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证券投资

Search documents
上市公司巨资炒股|七匹狼拟用最高20亿元“炒股”不务正业?去年投资收益远超主业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8-15 19:02
Group 1 - At least seven companies have announced plans to invest over 1 billion RMB in securities, with Liou Co. planning the highest investment of 3 billion RMB [1] - Seven Wolves plans to use idle funds for securities investment, with a maximum limit of 2 billion RMB, effective from the approval date at the 2024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 until the 2025 meeting [1] - In 2024, Seven Wolves reported a net profit of 285 million RMB,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5.35%, but the non-recurring net profit dropped by 60.86% to 73 million RMB [1] Group 2 - Seven Wolves' net profit is heavily reliant on non-core business activities, with 74% of its 2024 net profit coming from non-main business sources [1] - The company reported a fair value change gain of 236 million RMB from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n 2024 [1] - Seven Wolves' stock holdings include major companies like Tencent and Kweichow Moutai,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its profits [2] Group 3 - Seven Wolves' revenue has stagnated, with a reported revenue of 3.14 billion RMB in 2024, a decline of 8.84% year-on-year, remaining at a similar level to 2017 [2] - The company has seen a net decrease of 27 stores in 2024, with a total of 1,804 stores [2] - The decision to allocate 2 billion RMB for securities investment raises concerns about the company's strategic focus shifting away from its core business [2][3] Group 4 - Industry experts note that while stock trading can supplement earnings during periods of weak core business growth, it also introduces performance volatility risks [3] - There is a call for regulatory measures to limit the proportion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s by listed companies and to ensure transparency in investment logic and risk control [3] - Companies should prioritize their main business while using investments as a supplementary strategy, establishing sound decision-making and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3]
上市公司巨资炒股|联发股份主业萎靡拟拿最高12亿元“炒股” 盈利暴增“功臣”竟为非经常性损益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8-15 18:37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炒股的 "利" 端首先体现在业绩补充功能上。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时,证券投 资收益往往成为美化财报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把双刃剑的 "弊" 端同样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业绩 波动风险,股市的阴晴不定往往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大起大落。 从财务数据来看,联发股份近五年(2020 - 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73亿元、38.97亿元、42.07亿 元、42.61亿元和41.79亿元,同比增速要么是个位数要么是负数。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公司在努力维持 业务规模,但营收增长已明显乏力,市场需求的萎缩对公司主业产生了直接冲击。 在联发股份的业绩构成中,非经常性损益近年来扮演了重要角色。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 1.65亿元至1.85亿元,同比增长235.09% 至 275.71%。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仅为1.1亿元 至1.3亿元,同比增速骤降至5.54%至24.72%。这一数据表明,公司核心纺织业务的利润增长远低于表面 数据,盈利暴增的"功臣"实为非经常性损益。 具体来看,联发股份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贡献了约0.6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较去年同期增加1.38亿 元,直接拉动净利 ...
上市公司巨资炒股|浙江永强拟拿最多10亿元“炒股” 主业真实盈利能力被掩盖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8-15 18:34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炒股的 "利" 端首先体现在业绩补充功能上。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时,证券投 资收益往往成为美化财报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把双刃剑的 "弊" 端同样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业绩 波动风险,股市的阴晴不定往往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大起大落。 要让上市公司炒股这把双刃剑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多方合力规范。监管层面应完善制度设计,明确上市 公司证券投资的比例限制,要求其充分披露投资逻辑、风险控制措施及业绩影响,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 严格监管。上市公司自身应坚守主业,将投资作为辅助手段而非核心业务,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 风险控制体系,避免盲目跟风炒作。投资者则需理性看待投资收益,重点关注企业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被短期业绩波动误导。 A 股市场的版图中,浙江永强一直是户外休闲家具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公司计划动用最高 10 亿 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决策,引发巨大争议。 浙江永强此番决定将最高 10 亿元自有资金投入证券市场,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博弈。市场波动风险首 当其冲,证券市场向来风云变幻,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能在瞬间改变 市场走势,众多企业的证券投资资产价 ...
上市公司巨资炒股|仙坛股份去年营收净利润双降拟大规模“炒股” 10亿元额度占净资产的21%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8-15 18:27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2025年开始至今,至少有7家公司拿10亿元及以上投资理财(最高额度)。7 家公司分别是利欧股份、方大炭素、七匹狼、塔牌集团、联发股份、仙坛股份、浙江永强拟用于证券投 资的金额超10亿元。其中利欧股份最高投资额达到30亿元,方大炭素和七匹狼最高额达到20亿元。 2024年,仙坛股份营收52.91亿元(同比-8.49%),净利润2.06亿元(同比-8.75%),扣非净利润降幅达 11.97%。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52.9%至1.55亿元,资本性支出却增至5.86亿元,现金流已显 紧张。此时动用10亿元资金投资,可能加剧主业资金压力。 主业现金流走弱、产能爬坡期仍需投入背景下,仙坛股份将10亿元资金用于证券投资而非强化主业,易 被质疑偏离核心业务。 公司虽辩解声称资金为"闲置状态",投资目的为"提高资金效率",且承诺不影响正常经营,但需警惕潜 在的主业投入不足风险。 仙坛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期限内任一时点的交易 金额(含前述投资的收益进行再投资的相关金额)不应超过该额度范围。 有投资者建议,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仙坛股份 ...
【侃股】上市公司炒股是把“双刃剑”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8-12 10:41
A股再现上市公司炒股热。近期,利欧股份拟用不超30亿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 他上市公司炒股热情也明显升温。 上市公司炒股是把"双刃剑",拿捏好投资尺度,以价值投资为前提适度投资可以增厚公司业绩,但不能 把炒股当成"业绩捷径",更要警惕"炒股替代主业"的投机心理。 A股市场稳健上行,上市公司拿出部分闲钱投资证券市场,既能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又能创造一 些额外的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和股东而言都是好事。但证券投资的高风险属性不容忽视,尺度把握不 好,不仅创造不了超额收益,还可能严重侵蚀公司正常的业绩水平。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投资证券市场的额度需要和自身体量相匹配,整体不宜过高,尤其不能让证券投资 业务"喧宾夺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年营收几个亿,净利润几千万,那么上亿元的证券投资行为就显 得太过激进。假设1亿元购买股票,下跌10个点就意味着亏损1000万元,很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年度净利 润造成重大影响。 股市里没有常胜将军,上市公司重金炒股造成业绩暴涨暴跌的案例屡见不鲜。云南白药就曾因炒股导致 业绩大幅波动,一度还对其市场估值形成不利影响,最终公司选择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 当然,有些上市公 ...
上市公司“炒股” 要出奇更要守正
Zheng Quan Ri Bao· 2025-08-10 17:13
■肖伟 其一,投资规模是否可控。若资金占比过高,甚至动用信贷资金加杠杆,投资风险有可能向经营领域传 导;反之,用小比例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配置,则更易掌握主动权。 其二,投资逻辑是否清晰。上市公司在开展证券投资前首先需要明确,是为了短期现金管理,还是服务 于长期战略布局。前者需优先考虑安全性,后者则需考量与主业的协同性,避免盲目跟风。 其三,决策过程是否透明。完备的董事会审议程序、充分的信息披露、专业的投资团队和科学的投资决 策机制,既是对股东知情权的尊重,也能通过内部监督防止非理性投资。相关上市公司须严格按规定进 行信息披露,打消投资者的疑虑。 对现金流充裕、短期内无大规模扩产计划的上市公司而言,让"趴"在账上的闲置资金动起来,是市场化 配置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些企业通过投资上下游产业链标的,不仅可以获得财务回报,还深化了供 应链合作。这种"战略协同型投资",更显出上市公司使用资金的巧思。 然而,也有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失了分寸。有的上市公司将大额资金押注高波动成长股,单季度投 资收益甚至超过主营业务利润,被投资者调侃"炒股成了主业"。有的上市公司在市场狂热时跟风追涨, 行情反转后陷入浮亏,拖累整体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