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

Search documents
【一线调研】家门口的医改
Yang Shi Wang· 2025-06-21 12:26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过去县里医疗资源跟不上,县域内三分之一患者外流。近年来,随着县域医共体改革的实施,金 寨县逐步实现从"看病难"到"家门口就医"的转变。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此外,为了让老百姓大病不出县,金寨县还出台了一项外请专家手术、会诊费用报销的惠民政策。60岁的宋祖学患有食管肿瘤和肺部疾病,金寨县人民医院 请省级专家为他做了两次手术。 从2019年到2024年,金寨县人民医院共外请专家3000多人次,通过医保结余资金承担外请专家手术、会诊费用,将优质资源下沉至县域内,减少患者外流, 实现了90%的病人不出县。金寨县还通过慢病管理模式和医防融合机制,降低了慢性病发病率和住院率,不断提升参保便利性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医保基 金实现了从医改前的亏损近8000万元到2024年底结余3316万元的转变。 他家门口的这个曾经连阑尾手术都做不了的乡镇卫生院如今能开展20多项二级手术。改变起源于2019年,金寨县成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医疗体系 按照"村卫生室筛查慢病患者,普通乡镇卫生院负责康复治疗,次中心级乡镇卫生院负责二级手术和急症,县医院主攻大病"的原则进行运转。患者实施双 ...
让看病不再“跋山涉水” 这些医院如何实现“逆袭生长”
Yang Shi Wang· 2025-06-10 20:55
央视网消息:目前在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48亿,占国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县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正是老百姓"看得见、 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安徽的金寨县是全国最早实行县域医共体改革的地区。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以前因为县里医疗资源跟不上,老百姓小病自己扛,大病只能跋山 涉水到市级或者省级医院。当三分之一的病人要去外面看病,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当地的医保资金面临穿底。一场"家门口的医改"势在必行。 去年,超过98%的县医院能够掌握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 目前,全国有超过90%的县医院成为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 看病不再"跋山涉水" 小医院也能接得住病人 全国1309家县医院已达三级医院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通报了2024年度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评估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国2059家参加考评的县医院中,已有1309家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占比63.57%;达到二级医院能力的比例也上升到了93.35%。 每天早上7点,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中心卫生院血透中心门口,当天第一批血透的患者已经准备就绪。 胡德田今年64岁,患肾衰竭17年,之前都是在六安市人民医院进 ...
县乡村医共体,如何让群众就近“看好病”?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5-30 22:18
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基层群众就诊如何才能不折腾?浙江省湖州市推进县域医 共体在做怎样的探索和尝试?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如何真正成为"一家人"?《新闻1+1》连线国家 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艳春,带来分析解读。 未来如果病人减少,会不会影响到医院的收入?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艳春:不会的,因为县域医共体很重要的一个机制就是医保 的打包支付。医院的收入主要是来源于财政投入、医保资金和个人付费,医保和个人付费是绑在一起 的,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之下,财政的投入是不会减少的,医保和个人的付费全部打包给医共体之后,县 域里比如说有十万或者是二十万人口,一共就这么多资金,群众少得病、少花钱,就会结余资金,结余 资金可以留给医共体,有一部分甚至可以给到人员作为绩效,也就是说群众花得越少,医院事实上收入 反而可能会更多,所以不会带来那个问题。当然对患者来说,也不希望小病拖成大病,这个时候医生和 患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都向少得病的目标来努力。 医共体建设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制度和机制上怎么实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艳春:它的实现主要是三个政策或制度的设计↓ ...
夯实健康中国数智底座,AI赋能医共体建设
Sou Hu Cai Jing· 2025-05-21 00:4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如今,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正在与AI的深度 应用形成战略协同,为基层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我国已建成覆盖城乡的60余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500余万基层医务人员网络,而AI技术的赋能正成为"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战略的 重要支点,推动基层医疗体系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让基层群众享受更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暨2025县域医共体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大会上,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副总裁、教育医疗行业总经理赵祎鑫和华 为DCS AI解决方案架构师汤玉宇,分别围绕AI助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AI加速县域医院智能化升级进行了专题分享。 向上攀峰、向下赋能,让AI成为行业发展新引擎 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突破,正催生新一轮产业升级热潮。AI正沿着"技术摸高"与"工程创新"两条路径并行发展,头部玩家坚定投入预训练 基础模型创新,丰富模型组合;大模型训练和部署门槛进一步降低,将推进AI的普及应用。 去年年底,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的通知》, ...
文昌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让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腿
Hai Nan Ri Bao· 2025-05-20 01:33
文昌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让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腿 老符和燕姐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冀冀 通讯员 于丽 这几天,老符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没病一身轻!"5月13日上午,刚吃完早饭的老符,正 抱着2岁半的小孙女,乐呵呵地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说道。 就在半年前,每天吃完饭就跑厕所,是老符的生活常态。"肚子既痛又胀,实在忍不了,必须去医 院检查。"老符说,在乡村,大家都习惯于病了就自己买点药吃,一怕花钱,二怕麻烦。令他没想到的 是,这次的就医经历"省时也省钱"。 "肠道息肉有四五个,最大的有1毫米。"提起老符的病情,文昌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林崖印象 深刻。5月8日,他来到文昌市锦山镇中心卫生院坐诊。 多年的临床一线经验,让林崖非常清楚,肠道息肉如同"定时炸弹",80%的肠道肿瘤都与其有 关,"必须要立刻动手术。" 听说要去文昌市人民医院"开刀",老符面露难色:坐公共汽车,从锦山镇到文城镇要1个多钟头, 再加上在医院排队、预约、挂号的时间,可能要等上数日才能排上手术。 晓得老符的难处,林崖一边联系文昌市人民医院,预约手术时间、预留病床,一边告知老符及家人 手术注意事项。当晚,老符就顺利住了 ...
资源沉下去 服务提上来——基层治理启示之三
He Nan Ri Bao· 2025-05-10 23:14
县级医院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乡镇卫生院主打常见病治疗,村卫生室把好疾病预防治疗第一道关。 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来看,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协同联动、专业互补,更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 务能力;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出发,把小病、慢病、常见病留在基层,满足家门口就医需求,对于家门 口看不好的疑难杂症,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上级医院专家服务,无疑比患者四处奔波更专业高效。 利用技术平台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只是一方面,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下沉不只是仪器设备下沉, 更要实现诊疗能力全面提升。目前,全省共建成172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全覆盖。在宝丰县, 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器械由县医疗健康集团消毒中心进行标准化消毒处理,不仅降低了消毒成本还确保了 合格率;人才队伍建设上,招人难、留人难是长期困扰基层医疗机构的一道难题。郑州试点基层医疗卫 生人才"县管乡用",推动医务人员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 一次抢救经历让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的村医丁俊涛记忆深刻。60岁的村民黄女士突发胸痛,丁 俊涛为她做完心电图后实时上传数据,3分钟后收到了县人民医院给出的急性心肌梗死前兆诊断结果, 随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患者在黄金救治时间内 ...
湖南:2025年底90%以上县市将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news flash· 2025-05-09 06:31
记者从9日在长沙召开的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湖南省99个县 市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5年底,90%以上县市将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日常疾 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辉介绍,湖南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 构建"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目前,全省196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 务能力标准,其中554家获国家推荐标准、171家建成社区医院、43家建成二级医院。(新华社) ...
AI破局基层医疗:一场关乎8亿人的县域卫生“数智突围”
Hua Xia Shi Bao· 2025-04-27 02:1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在国家卫健委"力争2025年底全国90%以上的县域建成紧密型医共体"目标下,AI技术正成为撬动基层医疗资源整 合的战略杠杆。 "国家层面应加快完善医共体建设标准体系,地方政府需建立'一把手'负责的跨部门协调机制,而医疗机构应把握 人工智能技术窗口期。"在第七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上,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院(宁夏)院长史金龙的讲话揭 开了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的深层逻辑,"医疗大模型不是'取代医生',而是帮助基层医生突破能力边界的重要工 具。当村医能通过AI获得三甲医院水平的决策支持时,分级诊疗才能真正落地。" 2025年4月26日,北京九华山庄的会场内,"AI"成了最频繁的关键词。台上,专家们用"革命性""颠覆性"形容人工 智能对县域医疗的冲击;台下,来自全国近千家县域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举着手机,记录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技术方 案——这些曾专属于三甲医院的技术,正通过算法模块向2856个县级行政区"下沉"。而这场大会的主题直击痛 点:县域医共体人工智能生态建设。 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展示的苏州案例中,千万级居民健康档案与AI大模型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