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Search documents
她,96年出生,已任浙大博导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8-13 05:17
每经编辑|陈柯名 近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该院2025年新进教师风采。其中,出生于1996年的江佳凤,受到关注。 据介绍,江佳凤系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哲学研究》期刊显示,江佳凤为1996年出生。 图源:"哲学研究"微信公号 研究领域为朱子学、宋明理学。博士论文以《孟子》"尽心"章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并评析了中国儒学史上具有代表性且特色鲜明的相关诠释,在此基础 上深入剖析了从先秦至清初该章诠释的流变过程与时代特征,揭示了"尽心"章在中国哲学天人关系论域中的重要地位。博士期间的研究同时涉及韩国儒学 (如四七理气之辨)及元明清四书学发展(如《增广性理字训》)等领域。 江佳凤曾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担任《国际儒藏·韩国编》审校专业委员会 审校专家;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批优秀的"90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续涌现,为高校注入了新的教学和科研力量。这些"90后"博导不仅科研实力强、 ...
中国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多维建构与范式创新
Xin Hua Ri Bao· 2025-08-12 22:02
中国哲学作为我国思想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人工智能是新时代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机 制的新兴技术。精神力量可指引技术发展之追风逐日,技术进步亦回哺意识观念的与时偕行。哲学思想 与技术的互动互联,是人工智能发展不可或缺的思想阵地,也是中国哲学因时而变的现实要求。 克服伦理困境:基于"天地之心"的智能框架构建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 道德"。"人者,天地之心也。"人机协作中人类需掌握伦理判断权,技术发展需保持人的主体性。 《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中强调"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机会均等",要求研发者遵循"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准则,在设计算法时以保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推己及人、公平公正地保护 所有用户。 人脸识别和实名注册的普及,使个人数据滥用和隐私泄露问题频发。《数据安全法》提出"保障数据安 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此政策与中国哲学的"法治"理念高度契合。"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法治思想的核心在于以明确的法律规范约束行为,确保社会秩序。针对保护数据隐 私,法治思想指导制定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收集和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