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产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器产业调研汇报
2025-04-27 15:11
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器产业调研汇报 20250427 摘要 • 特斯拉灵巧手技术升级聚焦触觉传感器拓展、精细化控制系统优化和减重 设计,旨在提升机器人操作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 小鹏人形机器人在步态速度上取得显著进步,采用 60 个关节和 62 个自由 度设计,大量使用丝杠方案,引发市场对丝杠方案效率的讨论,并增强了 对国产供应链的信心。 • 特斯拉供应链公司需具备全球领先的产品成熟度、海外布局能力和跨国供 应链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水平较高,核心标的包括三花智控、拓普集团、 恒立液压等。 • 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在触觉传感器扩展与应用、高效精细化 控制系统以及轻量化材料应用,技术升级将提升机器人性能,并推动行业 发展。 • 国产人形机器人厂商越来越多地采用线性关节技术路线,恒立液压、双林 股份等公司相对领先,赛力斯链和小米链也值得关注,核心供应商包括蓝 黛科技、绿谐波、国华智能、富临精工等。 Q&A 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在技术路线上的选择有哪些趋势? 未来国产人形机器人厂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线性关节技术路线。这一趋势不仅 包括车企背景的人形机器人厂商,还包括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目前国 ...
三祥新材(603663):签署锆铪分离技术转让合同,加速拓展锆铪产业链
NORTHEAST SECURITIES· 2025-04-27 10:12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maintains a "Buy" rating for the company, indicating a positive outlook for the stock's performance in the near term [6]. Core Views - The signing of the zirconium-hafnium separ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contract accelerates the company's expansion into the zirconium-hafnium industry chain, enhancing its competitive edge in key sectors such as semiconductors and aerospace [2][3]. - The company has secured significant orders from major clients, including a contract worth 245 million yuan with Nanjing Youtian for nuclear-grade sponge zirconium, expected to positively impact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in 2025 [3]. - The company is actively developing solid-state battery materials and has begun small-scale supply of zirconium-based electrolyte materials, indicating a strategic focus 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4]. Summary by Sections Technology Transfer - The company’s subsidiary, Liaoning Huaxiang, has signed an agreement to acquire zirconium-hafnium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20 million yuan, which will allow for rapid expansion into the zirconium-hafnium market [1][2]. Client Orders - Liaoning Huazir has entered into a sales contract with Nanjing Youtian to supply nuclear-grade sponge zirconium starting in March 2025, with a contract value of 245 million yuan, which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erformance [3]. Product Development - The company has completed the small-scale supply of zirconium-based solid electrolyte material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demonstrating strong performance and potential for future growth in this sector [4]. Financial Forecast - The company is projected to achieve net profits of 202 million yuan, 274 million yuan, and 309 million yuan for the years 2025, 2026, and 2027 respectively, with corresponding price-to-earnings ratios of 48.86X, 36.00X, and 31.92X [5][6].
从“练兵”到“用兵” 这场人形机器人跑马不一般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4-20 18:36
这场长距离的测试就像是一个"放大镜",会把人形机器人在上述能力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暴露出来,让 企业可以针对性进行技术改进。赛事中暴露出来的每一处不足,都会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指明新的攻 坚方向。 也不乏声音发问,人形机器人参与专门为人类设置的马拉松赛事意义何在?其实这是一场产业发展 的"大练兵",是检验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传感技术、能源续航、环境适应能力的"试金石",是人形机 器人加速"跑进"各个产业进行落地应用的关键一程。 运动控制技术是人形机器人的主要技术攻坚点之一。人的身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生物机器 ", 在跑步的时候会不自知地调整重心、手脚协同、保持平衡,而这些能力对人形机器人来说堪称难题,需 要靠智能的算法、关节力矩的动态调整等复杂技术实现,每一个爬坡、下坡和转弯都需要各个关节部位 的精密配合。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跑步赛事,就是检验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绝佳"练兵场"和"考 场"。 在20多支人形机器人战队共同参与的马拉松比赛里,3D视觉、距离感知、避障等传感技术是人形机器 人保证身体完好并取得好成绩的关键。21公里的赛道长度,以及频繁更换电池会影响比赛成绩的游戏规 则,都考验着人形机器人的续 ...
一个机器人要跑马拉松,需要做些什么?
后浪研究所· 2025-04-19 10:30
机器人跑马拉松,一场集体「整活儿」。 撰文| 杨小彤 编辑| 巴芮 封面来源| 官方 虽然因大风被推迟了一周,但这场全球首次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热度不减 。 4月19日早上7:30,正式开赛前,起点和路途中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专门来看机器人的观众。再往前一个月,社交媒体上就有人记录机器人的训练过程,猜测 谁会夺冠。 据赛前的官方消息,这场比赛共有 21个来自不同公司和高校的参赛队伍 ,队名 五花八门, 有 正经的以公司 名 命名的 "灵宝机器人队""轩辕机器人队", 也有不正经到让人印象深刻的"湛泸冲锋龙卷风队"和"巴音布鲁克永远的王", 有一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队叫"你说的都队"的既视感。 这些机器人身型各异,最高的是天工 Ultra和逐日行者,身高 都是 180cm,最矮的则是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研发的"0306小巨人",只有75cm, 重 10kg。最重 的是轩辕机器人,172cm的个子,体重高达88kg,光是手臂负载就有20kg ,这对跑马拉松来说,可不是个优势。 0306小巨人 它们的优势也各有千秋。 行者二号是史上首个行走距离突破百公里的足式机器人,续航 长 达 6小时以上。松延动力的 "小顽童" 奔 ...
机器人跑马拉松,累到“断腿”的是工程师
创业邦· 2025-04-19 10:24
以下文章来源于腾讯科技 ,作者小燕 腾讯科技 . 腾讯新闻旗下腾讯科技官方账号,在这里读懂科技! 来 源丨腾讯科技(ID:qqtech) 作者丨小燕 编辑丨郑可君 嘉宾丨联想控股副总裁 于浩、钛虎机器人产品生态负责人 谌威、机器人领域资深产品经理,机器人赛事策 划者 Nixon 图源丨midjourney 机器人在跑马拉松,后面跟着一群工程师。 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20多台人形机器人"缓慢前进",几十位 工程师在后方一路陪跑,他们忙着调算法、换电池、抗干扰。 这场马拉松比赛,不仅是为了比速度,更是对人形机器人基础能力的验证——验证它们是否具备长时 间、连续、自主的运动能力。 为什么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因为实验室的完美条件无法模拟现实路况的复杂与不可控。唯有在连续20 公里的真实环境中,关节结构、能耗效率、散热能力和运动算法才会被全面暴露,而这正是"人形机器人 产业能否落地"的第一道门槛。 在此时点,我们邀请了三位长期关注并深度参与机器人产业实践的嘉宾,共同拆解这场"跑出来的能力测 试"背后真正的技术焦点与产业价值。 人形机器人 为什么需要一场马拉松? Nixon :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