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发展
icon
Search documents
开封举办“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讲座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16:55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长来 通讯员 郭家辰 据了解,"宋都创新大讲堂"是开封市整合各单位、各行业的培训资源,紧贴改革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实 际,设定创新、改革、城建等专题,升级打造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特色品牌。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 学者授课,帮助领导干部找准推动开封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加强培育具有战略眼光、善于处 理复杂问题的高水平领导干部队伍。 本次"宋都创新大讲堂"活动是"学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封市在行动"的响亮一枪和重磅举措,近年 来,开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抓省委、省政府 部署,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开展多项惠企活动,提升服务企业效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各类 资源、政策等保障要素向民营经济聚集,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6月18日上午,中共开封市委党校综合报告厅座无虚席,第十九期"宋都创新大讲堂"如期举行。此次邀 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山教授,围 绕"对民营经济发展若干焦点问题的认识"作专题讲座。 开封市各级领导干部200多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范恒山教授从"为什么现阶 ...
「经济发展」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14:38
白重恩:如何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经济发展 ★★★★★ 提振信心,改善预期,重要性就不说了。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纲举目张,这就是纲,要 抓住这个。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多时间讨论这样的问题呢?分享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没有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非常大,这是信心的重要基础。尽管我们潜在的增长速度不会像以前那么 快,不会再有两位数的增长,我们人口结构和总趋势的变化,会给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使没有 两位数的增长,即使是5%、4%左右的增长,也仍然是快于发达国家的,只要实现我们的增长潜力,我 们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这个潜力来自很多方面:中国人民勤奋;中国人民创新精神也很强,一个新的产品出现,中国的老百姓 一定抢先尝试;中国人民是智慧的,特别是那些在价值创造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 我们有大市场,在数字智能时代,大市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优势。大家看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智能企 业,基本上都来自于大市场。 在未来一些重要方向上,我们有了良好的起步:影响未来的几个大方向,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互 联网方面,我们有非常好的起步,创新活动也非常活跃,未来有望继续活跃。 ...
从“胶济铁路”到“五省走廊”,德龙烟铁路陆海联动撬动区域经济变局
Da Zhong Ri Bao· 2025-06-18 04:33
这条总长1000多公里的物流动脉,不仅终结了胶东港口"东辕西辙"的物流困局,更以"全程直达"的 颠覆性模式,重构了我国北方陆海联运版图,为山东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沿黄流域经济联动按下 快进键。 从"地方通道"到"国家动脉" 经济导报记者从烟台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烟台港西港区—内蒙古召壕站"铝土矿班列正式投入运行 后,德龙烟铁路首次实现"全线拉直"运营,一条横跨华北、西北的"千公里、千万吨级"物流大动脉全面 激活。 来自非洲的铝土矿在烟台港卸船装车后,通过铁路大动脉直抵内陆工厂,有效替代传统公路汽运模 式并大幅降低尾气排放,进一步推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五省铁路沿线企业延链补链强 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加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德龙烟铁路西起德州、东至烟台,由德大、大莱龙、龙烟段组成,宛如一条经济带,串联起烟台、 潍坊、东营、滨州、德州、济南六市,被誉为山东的第二条"胶济铁路"。这条新通道精准对接石德线、 石太线、太中银线、包西线等国家骨干铁路网络,大大缩短了烟台大宗货物集疏港陆上运距,一条"立 足山东、覆盖沿黄、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愈加畅 ...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临近 重点关注全球经济发展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17 18:18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帅表示,通过新领军者年会,中国将展示在高质量经济发展中取得 的非凡成就,也将重申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我们鼓励全球工商界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 程,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大量机遇。 陈帅表示,此次年会举办时间节点特殊,意义重大。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 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本届年会重点关注全球经济发展议题,旨在为全球工商界的沟通和交流搭建重要平 台。年会嘉宾构成多元、代表性强。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约90个国家的近1800位嘉宾注册 参会,人数为近年之最,参会的规模逐年扩大,显示出年会日益提升的影响力和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 引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2025年6月24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即"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在天津举办。在6 月17日召开的会前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天津市人民政府、世界经济论坛有关负责人介绍了 中外嘉宾参会情况。 据悉,本届年会将召集来自约90个国家的1700多名参会者,包括商界、政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媒 体和学术界领袖,围绕"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这一主题,分享洞见、促进行动 ...
铁路再调图 京津冀等国家级城市群实现高铁动卧列车连接
Xin Hua Wang· 2025-06-17 12:30
此外,铁路部门将进一步用好新线新站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 江段开通运营后,安排开行重庆至黔江动车组列车18列,增开成都、重庆等城市至长沙、南昌等城市的 动车组列车32列,重庆、成都至长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3小时53分、5小时45分,较现图压缩1小时18 分、50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建设。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高铁客运产品供给,在部分线路增开旅客列车、增加停站,提升路 网通达性和辐射范围。 其中,银川至重庆间首次开行"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程9小时22分可达;上海 至南宁间的4列普速列车提质升级为"D"字头列车,全程最快18小时43分可达。首次开行呼和浩特至汉 口、扬州动车组列车,促进内蒙古与华中、华东地区联系。在顺义、涿州等京津冀地区县级市车站增加 列车停靠10余列次,在湘中、湘北地区部分县级市车站增加普速旅客列车停站30列次,继续开好公益 性"慢火车",方便沿线旅客出行,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樊曦)记者17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1日零时起, 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车票于6月17日起陆续发售。调图后, ...
四川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17 11:41
中国发展网讯(记者 王进报道)2025年6月13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 项治理专题工作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专项治理宣传工作会议,第二阶段为专项治理 工作调度会。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司法厅相关 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等中 省主要新闻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五个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实施,一是安排部署阶段(2025 年5月31日前)。各牵头部门分别出台实施方案,建立推进机制,全面启动专项治理工作。二是推进实 施阶段(2025年6月1日—12月31日)。各专项治理牵头部门建立线索征集和问题反映渠道,及时组织核 查处理,扎实开展问题线索处理集中攻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专项治理进展,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三是总结提升阶段(2026年1月31日前)。系统梳理专项治理开展情况,总结评估阶段性成效,将好经 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会议强调,各牵头单位、参会新闻单位要主动作为,及时宣传专项治理进展,共同做好问题线 ...
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试点,上海鼓励国企民企双向进入和交叉持股|营商环境周报
时政要闻 人社部: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试点,鼓励地市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开展试点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通知》明确,利用2年时间,开展博士后工作、职称和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家工作、 留学人员回国、综合服务及其他工作等6个方面24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改革工作试点。试点涵盖政 策创新、项目实施、服务平台建设等人才工作全链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在博士后工作方面,提出开展博士后接续培养、探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培养新路径、拓展博士 后资助渠道、探索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落地转化新机制4项改革试点任务。二是在职称和职业资格工作 方面,提出建立评审委员会质量评估机制、完善职称评价新标准、建立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探索完善 职业资格国际(境外)认可机制4项改革试点任务。三是在继续教育工作方面,提出规范优化专业技术 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探索建设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供需链、以赛事引领促进数字人才选拔培养、探 索"人工智能+继续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4项改革试点任务。四是在专家工作方面,提出健全专家发挥作 用体系、优化专家服务需 ...
力推民营企业家参与世界经济论坛,刘强东李东生获任联席主席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7 05:53
Core Points -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16th Annual Meeting of New Champions will be held in Tianjin from June 24 to 26,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n the New Era" [1][2] - The event will feature nearly 200 sub-forums and activities, including discussions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new productivity [2] - Approximately 1,800 guests from around 90 countries have registered, marking the highest attendance in recent years, reflecting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the forum and the attractiveness of China's large market [2][3] Group 1 - The meeting aim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mong global leaders from politics, business, academia, and media, addressing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1][2] - The event is significant as it coincides with the conclusion of China's 14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planning of the 15th Five-Year Plan [1]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vate Economy Promotion Law on May 20 has encouraged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showcasing their resilienc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2] Group 2 - Over 144 high-level political leaders from around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ll attend, including 40 cabinet ministers [3] - The co-chairs of the meeting include prominent figures from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such as Liu Qiangdong from JD.com and Li Dongsheng from TCL [3]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讲座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Sou Hu Cai Jing· 2025-06-17 02:46
排版 | 李珅 编辑 | 王蒙 审阅 | 塔娜 2025年6月10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北京大学数据开发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走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主题讲座。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主 任何平博士应邀作主旨演讲。 何平系统介绍了中国经济普查的历史及作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内容与新变化、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成果发布与开发应用。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 查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 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何平表示,普查主要数据已于去年底通过普查公报正式公布;《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23》已于近日出版;普查微观数据经抽样和匿名化处理后也已加载到 微观数据开发应用中心的后台,可供符合条件的用户使用。 在海推 fill 0 11 F I 本次讲座通过详实讲解,让大家了解到第五次经济普查的创新实践与数据开发应用方向,为现场学 ...
退捕渔民开启新生活
Jing Ji Ri Bao· 2025-06-16 22:08
Core Viewpoint - The ten-year fishing ban on the Yangtze River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local fishermen, necessitating effective support and planning to help them transition to new livelihoods and ensure their well-being while promot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2]. Employment and Livelihood Transition - The Yangtze River fishing ban ha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various support measures for fishermen, including employment assistance, social security coverage, and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resulting in a comprehensive safety net for those affected [2][3]. - As of 2024, 231,000 fishermen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ban, with 145,000 actively transitioning to new jobs, and 220,000 included in pension insurance programs, with over 58,000 already receiving pensions [2][3]. -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mplemented diverse support strategies, such as one-on-one pairing of officials with fishermen to address employment and healthcare issues, achieving a 100% employment and insurance coverage rate in some areas [3][4]. New Economic Opportunities - Fishermen have diversified into various industries, including ecological aquaculture, paper product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oles, with many finding new careers that align with their skills and interests [5][6][7]. - The "catch-to-farm" model has gained traction, with significant areas dedicated to aquaculture, providing employment for hundreds of fishermen [7][8]. - Innovative project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aquaculture technologie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 fishing industry [9][11].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Impact - The fishing ban has led to improved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fostering biodiversity and creating new tourism opportunities centered arou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10][11]. - Fishermen have also engaged i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m, with some establishing businesses that promote local heritage and provide employment for fellow fishermen [10][11]. Future Directions - Moving forward, there will be a focu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ensur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maintain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