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奉献精神
icon
Search documents
学榜样做榜样,武汉追授万松、蒋仲超“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引发广泛反响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7-09 13:49
7月8日,武汉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追授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警务技术四 级主任万松、武汉市公安局江夏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二中队民警蒋仲超"全市优秀共产党 员"称号。9日,"追授决定"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在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和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深入推进之际,要以万松、蒋仲 超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们一心为民、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 绩。 民警纷纷学榜样做榜样 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民警郝嘉豪说,万松、蒋仲超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绝对忠诚, 用信仰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我深深地感受到英雄并非天生无 畏,而是源于对警察职责的敬畏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万松和蒋仲超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他们"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精神永存。这种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心怀信仰、勇于担当,我们 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非凡。作为新时代的公安干警,我要以他们为镜,检视自身,强化 责任担当,在水上辖区服务群众、打击违法犯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用实实在在 的行动守护一方平安,让警徽永远闪耀忠诚的光芒。 轨道交通管理分局汉纱派出所民警程磊表示,万松 ...
“黄海前哨”的坚强堡垒
Liao Ning Ri Bao· 2025-07-08 00:51
近日,在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镇"三八女炮班"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中,现任女炮班党支部书记、班 长牟苹丽从长海县委有关负责同志手中,郑重接过"海洋岛'三八女炮班'志愿服务队——海洋岛总队"队 旗。这标志着一张以"三八女炮班"志愿服务队为引领、遍布海岛的志愿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志愿服务总队的成立,表明我们在新时代肩负起为海岛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使命。"牟苹丽在授 旗仪式上发言时说,女炮班将深入村屯、走进群众,努力当好"五员",即政策法规宣传员、公共安全协 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积极投身到全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为 助力海洋岛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尽管今年已经超过45岁,但第十四代女炮班班长牟苹丽、一炮手王晓凤、六炮手张晶3名党员,仍 然和90后年轻队员一样,顶着烈日在训练场上一遍遍进行着操炮训练。四炮手郭娇改训双三五高炮时, 以90多斤的身躯拖着两根几乎和手腕一样粗的电缆,在训练场上奋力向前,从不叫苦、示弱。女炮班成 员常常带着光荣与自豪的心情,向中小学生、参观炮班展示馆的人们,讲述炮班里那些真实而感人的事 迹,但对训练和工作中的苦累却从不抱怨。牟苹丽说:"海洋岛'三八女炮班'是' ...
淳安 韩仁生: 不忘初心献余热 传承文化润乡邻
Hang Zhou Ri Bao· 2025-07-01 02:29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s highlights the dedication of Han Rensheng, a 75-year-old retired party member, who has revitalized traditional folk arts in his village through the "Sunset Red Art Troupe" [1][2] - Han Rensheng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preserving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particularly bamboo horse and "three blows and three beats" folk arts, which were at risk of disappearing [1] - The "Sunset Red Art Troupe" not only performs dur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 but also engages with the community by performing for left-behind elderly individuals, showcas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 [2] Group 2 - The troupe has gained popularity among villagers and has won a gold medal in the county's village song competition, indicating its success in cultural promotion [1] - Han Rensheng's commitment to the arts and community service reflects the valu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party members in serving the public [2] - Despite relocating to the county seat, Han continues to return weekly to the village for rehearsals, demonstrating his dedication to his roots and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in his hometown [2]
援非医生张军桥:“不需要记住我,我们是中国医疗队”
一名当地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我们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医生,一位选择逆流而上的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别人的生命。""他不是我们国家的人,却 为我们国家的人付出了生命。" 当地时间6月15日,一名坦桑尼亚居民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溺水。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不顾自身安危,对其展开施救。不幸的是,在 落水者获救上岸后,张军桥因体力透支溺水,不幸离世,年仅38岁。 连日来,张军桥救人牺牲的事迹被非洲多国主流媒体报道,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反响。 坦桑尼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约瑟夫·卡哈马表示,张医生富有责任心、乐于奉献,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是坦桑尼亚国家级医院,是张军桥生前在坦桑尼亚工作的医院。他从教学抓起,曾组织多场面向本地医护人员和医学生的麻醉技术专项培 训。当地医护人员表示,至今无法相信他已经离开,大家损失了一位好朋友、好伙伴。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麻醉护士:张医生为我们医院带来了很多新事物,他是我们的导师。他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他乐于分享他的知识、才能,向我们介绍病 例,并进行培训。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麻醉护士:他是一位优秀的合作者。遇到问题时,我会打电话给他。我们会记 ...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温英模人物与祖国同行的精神魅力青春为炬照山河
当英模的形象与泛黄的手稿再现,当青春的誓言与民族的脉搏同频,我们仿佛听见激昂的回响:青春,当以 信仰为火种,照亮山河。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的馆藏英模蜡像展,以一场沉浸式的历史对话,将百年来 中国青年的热血、理想与担当凝固成永恒。 本次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200余尊蜡像中精心遴选30尊英模人物作品展出。其中既有李大钊、向警予、 方志敏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也有王进喜、雷锋等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既有鲁迅、聂耳、冼星海等 为人民而创作的文艺巨匠,也有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等以身许国的科学巨擘;既有焦裕禄、孔繁森、杨 善洲等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也有罗阳、黄大年、黄文秀等苦干奋斗的时代楷模。展览通过艺术化场景设 计、文物展示、英模名言和故事解读等多种表现手法,让广大观众从中深切感受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 业各条战线上的英模人物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感人事迹和人格魅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英模蜡像展现场。 在李大钊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 骛于虚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光辉生命的写照。这副联语,一洗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在 时代大变革 ...
在“无树之城”的荒芜中,感受“扎根”的力量
"只要不去那曲都挺好的。" 姨夫这句无心之言,穿过报道的铅字,像一颗冰冷的石子投入我记忆的深 潭,瞬间激起了陇东群山的风声。谈海玉19年前踏上那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无树之城"时,可曾预见 到,她的选择会成为一面镜子,如此清晰地映照出我,以及无数如我一般选择向西而行的灵魂深处,那 份被风沙磨砺、被孤寂淬炼,最终被"被需要"的价值感所充盈的质地? 她的故事,我读得缓慢而沉重。并非因其遥远,恰恰相反,它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旋开了我支教岁月里 那些未曾言说的暗匣。那曲的"苦",是刻在石碑上的"中国海拔最高城市",是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与刮 骨的风沙,是土坯房缝隙里透出的刺骨寒意,是点不着的牛粪炉子升腾起的迷茫烟雾。这"苦",于我, 是黄土高原沟壑间盘旋的沙尘呛入喉咙的粗粝,是初登讲台面对陌生环境和知识断层时的手足无措,是 深夜灯下反复修改教案却依旧忐忑的孤影。我们都在一片被世人视为"边缘"的土地上,用自己的体温对 抗着某种巨大的"荒凉"——地理的,也是认知的。 然而,谈海玉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这"苦"的承受力。是她在那曲市人民医院(2018年前为"那曲地区 人民医院"——编者注)19年的跋涉,让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触 ...
新华视点|我凭热血书华章 青春逐梦展锋芒
Xin Hua She· 2025-05-09 12:12
今年24岁的岳一凡在物探队已经工作3个年头。作为队里的解释组长,除了每天需要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他每周还要定期去山里抽查检 波器埋置质量。 0:00 在新疆昆仑山中,有一群年轻人远离城市繁华,用双脚丈量高山,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为国家能源安全默默奉献。 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塔里木物探分公司承担的塔里木油田普西三维项目位于叶城县的昆仑山区,工区98%以上都是山体,最高海拔3200米,山体 最大落差700多米。 王子剑是一名测量员,从事物探工作已经13年。 无人机吊手方庆海是今年新到物探队的新人。 他们驰骋的临哈铁路,肩负着疆煤外运的重大责任,其中临额段地处沙漠戈壁,沿途共有11座特大桥、4处隧道、不计其数的曲线,列车平稳 操纵难度极大。 昆仑山山高崖陡,海拔高,天气变化剧烈,却阻挡不住这些青年建功西部的决心和步伐。 混沌的沙幕、橘色的天空,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大漠深处,春季的狂风裹挟着漫天黄沙并不少见。在这片大漠上,有趟列车不畏风沙,纵横驰 骋,如一道亮眼的风景。它的机车组,有一个响亮称号,"共青团号"。 1960年,随着当时包钢建设需要以及包兰线的开通,铁路运量随之增加。在当时的尔甲亥机务段(现包头 ...
青春,向西北
窑洞里的灯光亮起,三弦琴拨动陕北高原的晨昏,信天游的苍凉便顺着黄土地的沟壑梁峁流淌……为了 改造旧有的传统土窑洞,建筑学专业大学生李想与村民同吃同住、共历风雨的场景,让观众在帷幕初升 时便感受到了青春奉献的炽热温度。 这是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安建大")倾力打造的原创话剧《青春·向西北》。自3月20日首 次公演至今,一直好评如潮。这出话剧以当代大学生扎根西北、服务西北的成长故事为主线,结合构思 巧妙的剧情、生动细腻的演绎和震撼人心的舞台效果,将一幅幅新时代青年矢志奋斗的壮美画卷于光影 交织中徐徐展开。 以匠心为笔,书写青春答卷 "整部剧的素材,都是来源于陕西高校师生的真实故事。"《青春·向西北》总导演、西安建大文化艺术 教育中心主任许志敏告诉记者。从"社会实践"到"创新大赛""日常学习",全剧共分3幕,剧情交融串 接,演绎出青春与梦想在西北大地绽放,并以戏剧语言诠释教育家精神,用舞台张力传递教育的温度与 力量。 《青春·向西北》剧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供图 从最初构思到最终呈现,《青春·向西北》历经近1年打磨,从台前到幕后、从创作到编排均由西安建大 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幕发生在高校实验室。飞行器设计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