某科研单位,开启矢志创新 的科研人生。 科研设施设计建设对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要求极高。他所在的研究室科研实力雄厚,年轻的陈振华刻苦 钻研,深耕专业,读书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 一次,研究设计某组件的重任,落在陈振华的肩头。因为工程核心部件就在这个组件,任务难度之大不 言而喻。初出茅庐的陈振华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兼具便捷性和高效性,因此荣立 二等功。 自此以后,陈振华更加发奋攻关,专业能力更加精进,领衔了多项科研设施的设计建设。 "敢 ...
王毅同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会谈
news flash· 2025-05-19 06:40
2025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京同来华访问的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举行会 谈。王毅说,丹麦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两国携手走过四分之三个世纪。双方始 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建立并发展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了以绿色为引领的高水平互利合作。双 方应秉持建交初心,以庆祝建交75周年为契机,保持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推动中丹关系取得更大 发展。王毅表示,中丹关系75年来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尊重 并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双方要共同努力夯实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在格陵兰问题上充分尊重丹麦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丹方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继续支持中方正当立场。中方愿同丹方坚 持双向开放,以绿色为抓手赋予务实合作新动能,继续深化经贸、科研创新、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中 国致力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广阔发展空间。欢迎丹麦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也希 望丹麦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营商环境。双方要加强人文交流,以民间友好不断累积双边 关系中的正能量。(外交部) ...
重庆市两江新区-长寿区快速通道项目(长寿段)迎来多个重大施工节点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5-19 06:04
近日,由重庆城投江长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重庆市两江新区-长寿区快速通道项目(长寿段)经开区隧道左洞正式 进入掘进作业、项目首段 1200 米路基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主线 14 号桥项目首联现浇梁正式进入施工、主线 15 号桥正式进入上部连续刚构现浇阶 段、晏家隧道左洞掘进即将突破 1500 米大关。 经开区隧道全长约261米,隧道布置为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洞门形式:进口为削竹式、出口为端墙式。目前已完成进出口套拱及大管棚施工,出 口端掘进施工组织已准备就绪,正在进行掘进作业。 首段路基1200米路面施工位于主线12号桥与收费站之间,路基总宽度29米,半幅净宽12米。路面结构共计0.8米,路基分部工程水稳摊铺共计103490.7 平。施工过程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要求,路基完成施工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路面底基层、基层采取全幅施工的方式,底基 层施工完成经检验合格满足要求后,进行基层施工。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应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足够的压实度和平整度,基层、底基层采用 骨架密实型、振动成型法施工。底基层与基层施工做好计划安排,保证施工连续性。施工过程检验试验情况,遵循现场监 ...
【科学圆桌派】四合院里话科研:青年科学家如何面对“短平快”诱惑?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9 04:16
来源:光明网 近日,光明网"科学圆桌派"栏目走进位于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的四合院,聚焦"传统与 潮流:当代青年科学家的'破与立'"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许子豪、中国科学院自然 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亮展开深度对话。访谈中,两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如何破除固 有思维,实现突破创新等话题分享心得与感悟。 直播海报 打破评价枷锁,重塑科研价值坐标 过去,科技工作者常被"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科技评价体系所绑架,"一把尺子 量天下"让本该凝心静气的科技工作夹杂着急功近利。2018年以来,一系列以"破四唯"为鲜明指向的人 才评价改革新政密集出炉,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 "'破四唯'的评价体系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意味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去看科研成果是不是 真的重要,而不是单纯地以是否发了好文章,是否发在核心期刊来评判。"许子豪表示,从学术评价维 度来看,科研成果的价值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回应领域内公认的关键问题并实现突破;另一类是提出 全新的问题范畴并构建解决方案。现行学术评价体系通过同行评议机制维系其客观性,成果价值需要经 由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判断评估。 作 ...
贾康:改革牵引 因地制宜 支持科创发展投融资创新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5-16 21:22
● 本报记者 赵中昊 贾康强调,金融在科创与产业集群升级中的核心功能,本质是通过精准有效的供给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 需求,并贯穿于创业创新全链条,最终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有效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 务体系。 5月16日,在"中国银河证券·中国证券报私募行业星耀领航计划"启动仪式上,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 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表示,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轨和中国式现代化核心目标, 必须建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发展的机制。他强调,信息革命时代"人工智能"等前沿原 创性技术的突破,本质上是市场选择的过程,其生成机制需要高水平的科研生态环境支撑。 贾康表示,金融改革要以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提升金融产品多样化、体系化为重点,推进直接融资与间 接融资的协同创新。面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他强调,金融供给体系必须提升适应"数实融合"要 求的产品创新能力,精准对接和无缝连接市场主体多元化融资需求。对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投融资机制 建设,各地应遵循"改革牵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原则,在有效、有序市场与有为、有限政府的成功 结合中,构建保护产权、激励创新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守正 ...
盘龙药业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成功举办 秦药智慧与前沿科技碰撞火花,特色产品集群初具规模
Quan Jing Wang· 2025-05-13 00:44
5月12日下午,盘龙药业(002864.SZ)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在全景网成功举办。盘龙药业董事长谢晓林、副总裁张德柱、董事会秘书吴杰、财务总监祝凤 鸣、独立董事任海云、独立董事牛晓峰、保荐代表人杨圣志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并与投资者进行实时在线交流。 在科研创新方面,公司按下"加速键",在中药新药研发、化药研发、中药配方颗粒、医疗机构制剂开发、大健康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创新科研项目 高质量推进。公司自主研发的1.1类中药创新药PLZY-001临床探索加速,3类化学仿制药PLJT-002、PLJT-003和4类化学仿制药PLJT-001顺利完成中试,院内 制剂项目蹄疾步稳,各类特色产品不断涌现,特色产品集群初具规模。盘龙杏林(广东)新药研究转化基地落子粤港澳大湾区,让秦药智慧与前沿科技碰撞 火花,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口服+外用","院内+院外","传统制剂+高端制剂"的产品管线布局已然形成,"打造中华风湿骨伤药物领导品牌"的战略定位 更加清晰。 图/嘉宾合影 2024年,公司加大力度回馈股东,通过提高现金分红金额,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公司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股利3177万元,占净利润26.42%, 图/ ...
大阪世博会北京活动周开幕
Xin Hua She· 2025-05-09 00:39
日本世博协会国际局执行主任永野光表示,值此中国馆北京周活动举办之际,希望日本及各国观众在参观中国馆后能够亲自走进北京。目前,她 已计划前往北京游览名胜古迹,期待去南锣鼓巷走一走看一看,并享受在中国的购物乐趣。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介绍了北京在科研创新、营商环境、文旅体验等方面的情况。她说,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享誉世界的创新 之城、开放之城和人文之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希望北京和大阪能以世博会为契机再次"牵手",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 北京活动周期间将举办11场特色活动,包括"你好,北京"系列文旅推介会、书林翰墨传友谊——中日书法交流会、"投资北京 共赢未来"日本大 阪专场推介活动、2025城市新能源论坛等系列活动。 新华社大阪5月8日电(记者胡晓格、冯翀)以"美丽北京 绽放世博"为主题的北京活动周8日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拉开帷幕。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 剑、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长晏晨晖、日本政府代表、北京市政府和企业界代表等100余人参加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开幕式上表演了舞蹈《三彩舞华章》和《笔墨京华》等,中日艺术家还联袂演奏交响曲《春》。北京中轴线文化展示、面塑技艺和传统毛笔制作 等体验活动吸引 ...
高德红外:一季度业绩亮眼 研发投入加大
He Xun Wang· 2025-04-30 14:17
【4 月 29 日,"红外第一股"高德红外透露将推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国防与民用领域协同发展】 4 月 30 日收盘,高德红外涨 4.3%,报收 8.25 元,当日股价走出三连阳,换手率 1.59%,成交量 5390.07 万 股,成交额 4.42 亿元。 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 6.81 亿元,同比增长 45.47%;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354.6 万元,同比增长 896.56%,营收变化主因是民品业务销售额增加。 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关注其在民用市场拓展情况,公司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相关融合,品牌影响 力提升,国内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国际市场份额有进展。 在车载红外领域,高德红外与多个车企达成 战略合作签约,已获多个项目定点,加速推进新项目落地。 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完整红外产业链布局的 企业,2024 年高德红外研发费用 7.46 亿元,相比上年增加约 2.04 亿元,同比增幅 37.51%。 高德红外 称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专注科研创新,构建红外"芯"平台战略,强化多种创新,持续优化经营结构。 公司表示未来在民用领域构建"小而美"壁垒,挖掘增量场景,避开同质化价格战,抢占高附加值 ...
盛达资源:2024年实现净利润3.9亿元 多维战略布局成果显现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4-29 01:36
在矿产资源领域,储量即话语权。盛达资源深谙"资源是发展根基"之道,通过持续的探矿投入与资源整 合,不断拓展资源版图,强化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金山矿业技改成效显著。2024年8月完成采矿工程技术改造项目,有利提升矿山深部矿体开 采效率及保障安全生产,高效转化深部成果。9月完成3000t/d选矿工艺改造,将提高银、金的回收率, 降低生产成本。11月完成采矿许可证延续工作,有效年限20年,证载生产规模为48万吨/年,金山矿业 未来金山矿业银、金产出有望大幅提升,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公司多项目资源整合全面落地。其中,银都矿业积极推进拜仁达坝银金属矿区整合工作,合计面 积6.57平方公里,标志着银都矿业采矿权与外围探矿权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德运矿业取得90万 吨/年采矿许可证,巴彦包勒格矿区银铅锌储量进入勘探开发阶段;东晟矿业全面推进巴彦乌拉银多金 属矿25万吨/年采矿项目基建工作。 4月29日,盛达资源(000603)交出了一份实力成绩单,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3亿元,归母净利 达到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3.56%;扣非净利2.6亿元,同比增长85.74%,各项关键财务指标均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