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修复
icon
Search documents
5只小麋鹿“落户”宁夏青铜峡 见证湿地生态修复成效
Xin Hua She· 2025-05-14 03:40
2002年,青铜峡库区湿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成立,开始系统治理。通过拆除违法建筑、 收回被侵占土地、引水灌溉等措施,恢复湿地5万多亩。2017年以来,随着"绿盾""绿卫""退耕还湿"等专项行动开展,保护区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 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项目,种植树木10万余株,退耕还湿12.05万亩,清理整治230余处人类活动点。如今,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从几十种增至 292种,其中鸟类达212种,包括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还成为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主要取食地。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5月12日消息,自4月23日首只小麋鹿"呦呦"诞生后,又有4只小麋鹿相继出生。这些小麋鹿是去年从江苏大丰麋 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入此地的35头麋鹿成功繁育的后代,标志着宁夏濒危物种迁地扩繁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也见证了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 全面复苏。 麋鹿,因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被古人称为"四不像",其曾广泛栖息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湿地。2024年9月,在国家林业和草 原局及宁夏、江苏两地林业部门协作下,35只麋鹿迁至青铜峡库区"安家"。为助其适应西北气 ...
宝鸡渭河生态公园:守护一城碧水 促进生态和谐
Shan Xi Ri Bao· 2025-05-11 22:53
渭河生态公园(资料照片)。 我的心里话 渭河生态公园主任 仵尧如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和关中地区的"母亲河"。建设好渭河生态公园是做好渭河生态保护的题中之义,也是 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打造了"四时荣枯、自然野趣"的滨河生态景观,既满足了安全行洪需求,又 为市民提供了一处生态康养、休闲游憩、健身运动的绿色活动空间。 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河生态。我们 将全力做好渭河生态保护工作,当好渭河生态保护治理的排头兵。 4月21日,在宝鸡渭河生态公园,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河水宽阔安澜,白鹭掠水而过,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 开。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从甘肃起源,自宝鸡境内流入八百里秦川,约25%的在陕干流在宝鸡,并穿主城区 而过。与渭河紧密关联的宝鸡,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书写了人水和谐的动人篇章。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宝鸡市考察时,察看了渭河生态公园。 宝鸡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昔日的荒滩 地变成绿色长廊,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修复:从防洪固堤到综合治理 入春以来的渭河生态公园 ...
葛藤“爬”出绿色奇迹(美丽中国·生态治理中的特色植物②)
Ren Min Ri Bao· 2025-05-11 22:30
核心阅读 初夏时节,江西横峰县,山间满眼翠绿。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的不少山体还有着因开采矿山而留下 的"疮疤"——裸露的岩石、陡峭的断崖、稀疏的植被,一下雨便是黄泥滚滚,水土流失严重。 横峰县地处赣东北,矿产资源丰富,采矿留下的废弃矿区达4000余亩。这些矿山迹地不仅破坏了植被和 山体,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 横峰县姚家乡村民在收葛。 刘军照摄 江西横峰县矿产资源丰富,曾经采矿留下的废弃矿山,破坏生态环境。当地通过科学种植本土植物葛, 凭借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耐贫瘠、耐干旱的特性,修复废弃矿山,改善水土流失。同时,当地发 展"葛经济",打造农产品品牌,带动百姓增收。 如何让沉睡的废弃矿山重焕生机?当地干部群众将目光投向本地常见植物——葛,让葛成为矿山生态修 复的"主力军"。 横峰县岑阳镇乌天湾采石场矿山通过种葛修复矿山,使其 绿意盎然。 薛南摄 为啥选择葛? 乌天湾采石场矿山修复前图片。 薛南摄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为后续其他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葛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耐贫瘠、耐干旱的特性。"废弃矿区土壤往往养分匮乏,葛不仅能存活, 其根瘤菌还具有固氮作用,能逐步改良土壤 ...
冠中生态(300948) - 300948冠中生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0:12
证券代码:300948 证券简称:冠中生态 债券代码:123207 债券简称:冠中转债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2 年公司的经营预算目标为实现利润总额 0-500 万元,较上年度增长 100%-110%。公司资金链平稳正常,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 资金及各项在手理财产品余额为 3.59 亿元。目前公司部分项目受益于 专项债或专项扶持资金的预算安排,回款进度明显加快,但整体影响 不是太明显。公司会持续跟进各项目所在地的化债政策和实施方案, 积极推动涉及项目通过化债方式回款。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坚持全 产业链的经营模式,提升公司在生态修复领域的竞争力,提高公司整 体盈利能力;注重投资者长期持续回报,适时采用增加现金分红金额、 股份回购等方式回馈投资者。感谢您的关注。 Q5:公司之后的盈利有什么增长点? 回复: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从目前的在手订单情况及业务结构 看,预计综合性治理、土地整治将是主要的业绩增长点。且当前公司 在零碳建筑、工厂化育苗(温室种植)、污水处理、发酵工艺及设备 等方向做了一些技术储备,在主业扎实、经营稳定基础上公司会内外 双向努力发掘新 ...
江南布衣将开放研发牦牛绒创新面料工艺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5-09 03:07
Core Insights - The "Utilization of Fabrics" project is revitalizing yak cashmere, a unique natural fiber from China,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ith suppliers [1][2] - Jiangnan Buyi is launching the "Yak Cashmere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Project" in 2024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and promot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yak habitats [1][2] Group 1: Project Initiatives - Jiangnan Buyi has partnered with SHOKAY to initiate the "Yak Cashmere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Project,"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practice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1][2] - The project includes training for herders on animal welfare and certification of pastures, aiming to enhance the entire value chain from raw material collection to market consumption [1][2] Group 2: Environmental Impact - Yak cashmere production has significant ecological value, with low carbon emissions during the yak's lifecycle and natural resource utilization [1] - The "Source from Snowy Regions, Cashmere from Nature" project aims to restore 290 acres of degraded land in the Ruoergai region, addressing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that affects yak health and wool quality [2] Group 3: Market Potential - Despite the vast market potential for yak cashmere, the industry faces challenges that the revitalization project aims to address [1] - Jiangnan Buyi plans to share innovative yak cashmere fabric technologies with the industry, enhancing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and consumer access to traceable yak cashmere products [2]
探寻铜鉴湖“生态密码”
Hang Zhou Ri Bao· 2025-05-09 02:33
铜鉴湖花海公园吸引市民游客打卡拍照。 铜鉴湖花海公园同样是打卡、拍照的理想去处。"现在的铜鉴湖集山水风光、历史人文、休闲体验 为一体,未来还将探索湿地保护与惠民利民的双赢路径。"铜鉴湖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铜鉴湖直 接带动民间投资2.5亿元,仅园区内一家农家乐的年盈利就达800万元。 铜鉴湖里的"黑科技" "人、物、技"全面监测水质 空中俯瞰铜鉴湖公园。 初夏的铜鉴湖,湖水清澈,狐尾藻、黑藻等沉水植物随波摇曳,浅水栈道生物观测点上,水雉、白 骨顶鸡等珍稀鸟类时而休憩时而展翅……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5月8日,由市林水局组织 的"聆听湿地物语 共赴自然之约"湿地生态媒体采风活动在铜鉴湖展开,带大家深入探寻杭州湿地保护 与生态修复的创新实践。 自2019年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项目工程开工以来,铜鉴湖水域从原来的生态环境脆弱单一,到现在 的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湖区生物多样性提高,珍稀物种频频出现。如今,铜鉴湖不仅是之江地区农 业生产灌溉的重要水源,也承担着整个杭州城市防洪排涝调蓄的重要功能。 水利工程筑牢生态基底 生态修复助力生物多样性 铜鉴湖良好的自然生态,离不开水利工程的保驾护航。"我们不仅要让水' ...
邢善萍到咸阳市三原县调研抗旱保粮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Shan Xi Ri Bao· 2025-05-07 23:03
邢善萍来到西阳镇五联村,实地察看小麦长势、土壤墒情、农田灌溉等情况,强调要把抗旱保粮作 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抢抓粮食作物关键生育期,结合品种、田块、受旱程度,精准开展分 类指导,落实落细浇灌、"一喷三防"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旱情影响。在城关街道东关社区,邢善萍了 解网格化治理情况,与当地干部座谈交流,强调要发挥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规范优化基 层网格设置,把党组织设置到最小治理单元,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路 径,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邢善萍还调研了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试验测试基地项目,听取项目规划介绍,察看项目建设进展, 强调要结合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协同做好要素保障、跟踪服务、督导帮扶,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 用。在嵯峨山国有生态林场,邢善萍了解森林管护、应急准备情况并进行巡林检查,强调关中北山森林 草原保护发展事关全省生态环境大局,要在保护原有植被基础上,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改善区 域生态环境。当前,森林草原火灾诱因多、风险高,要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切实维护林草资源安全。 (记者:刘居星) 5月7日,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到咸阳市三原县调研抗 ...
山西太原多措并举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 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2:23
汩汩泉水从出水壁涌出,流向下方水渠,渠内水波荡漾,水草摇曳,引得游人驻足拍照。 "这水就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索村村民赵金生听说难老泉复涌的消息,专 程赶到太原晋祠,一睹泉水新貌。 上世纪90年代,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等原因,难老泉这座"三晋第一泉"断流。近年来,太 原市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恢复措施,难老泉再度出水,如今水位已升至30多年来最高水平。 断流:从引水灌溉到人工维续 赵金生家里存着一张拍摄于30年前的照片:难老泉干涸的水渠里,裸露着一块块花白的鹅卵石,周围一 片萧瑟。古泉盛景不再,成为许多当地人为之惋惜的记忆。 千年古祠太原晋祠内,八角亭下有圆井一口,便是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主泉眼。作为晋水的重要源 头组成,难老泉得名于《诗经》中的"永锡难老"一句,取生生不息之意。 晋祠供水管理中心主任闫文生,1985年就进入晋祠灌区管理处工作。那时候,难老泉的水量大,顺着密 布的管网从晋祠流出,浇灌着周围3万多亩的农田,也承担着附近工业供水的职责。 后来,因为地表水渗漏补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采煤排水破坏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等原因,泉水补给 水量逐渐减少。 "上世纪80年代 ...
青春奋斗绽放芳华 协同聚力共谱新篇
北京地铁22号线盾构司机王艳冬: 不舍昼夜保掘进 本报记者 丰家卫 "90后"王艳冬的岗位有点特殊:常在十几米、二十几米的地下,身处大约两平方米的操作空间里,时刻 盯着电子显示屏幕上的各种参数,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推进。 王艳冬自2015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从事地铁盾构司机这一职业。新疆、兰州、太原、呼和浩特、 长春、厦门等祖国大江南北的地铁线路上,王艳冬都驾驶过盾构机。"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北京地铁盾构 施工。"在中铁十六局北京地铁22号线6标建设现场,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王艳冬笑着说,工程人居无 定所,自东向西,从南到北,哪里有项目去哪里,工作十年来,这一次他的工作驻地离家相对较近,不 过他依然极少有时间回去看看,"除了春节,其他节假日无一例外都在岗位上度过。" "地铁盾构24小时不间断掘进,我和搭档轮换作业,工作时间基本都在盾构机驾驶室内,到饭点有同事 帮忙送饭,只有换班休息的时候,我们才从盾构隧道上到地面来。"在北京地铁22号线6标施工中,王艳 冬和搭档要轮换着驾驶"甘定一号"盾构机完成约3.2公里的掘进任务。"地铁盾构隧道空间有限,盾构施 工人员上下班需要步行到岗,掘进距离变长,施工人员步行到岗的距离也 ...
增绿覆绿4000余平方米,武汉持续纵深推进“四线一口”整治提升工作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01 04:00
黄塘湖公园的整治则融入了"花海+菜园"的新模式。汉孝城际高铁高架桥下,成片的粉色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抬头望去,1万平方 米的月见草花海,沿着黄塘湖岸线铺成一卷长长的粉色毛毯,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桥下空置地还试点6亩共享菜园,租给周 边居民种植时令蔬菜,既美化环境又满足民生需求。市民王大姐欣喜表示:"家门口就能体验农耕,荒地成了'宝藏地'!" "以前这里扬尘四起,现在开车经过像在画里游!"4月29日,家住东西湖新沟镇的龙先生趁着"五一"小长假提前回汉探亲,路过这边花 海,直呼家乡变化太大。 东西湖区:城市窗口焕新颜,"花海游园"亮眼出圈 作为武汉西大门的重要门户,东西湖区新沟镇街联合区园林局、绿化公司等多部门,围绕武荆高速匝道、东西湖收费站等窗口地段开 展综合整治。 按照全市"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推进会精神,武汉各区持续纵深推进"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结合第11轮集中 整治工作,近一周内共围绕100个集中整治点位,出动2143人次,各类车辆270余台次,清理"四线一口"沿线垃圾145余吨、清理菜地20880 平方米,移植苗木170株、增绿覆绿4000余平方米,整治违规招牌4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