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Search documents
潮玩资本大撤退!泡泡玛特遭“清仓式”减持,创始股东套现21亿元离场
Sou Hu Cai Jing· 2025-05-09 09:12
Core Viewpoint - The recent large-scale sell-off of shares by Borchid Capital in Pop Mart is a strategic exit aligned with the fund's lifecycle, rather than a reflection of the company's value [5][7][8]. Group 1: Shareholder Actions - Borchid Capital sold 11.91 million shares of Pop Mart through three block trades, cashing out approximately HKD 22.67 billion (around RMB 21.11 billion) [2][7]. - The founder of Borchid Capital, Tu Zheng, expressed gratitude for the 14-year journey with Pop Mart, highlighting the ups and downs experienced during this period [5][6]. - The fund had held a 2.85% stake in Pop Mart prior to the sale, having invested during the angel round and participated in multiple financing rounds [5][6]. Group 2: Market Reaction -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sell-off, Pop Mart's stock price dropped by 5.43% on May 7, and continued to decline by 2.98% the following day [3][4]. - Market analysts suggest that the sell-off is a normal capital cycle exit and does not indicate a negative outlook on the company's future [7][8]. Group 3: Company Performance - Pop Mart reported impressive financial results for 2024, with revenue reaching RMB 13.04 billion,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06.9%, and adjusted net profit of RMB 3.4 billion, up 185.9% [7][8]. - The overseas market showed remarkable growth, with revenue from overseas and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reaching RMB 5.07 billion, a staggering increase of 375.2% [7].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over 50% growth in 2025 compared to 2024, with expectations for overseas sales to exceed RMB 10 billion [8][9]. Group 4: Stock Performance - Pop Mart's stock price surged from HKD 16.59 per share in early February 2024 to a peak of HKD 199 per share, marking an increase of nearly 11 times [9]. - As of May 9, the stock closed at HKD 191.1, giving the company a total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HKD 256.6 billion (approximately RMB 238.1 billion) [9].
诚通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索嘉一行到访上海交易集团
news flash· 2025-05-07 12:00
5月7日下午,上海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旭峰接待中国诚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索嘉一行。双方围绕进一步加强国有存量资产盘活、"两非""两资"退出、基金份额转让、投资并购等领 域业务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
有LP吐槽:GP收益不如余额宝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30 08:57
"又到了每年盘点子基金表现情况的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 即使是偏头部 GP的基金,也有几支收益还不如余额宝 。 IRR尚且如此,DPI更是没戏,昔日的明星项目、 独角兽,估值普遍回调和打折,并且收不回来钱,老股转让都没人接。 "某LP人士告诉母基金 研究中心。 退出困境下, LP与GP的矛盾正在激化。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踩着 2 0 1 5 - 2 0 1 6年的"双创"浪潮募集设立的基金正进入到了退出的关键阶 段。GP现阶段正面临着,大批存量已投项目等待退出,DPI成为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退出策略上,国内一直以来高度依赖IPO的单一退出路径。在国内,此前创投基金9 0%以上 项目退出主要通过IPO实现,随着IPO节奏放缓,一级市场出现退出"堰塞湖"。 而对 GP而言,也有苦衷——" 既要收益回报,又要招商引资,还要产能落地 ……现在的这种 退出形势,我们作为管理人只能积极寻找退出机会同时给基金做延期。在向LP征求延期意见的 时候,LP对我们灵魂拷问:延了就能退吗?延到什么时候能拿回来钱?还有国资LP对我们发 函,不同意延期,就是要退出。"某北京VC机构合伙人李力(化名)对母基金研究中 ...
复星医药董事会迎来重大调整:接棒吴以芳,陈玉卿出任公司董事长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4-29 12:46
每经记者 许立波 每经编辑 魏官红 4月29日,复星医药(600196.SH,股价23.82元,市值636亿元)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 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20亿元,同比减少7.26%,公司称,主要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标及部分地 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的影响。 此外,复星医药持续加强全球化的许可合作。2025年2月,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与相关方订立许可协 议,授予Dr.Reddy's就其自主研发的达雷妥尤单抗生物类似药HLX15两种剂型在美国及42个欧洲国家和 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加速自研产品进入欧美市场。 伴随一季报同步披露的还有复星医药子公司复宏汉霖签署的另一项许可协议。据悉,复宏汉霖授予 Sandoz AG于许可区域(即美国、约定的欧洲地区、日本、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及许可领域开发、生产 及商业化其在研产品HLX13(即重组抗CTLA-4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权利;根据约定,Sandoz AG应就许可产品向复宏汉霖支付至多1.91亿美元,其中首付款3100万美元。 同日,复星医药公布了公司董事会分工的调整。本次调整后,吴以芳不再担任复星医药执行董事、董事 长职务,改任复星医药非执 ...
四川双马(000935):25Q1归母净利同比大幅增长超12倍 业绩高弹性修复可期
Xin Lang Cai Jing· 2025-04-29 10:38
业绩简评 4 月28 日,四川双马发布2024 年报和2025 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0.75 亿元,同 比-11.87%;归母净利润为3.09 亿元,同比-68.61%。单季度来看,Q4 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 分别为3.30/0.65 亿元,同比分别-20.16%/-79.56%,环比分别+26.23%/-50.59%。主要原因在于受资本市 场波动影响,公司参投基金所投资项目公允价值下跌,以及建材业务销售量及价格较上年同期出现明显 下滑。 25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 亿元,yoy+52.53%,qoq-1.63%,同比大幅提升主要是深圳健元并表,以 及水泥销售的量价有所恢复所致,环比略有下降预计主要受到项目逐渐退出导致管理费收入下降影响; 实现归母净利润1.17 亿元,yoy+1236.09%,qoq+79.81%,主要是公司所投资的基金项目取得良好的收 益以及去年低基数效应所致。 分业务来看, 1)2024 年私募股权业务收入为4.52 亿元,yoy-2.93%,预计随着项目退出进程加快,公 司管理费收入将逐渐下降、超额业绩报酬加速确认,假设公司两只基金的投资组合全部按照2 ...
在国企推行不胜任退出制度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员工退出政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Sou Hu Cai Jing· 2025-04-29 00:47
在国企推行不胜任退出制度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员工退出政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F国有企业当前正面临员工年龄层次偏高、工作动力不足及"依赖型"心态普遍的挑战,这些根深蒂固的管理观念已成为阻碍人力资源优化与激发员工潜能的 绊脚石。为打破此僵局,华恒智信专业团队深度介入,针对F公司现状,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策略,旨在重构员工退出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结构的健康调整, 激发团队整体活力 其次,员工退出管理的配套措施欠缺。这不仅涉及财务规划,更关键的是缺乏科学严谨的岗位评估、绩效考核体系及新员工入职时对退出机制的明确告知。 缺乏这些基础准备,使得员工退出机制简化为基于年龄或工龄的被动淘汰,不仅未能有效优化人员结构,反而可能误伤核心人才,制约企业长远发展。 因此,F公司亟需从转变观念入手,强化市场导向,同时建立健全员工退出管理的各项机制,确保人才流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竞争 力。 【华恒智信解决方案】 一、强化退出机制理念宣导,构建改革共识氛围 F钢铁公司,作为国内钢铁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其产品矩阵涵盖带肋钢筋、热轧及硬线圆盘条、焊条圆盘条、多品类带钢、方坯圆坯、以及铸造与炼钢生铁 等,品种繁多,规格齐全,达数百 ...
投资交易总额达470亿美元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4-27 09:39
投资交易总额达到470亿美元 《报告》显示,在超大额投资交易(单笔超10亿美元)数量增长的推动下,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投 资交易总额较上年小幅回升7%,达到470亿美元。 【导读】贝恩公司发布《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投资交易总额达470亿美元,中国私募市场 进入转型下半场 近日,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历经连续两年下滑后,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投资交易总额出现小幅回升,达到470亿美元;其 中,成长型投资仍然占主导,控股型投资交易占比明显上升。 贝恩公司认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进入转型下半场,未来市场会出现企稳回升。 私募寻求新的策略打法 市场估值方面,周浩坦言,最近三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估值,从中位数的角度来讲,和前五年相比已 经有了30%~40%的下滑。 从募资方面看,《报告》显示,聚焦大中华区的私募基金募资额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募集资金向头部 基金聚集。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募资额占比从2020年的30%跃升至2024年的70%。 周浩称,当前募资形势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按照贝恩全球的分析,只有25%的头部基金能够真 ...
2024年度投中榜发布
投中网· 2025-04-18 04:4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来源丨 投中网 投中信息连续 19 年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发布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暨私募股权投资系列榜单——"投中榜"。依托 CVSource 投中数据,结合对超千家 私募股权领域活跃投资机构调研,投中研究院参照评选标准复核数据、甄选优秀机构。因此,"投中榜"在业内能以专业、权威和严谨著称,被称为国内 股权投资行业的风向标,并且是诸多大型机构 LP 的重要出资依据。 本次榜单共揭晓 " 2024 年度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 、 " 2024 年度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 " 2024 年度中国最佳早期创业投资机构" 、 " 2024 年度中国最佳产业投资机构" 等奖项。 根据榜单参与机构数据整理,投中研究院发现如下: 资金结构持续 转变 人民币基金主导权全面深化 2024 年人民币基金以更强势姿态重塑市场格局。以"最佳创业投资机构 TOP100 " 入榜机构为例, 本次上榜机构中,中资与外资机构的数量占比达到 3:1 。 而上一年度,上榜机构里中资与外资机构的比例则大致为 2:1 。 这一转变 的影响也反映 在投资策略上。 根据 CVSource 投中数据, 2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将考虑市场,以合理的价格出售ETF。在退出ETF持仓时,将避免市场扰动和亏损。
news flash· 2025-04-17 03:17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将考虑市场,以合理的价格出售ETF。 在退出ETF持仓时,将避免市场扰动和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