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监管
icon
Search documents
建德“红领商圈”点燃古城消费新活力,信用监管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Sou Hu Cai Jing· 2025-07-10 14:48
舞台上,市监部门的诚信宣贯工作寓教于乐,信用元素也通过精彩演绎得以呈现。由建德市市场监管局精心编排 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青春洋溢的快板表演《消保法护万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巧妙融入了消费维权知 识;古装情景喜剧《明码正道·诚信斗黑商》,改编自市场监管真实案例,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诚信经营与不 法行为的较量。这些由市场监管干部呈现的节目,寓教于乐,生动传递了古城商圈的诚信文化精髓,既有效警示 了不法经营行为,又宣传了诚信经营典范,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备受关注的第二季度放心消费"梅花榜"在活动现场同步发布并张贴于醒目位置,实现了梅花榜实时放榜,以信用 引导消费。这些牌匾不仅是对商户诚信经营的认可,更是建德市市场监管局运用"诚信经营五维图"评价模型,综 合考量了商户的信用等级、消费投诉处理、商品服务质量等多维度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了直观、权威的"用脚投 票"指引。上榜商户脸上洋溢着自豪,消费者则有了更安心的选择。 活动现场还有"梅好礼包"倾情派送,让市监政策直达商户。现场重点推介了涵盖8大项的"梅好礼包"政策,建德市 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政策咨询台前忙碌着,为商户详细解读"套餐式审批服务包"、"市事指规平台 ...
前5月广东市场监管系统累计为560.4万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
7月2日,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新闻发布会在 广州召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少华介绍相关情况。这是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 首次发布修复助企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营商环境的基础,是经营主体安身立命之本。据会上消息,2025年1—5月,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累计为560.4万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通过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融资1.67亿元,释放了注 册资本30.88亿元。 会上发布了"十大典型案例",分别是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光明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幼儿园获批贷 款;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完成股权转让登记;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 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检验有限公司银行账户解冻并完成员工遣散费用结算和薪酬支付;韶关市市场 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皮具有限公司车辆完成年审并恢复在粤港两地的通行;梅州市梅江区市场监 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贸易有限公司迁往中山市;东莞市市场监管局黄江分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汽 车配件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验证并恢复网店经营;江门市江海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传媒 有限 ...
信用修复助企新生 体现了监管的温度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2 16:03
7月2日,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新闻发布会在 广州召开。会上首次公布了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 信用监管作为一种新型监管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信用评价和信用信息的运用,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 管。其中,信用惩戒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那些严重失信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惩戒,能够有效维 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然而,信用监管并非一味地惩罚,如果信用惩戒的威力过大,也可能带来负面后果。传统监管思维中, 一旦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往往面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困境。 某科技公司因年报填报疏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银行贷款受阻、招投标资格丧失,企业一度濒临 绝境。类似案例不胜枚举,说明单纯的惩戒机制虽具威慑力,但若缺乏修复通道,可能造成"惩戒过 度",不仅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更会削弱市场活力。 按照现代监管理念,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失信行为并非不可救药,而是需要引导与矫正。广东市场监管部 门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其信用修复实践正是对"惩戒绝对主义"的理性纠偏。 广东公布的十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信用修复机制的强大 ...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Jing Ji Ri Bao· 2025-07-01 22:11
直播带货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线上线下协同,将"直播"和"卖货"合二为一的网络新型交易模式。 锚定客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精准推送个性化的直播内容,直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激发出强大的 消费需求潜力。本质上,直播带货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型商业场景,是新质生产力在交换、消费领域颠 覆性改造提升传统商业模式的重要体现。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在加强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直播带货快速兴起,已经成为有效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 费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此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已发布《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 频)主播职业能力划分要求》,为网络直播提供指引。 也要看到,直播带货作为一种全新业态,虽然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但发展基础并不牢固,诸多关键核 心问题仍在制约行业发展。行业生态仍待规范,国家已出台了一些网络生态有关规范,但直播行业规范 仍未完善,行业无序竞争现象仍然突出,直接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监管制度、监管技术仍然滞后于行业 发展需要,尚未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跨部门、跨区域、全过程监管模式,对直播电商超前性、主动性、 预防性监管不 ...
深化信用监管,护航全市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Qi Lu Wan Bao· 2025-07-01 21:22
深化信用赋能,实现信用护航。扎实开展企业信用合规建设,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全市市场监管系统 共举办30场次信用宣传活动,对失信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合规提醒,探索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合 规建设,全力营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社会氛围。持续优化信用修复服务。施行信用修复一网 通办,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2024年以来,全市共修复经营 异常名录9422户,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58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9户,压减材料60%以上,办结效 率提升80%,依法依规实现"能修尽修"。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信用赋能增效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 和服务能力,激发了地方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振了市场主体持续发展信心。 王斌表示,下一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巩固前期工作基础上,将通过深入开展"年报服务月"和"信用修复 年"活动、推进信用承诺管理、实施企业信用合规体系建设等方式,探索守信激励机制,打造信用激励新工 具,开展信用助企宣传活动,提高经营主体诚信意识。 陶春燕聊城报道 近日,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抓改革促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3条重点 举措》。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4年北京新设经营主体31.49万户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30 15:17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6月3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营商环境 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经营主体实有268.62万 户,同比增长5.08%;2024年1-12月,全市新设经营主体31.49万户。 在登记注册机制创新方面,《白皮书》显示,北京市开展全国首个"一标四维"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登记 试点,全国率先实现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发布全国首套中英文双语版《外商投资公司 登记注册办理指南》。全面提升准入服务便捷高效水平,升级"e窗通"平台网办功能,深化电子营业执 照综合应用,应用场景拓展至30余个。加快推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推进企业注销、信息变 更、迁移、数据填报、开办餐饮店等多个"一件事"落地,制定专用于自动制售设备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查 要求,推动本市首个持证餐饮AI机器人落地。 2024年,全市共办理完成各类登记业务142.29万件,其中全程网上办理113.64万件,占比79.87%;全市 超220万户存续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累计应用量逾2.02亿次,稳居全国首位。 为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标准", ...
交通运输部:要抓紧制定交通运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
news flash· 2025-06-21 02:27
6月20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落实 《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要求,抓紧制定交通运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 法,健全统一的行业信用修复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的 交通运输市场。(人民财讯) ...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修复企业违法失信信息877.79万条
news flash· 2025-06-09 06:33
市场监管总局消息,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修复企业违法失信信息877.79万条,同 比增长34.52%,有力激发市场活力,信用监管工作效能稳步提升,正推动我国企业信用环境迈向更高 水平。 在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列异高发行业,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监测精准识别风 险,加强年报提醒与信用指导,同时为信用修复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其快速重返正常经营轨 道。 在实施跨部门联合抽查方面,2024年度全国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抽查企业达109.29万家,平均每次上门联 合检查约2.14次,全年累计减少上门次数124.64万次,减少上门比例53.28%,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 高了办事效率。 今年第一季度,企业标准自我声明活跃度再创新高,新增标准自我声明企业1.61万家,新增公开标准数 量13.97万项。山东、浙江、广东等地企业标准自我声明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标准化建设正加速成为产 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
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临沂信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20 07:23
此外,临沂市高效落实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试点工作。临沂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省政府批复,推动 市场监管、税务、统计等多部门年报报表"多报合一",实现企业数据"一次填报、数据共享、结果共 用"。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临沂)设立服务专区,提供详细办事指南和操作指引,并在小程序、微信公 众号等平台增加申报模块,支持"掌上年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通过加强机制建设,将36个部门的 130个监管领域、335个监管事项纳入联合抽查,整合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实现150余万 个检查对象和1.7万余名执法人员入库管理。在深化统筹协同上,2024年共组织双随机抽查4.6万户次, 其中部门联合抽查3.3万户次,占比达72%,较2023年提升14个百分点。同时,强化工作创新,深化信 用风险分类与抽查融合应用,2024年全市抽查任务信用风险分类应用率达100%,并积极探索无感监 管,对974户次经营主体开展非现场检查,为599户经营主体提供容错纠正机会,让监管更精准、更高 效。 信用修复效能的全面提升,是临沂市信用监管工作的又一亮点。自去年5月优 ...
中消协:今年“五一”假期,消费服务、安全事故等方面诉求集中
Xin Jing Bao· 2025-05-14 05:56
5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 系统,对5月1日至5月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消费服务、安 全事故、景区管理、宣传规范等方面维权诉求较为集中。 强买强卖、安全事故、游客滞留等问题突出 中消协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多起安全事故敲响警钟。极端场景下,景区管理失序、应急救援能力不 足等问题被消费者吐槽;宰客、毁约、虚假宣传、消费陷阱等问题反复出现,也暴露出系统性管理漏 洞。 针对这些问题,中消协建议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严惩失信主体。在罚款等行政手段之外,通过公 布"消费黑榜"等警示手段,震慑不法商贩。同时,利用AI等科技手段,建立商户信用档案。通过综合施 策,督促电商、旅游、票务等平台认真履责,重视用户投诉,对恶意毁约商家予以动态公示,提醒消费 者慎重选择。 强化高危项目安全准入与动态监管,对漂流、蹦极、攀岩、飞行体验等新增风险项目,建议制定景区高 风险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强制要求运营方提交安全预案、设备年检报告以及保险投保证明。 建议景区建立"客流-运力-服务"智能匹配模型,摆脱经验主义,引入大数据技术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