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能

Search documents
ITER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制成
Ke Ji Ri Bao· 2025-05-01 01:26
Core Insights - The ITER project has achieved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by completing the manufacturing of all components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pulsed superconducting magnet system [1][2] - The final component, the sixth module of the central solenoid, was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ill be assembled in France, where it will serve as the strongest magnet in the system [1] - The entire pulsed magnet system weighs approximately 3000 tons and is considered the electromagnetic "heart" of the ITER tokamak reactor [1] Summary by Sections - **Pulsed Superconducting Magnet System**: The completion of the pulsed superconducting magnet system marks a critical achievement in fusion energy, with the central solenoid capable of lifting an aircraft carrier [1] -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nce fully operational, ITER will require only 50 megawatts of input heating power to generate 500 megawatts of fusion power, demonstrating a highly efficient energy production process [2] -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The ITER project involves over 30 countries, showcasing a uniqu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ramework that allows for progress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security challenges [2]
中国核电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87亿元 市场认可度再上新台阶
Xin Hua Cai Jing· 2025-04-29 02:55
年报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核电累计商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上网电量为 203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 "2025年,公司全年发电量目标为2370亿千瓦时,其中核电计划发电量为1954亿千瓦时,新能源计划发 电量为416亿千瓦时。"中国核电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核电业务安全当先,稳健运行。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中国核电控股商运核电机组共计25 台,总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全年核电机组发电量1831.22亿千瓦时;2024年全年在运机组非停率为0.04 次/堆年(全年1次),全年22台机组WANO(世界核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平均分达到99.13 分,达到历史最优,设备可靠性指标达到97.68分。 新华财经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安娜)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29日发布的 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利润总额225.64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 元,资产负债率压降至68.27%,净资产收益率9.44%。报告期内,公司相继进入"上证50"和"富时中国 50"指数,获得国内外专业投资者的 ...
耐心资本加码、入选“上证50”…中国核电市场认可度再上新台阶
Quan Jing Wang· 2025-04-29 01:11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持续增多,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 幻,对国内冲击逐步增强。如此境况,优势龙头国企所发挥的定心骨作用,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家经 济来说愈加重要。 2025年4月29日,中国核电年报发布。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核电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772.72亿元,利润总额225.64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资产负债率压降至68.27%,净资产收益率 9.44%,稳增长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的同时,资产质量、经营水准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相继进入"上证50"和"富时中国50"指数,获得国内外专业投资者的进一步认可。2025年 初,中国核电140亿元定增完成,除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外,社保基金会出资近120亿元认购股份。 去年底,社保基金副理事长武建力曾表示,社保基金会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愿携手中央企 业,通过建立常态交流机制、合作开展专题调研、共同培育挖掘优质投资项目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与 中央企业合作,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大合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安全高效,发电量稳健上升 2024年全年,中国核电累计商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将于后年建成 五年内有望“点亮第一盏灯”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8 06:08
来源:文汇报 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核能作为低碳可调度基荷能源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据国际原子能机 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我国则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 我国聚变能应用正在实行"三步走"战略。今年1月,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刷新了"亿度千秒"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 越。BEST则将真实产生能量,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 设计,未来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李建刚介绍,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国际热核聚变实 验堆(ITER)到聚变原型电站之间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演示聚变能持续大功率、安全稳定运行的 可行性。 李建刚表示,未来10年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验证和推广的重要窗口期。据介绍,与大型核反应堆相 比,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特点,还因其体积小、固有安全 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产生量少、退役成本低等优势,在全球受到日益广泛关注。目前, 我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并有望率先 ...
专家预计:中国5年内将点亮第一盏“核聚变灯”
Guan Cha Zhe Wang· 2025-04-27 09:20
"核聚变能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将为人类提供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能源。" 4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总指挥李建刚 认为,预计可以在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并在5年内看到"核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 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核能作为低碳可调度基荷能源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好望角科学沙龙"活动以《核能双擎:裂变与聚变的协同创新》为 主题,邀请了学术界、产业界、资本界人士共同研讨裂变(小型堆)与聚变的协同关系,探索如何统筹裂变与聚变资源,形成核能创新合力。 "从实验装置到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再到聚变能原型电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李建刚在活动中透露,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 计划2027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方案设计,将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将完成从ITER到聚变原型电 站之间的技术过渡和工业实践,演示聚变能持续大功率、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可行性。 " 好望角科学沙龙现场 本期"好望角科学沙龙"同时邀请了核能规划发展、科研设计、 ...
双擎驱动能源升维!专家预计: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2030年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4-27 08:20
与大型核反应堆相比,小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特征,还因其体积小、固有 安全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产生量少、退役成本低等特点,在全球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核聚变能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将为人类提供绿色、安全、无限利用的能源。"日前,在上海举 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关 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总指挥李建刚认为,预计可以在2027年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并在5年内看到"核 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 "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达到400TWh,是2020年的两倍。而DeepSeek的爆火将带来整体 AI应用生态繁荣和对算力更大的需求。"田佳树表示,小堆在数据中心供能、园区综合能源供应、替代 退役煤电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他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完成小型堆核电站商业示范。 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双重压力下,核能作为低碳可调度基荷能源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从实验装置 到聚变实验堆、工程示范堆,再到聚变能原型电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李建刚 透露,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计划2027年建成,中国聚 ...
走进中国“人造太阳”诞生地:2027年中国将建成聚变能实验装置,在全球率先演示聚变发电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2 22:56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1月20日 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刷新了托卡马克装 置高约束模运行的世界纪录。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就EAST的进展、核聚变未来应用前景等问题专访了该所副所长徐国盛。 "亿度千秒"世界纪录背后的15万次实验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中国EAST装置刷新的"亿度千秒"世界纪录时,徐国盛表示:"目前全世界都在讨论在 全金属壁条件下,等离子体能否实现400-3000秒的运行。温度和密度以及约束时间三者乘积也被称 为'聚变三乘积',缺一不可,我国此次的'亿度千秒'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聚变能源实现的信 心,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目前,仅中国实现了这一突破,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在核聚变 领域的强大实力。" "亿度千秒"的实现还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EAST的成功运行不 仅是中国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也在国际核聚变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 实验堆(ITER)是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