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

Search documents
临平:听烽火烙印与产业新城的双重交响
Hang Zhou Ri Bao· 2025-08-28 02:49
为铭记这段沉痛的历史,2015年,临平区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千人坑"综合保护工程,对公墓、保庆 桥、凉亭、"千人坑"等在原址上进行修缮保护。同时,相关部门还在公墓西侧新建了"侵华日军乔司大 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而构成"一墓一亭一桥一坑一室"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乔司"千人 坑"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历史的伤痕需要被铭记,而复兴发展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如今,这片曾被鲜血浸染的土地已走过八 十七载春秋,在历史的阵痛中破土新生。 因乔司毗邻杭州主城区的地理优势,加上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举措,自20世纪90 年代起,大量小型服装加工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在此创立。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已然成为"杭派女装"核心 腹地,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在此奋斗安居,形成本地居民与外来建设者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2021年,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临平开启乔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 程。碎片化的工业用地与零散耕地被重构为都市田园"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通过"找寻查挖"等各类 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打造生态循环水系,将黑臭河变为亲水廊道;腾退"低散乱"企业、整治家庭 ...
大同镇:“德育币”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Hang Zhou Ri Bao· 2025-08-22 03:18
"张奶奶,您这礼拜在爱心菜地帮忙攒了不少'德育币',能换一袋洗衣粉呢!""我帮老李带了几天 饭,15个'德育币'能换筒挂面不?"近日,建德市大同镇劳村村老人们正用手中的"德育币"兑换生活用 品。这枚小小的"硬币",正是大同镇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救助与基层治理融合的生动实践。 "德育币"不是虚拟数字,而是能兑换物资的"硬通货":在爱心菜地劳作一次得2币,帮邻居送餐一 次得3币,参与老年食堂管理得3-5币,捐赠自家蔬菜还能登上荣誉榜。每月15日,老人们可凭"德育 币"抵扣老年食堂餐费,或换取洗衣粉、面条等日用品。自推行以来,已完成兑换1000余次,服务群众 超5000人次。 近年来,大同镇聚焦"老、小、困"群体,打破城乡资源壁垒,将民生服务融入城乡一体化,通过空 间共享、代际互动缩小城乡差距。 "我们用医养结合、城乡联动模式,借助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让乡村老幼享受城市同质服务。"大 同镇负责人介绍,当地还整合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力量,为独居老人提供定期探访、助餐理发等服 务。 从老年食堂与爱心菜地联动,到"德育币"的激励机制,不仅解决了困难群众、高龄老人的生活需 求,更让他们在参与村集体事务中找到价值感,实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