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交换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人际关系暗黑法则:你强大时所遇皆人品,你弱小时所遇皆人性
洞见· 2025-09-01 12:35
为何在自己顺风顺水时,身边全是好人,到了身处困境需要帮忙时,却一个朋友也找不到? 其实并不是别人变了,而是这时候你所见识到的才是真实的人性。 正如杨绛说的: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 相。 作者: 洞见·李秀文 得意时人会识你,失意时你会识人。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一凡 朗读音频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惶惑与无奈: 你有什么样的价值,别人就会对你展示什么样的态度,这是成人社会的"潜规则"。 白居易有句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年轻时我们往往以为,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能长久。 等经历过世事磋磨,尝过人心凉薄的滋味,就会发现曾经的自己有多幼稚。 史玉柱曾在一次采访中回顾自己在创业低谷时的经历。 作为曾经的企业老板,史玉柱帮过不少人,身边也时常聚着一帮兄弟。 19997年他的巨人大厦建设出现危机,面临五千万的资金缺口。 史玉柱想到一个办法,靠拉朋友入股的方式来筹措资金 ...
获赞5.2万的留言,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
3 6 Ke· 2025-08-27 10:00
前几天刷抖音,一条热评让我愣了好久:"每天出公司门的那一刻,比发工资还开心;可第二天进电梯前,要深吸三口气才敢按楼层。" 这条获赞5.2 万的留言,像根针戳中了无数职场人的痛点 —— 我们和同事的缘分,好像总卡在 "不自在" 里。 有数据说,中国职场人每天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平均是8.9 小时,比陪伴侣、陪孩子的时间加起来还多 1.8 倍。 说真的,把人生近三分之一的时光耗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处得顺不顺心,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连晚上睡不睡得香都受影响。 "和同事相处,最忌讳的是什么?"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问了身边5 位工龄超 10 年的职场前辈,从互联网大厂到国企单位,答案挺有意思: 他们说:"别跟同事说太多家里事。" 我反问:"那他主动问我房贷多少、孩子在哪上学,怎么拒?" 他们说:"别站队,谁的圈子都别进。" 我反问:"部门里就两个小团体,吃饭都没人带我,怎么办?" 他们说:"别随便帮同事干活。" 我反问:"他说'就五分钟的事,你帮我弄下',拒绝会不会太僵?" 职场里的同事关系,从来不是"好" 或 "不好" 这么简单,更多是藏在细节里的 "分寸"。今天就聊聊那些容易踩雷的 "相处潜规则",看看你中了几条? 别 ...
获赞5.2万的留言,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
Hu Xiu· 2025-08-27 06:54
他们说:"别跟同事说太多家里事。" 我反问:"那他主动问我房贷多少、孩子在哪上学,怎么拒?" 他们说:"别站队,谁的圈子都别进。" 我反问:"部门里就两个小团体,吃饭都没人带我,怎么办?" 前几天刷抖音,一条热评让我愣了好久:"每天出公司门的那一刻,比发工资还开心;可第二天进电梯 前,要深吸三口气才敢按楼层。" 这条获赞5.2万的留言,像根针戳中了无数职场人的痛点——我们和同事的缘分,好像总卡在"不自 在"里。 有数据说,中国职场人每天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平均是8.9小时,比陪伴侣、陪孩子的时间加起来还多1.8 倍。 说真的,把人生近三分之一的时光耗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处得顺不顺心,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连晚上睡 不睡得香都受影响。 一、"和同事相处,最忌讳的是什么?"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问了身边5位工龄超10年的职场前辈,从互联网大厂到国企单位,答案挺有意 思: 他们说:"别随便帮同事干活。" 我反问:"他说'就五分钟的事,你帮我弄下',拒绝会不会太僵?" …… 职场里的同事关系,从来不是"好"或"不好"这么简单,更多是藏在细节里的"分寸"。今天就聊聊那些容 易踩雷的"相处潜规则",看看你中了几条? 二、别掏心掏 ...
脑髓掘金,非筋骨扛鼎:认知破壁者的财富箴言
Sou Hu Cai Jing· 2025-07-16 04:53
Group 1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wealth is not merely a result of hard work but rather a complex skill that requires insight, opportunity, and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1][3][5] -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gnitive awareness as the ultimate driver of one's fate, suggesting that information and ability gaps can be bridged with resources, but the cognitive gap is much harder to fill [3][4] - The text argues that true wealth comes from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core issues rather than relying on brute force or repetitive labor [6][7] Group 2 - The narrative critiques the traditional belief in "working hard to get rich," asserting that this mindset leads to a cycle of labor without substantial reward [5][6] - It suggests that the key to breaking free from this cycle lies in leveraging mental acu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rather than physical effort [6][7] - The article calls for a shift in perspective, urging individuals to focus on value creation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 to achieve financial success [6][7]
高段位的狠人,从不过度分享自己
3 6 Ke· 2025-05-30 09:15
这个世界就是看人下菜的 ,所以切勿交浅言深。 哪怕同样一个道理,一句话,从一个强者嘴里说出来,和从弱者嘴里说出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强者的话有经验做支撑,有光环做背书,天然就比弱者多一层信任感。 我知道这不公平,但人性就是这样。我们待人接物就是会看光环,看背书,看实力的。 因为这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信任筛选方式。 所以哪怕强者示弱了,周围的人也更愿意与之共情,不管这个示弱是真的弱,还是装的弱。 本质上,大家希望通过这样的情感链接能接近强者,甚至走进强者的内心。 高段位的狠人分享自己的时候,人们会更愿意倾听,因为大家会下意识以为能从中得到什么。 无论是处世经验,经商智慧,还是人生感悟,哪怕只是寥寥几语,人们都会想尽办法从中解读出个中滋 味。 所以你看,网络上人们更愿意看和转发的是马斯克说了什么,雷军说了什么,而不是隔壁邻居的张三李 四说了什么。 一旦这么做了,甚至成功了,未来就有机会得到强者的帮助,或者强者的资源庇佑,最不济也是窥探到 强者的小秘密。 即使这个概率很小,也聊胜于无。 哪怕只是得到一些言语上的点拨,那也不虚此行。 强者的身份会让人有这种期待,所以大家愿意付出精力,愿意倾听,所以强者天然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