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女性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Hu Xiu· 2025-07-04 16:01
在现代,人们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为了生活奔波,如果有一些兴趣能带来快乐,将人从缺乏希望的现实中短暂抽离,或许是一件好事。 但是,当这些兴趣被利用,甚至连兴趣本身都是被制造的,会令人失去自由。 近来,日本部分年轻女性群体受到关注,她们或者沉迷于追星,或者沉迷于为牛郎消费,这些原本产生情绪价值的活动,却在蚕食她们的正常生活,不少 女性为此深陷负债深渊。 是什么塑造了女性的欲望?又是什么造就了她们的贫困?今天的文章,学者潘妮妮将从日本年轻女性的困境出发,讲述女性的选择权是如何被剥夺 的。"情绪价值越多,它的边际效益就会不断递减,情绪价值可能渐渐变得不再是快乐,而是一种上瘾的需求"。 而这位女性无私付出的起因,是她疯狂迷恋这位配音演员配音的一个动画角色。 古谷彻曾为多个经典动漫角色配音,比如《圣斗士星矢》里的星矢,《美少女战士》的男主角地场卫,还有《机动战士高达》里的阿姆罗等等,最近让他 再次大红的角色,是《名侦探柯南》里的日本警察安室透,那位女性所沉迷的也正是这个角色。 她不但购入了大量角色的周边产品,还积极付费参加配音演员的各种现场活动,花费巨额金钱获得前排座位,最后和配音演员发展成男女关系。 这则八卦新闻在 ...
一位在北大留过学的日本女学者如何研究中国文学中的女性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04 06:24
2025年是《新青年》杂志诞生110周年。彼时的先贤们将青年喻为"初春""朝日",强调青年需"厚植反抗封建桎梏的精神",鼓励青年"以青春之 我,创建青春之家庭、国家、民族",号召青年成为"新社会之创造者"。 《少女中国》、《少年中国》内封 今年4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组织编译出版的宋明炜著《少年中国:民族青春与成长小说(1900—1959年)》、滨田麻矢著《少女中 国:"女学生"的一百年》,分别从"少年"与"少女"这一对既相互关联又存在微妙差异的性别化视角切入,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细细品读与对 作者人生经历的互文观照,为读者打开了理解百年中国文学与文化中"青春想象"的深邃通道。 《少女中国》的作者滨田麻矢女士,1969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现为神户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对象为民国时期小说中的性 别表象,除以张爱玲为中心的女性作家研究以外,在当代中国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等方面也有著述。2013年荣获日本中国学会奖。 滨田麻矢认为,在近代女子教育开始发展的背景下,少女们离开原生家庭,有了自我探索的机会,去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她在《少女中国》一 书中依托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从"五四"开始到现在 ...
《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Hu Xiu· 2025-07-04 00:15
近来热映的电影《酱园弄》引发了诸多争议。这部从诞生起就因全明星阵容、民国奇案题材而备受期待的大片,上映后却并未收获应有的票房与口碑。恰 恰相反,全明星阵容不仅没有如预期般带来票房号召力,反倒因为片子在叙事逻辑、价值表达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既拉低了主角本就不多的路人缘,也让 本片从一开始精心宣传的"女性觉醒"陷入到"虐女"的舆论漩涡中,不少观众认为影片过度渲染女性遭受的暴力与苦难,却缺乏对苦难背后社会根源的深入 探讨。 不仅如此,有评论者也从主角詹周氏的真实人生经历出发,细致对比了影片对其经历的片面截取与故意删改之处。客观而言,杀人故事本身并不离奇,离 奇的是詹周氏杀夫一案先后经历了汪伪政权、蒋介石政府、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最终在人民政权的庇护下,她得以安然活到90岁。但影片却将重心放在 展现本不复杂的案件及破案过程上,这种叙事选择背后,暗藏着主创们难以言说的"用心良苦"。 当然,这些角度都可以成为分析电影的切入点。不过,笔者认为,以上批评还远远不够到位。本片在创作中刻意篡改历史细节、画面充斥猎奇元素,上映 之后又引发粉圈内斗、恶俗营销等争议。种种乱象的背后,固然有主创团队及资方的私心算计,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个极少 ...
韩国为何偏爱苦难叙事?
Hu Xiu· 2025-07-01 13:41
艺术反映现实,韩国社会如此,韩国影视擅长、喜欢呈现苦情也便有了坚实的地基。这种苦难叙事的呈现,与其说是银幕选择了苦难叙事,不如说影视拥 抱了现实。 1 今年春,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爆火,在中国复制了10年前韩剧《请回答1988》的成功,拿下豆瓣9.5的超高评分,也在社交媒体掀起了一波关于"好 哭"的讨论。 故事发生在朝鲜战争之后,半岛对峙已成定局,韩国内外危机重重。在此背景下,济州岛上,靠捕鱼为生的岛民们生活贫寒、艰难度日,光礼一家便是其 中的典型。光礼年纪20多岁,丈夫却已去世,只给她留下女儿爱纯和黯淡的未来。失去家中顶梁柱,婆家无力施以援手,光礼为了生存选择再嫁。再嫁之 后境况并未改善,光礼只能像岛上的大部分贫穷女人那样做海女。 海女即指在与大海的搏斗中徒手捕捞海胆、海星、鲍鱼等海货的女人,海女每次出海所携带的工具也十分简陋:网兜用于盛装海货,护目镜、布制潜水衣 方便水下作业,浮球用于定位和救助。如此极简四件套,海女们每次必须潜入20米左右深的近岛礁地,日复一日,减压症(也称"潜水员病",严重者可导 致死亡)的威胁也随之而来。近岛水域洋流复杂、礁石遍地,海女还面临着被海藻缠住、被鲨鱼咬死的风险。除却这些 ...
年度「第一大尺度」电影,被骂惨了
3 6 Ke· 2025-06-27 02:52
一周前,还没正式进入暑期,办公室最热爱电影的小k就已经提前锁定了暑期档。 我问他最期待哪一部。 《酱园弄》,值得看吗? 在正式评价《酱园弄》电影之前,更多人的第一个疑问是: 小k毫不犹豫:《酱园弄》。 一周后,看了《酱园弄》的小k在辗转难安的深夜发布了一条朋友圈: 本来以为是去电影院过年,陈可辛导演携章子怡等一众明星放细糠,谁知道又是"被资本做局"了。 网友锐评这部电影是: 无限超越班之明星大侦探之酱园弄。 耗时多年才出世,《酱园弄》真的这么差吗? 陈可辛的"野心",藏不住了? *内含部分剧透,请谨慎观看。 《酱园弄》到底说的是啥? 《酱园弄》改编自蒋峰的小说《翻案》,讲述的是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酱园弄杀夫案。 极速版的故事如下:1945年詹周氏(后改名周慧珍)不堪家暴决定杀夫,用菜刀肢解了丈夫詹云影,后入狱受审,引起上海全城轰动,因时局变化意外活 了下来。 因为种种原因,《酱园弄》电影拆分成了上下两部,目前已经公映的上部,如果一定要用一句概括,重点是詹周氏的女性意识觉醒。 从演员和导演的技巧来看,你很难简单粗暴地认定这是一部"烂片"。 主演章子怡全程演技在线,特写镜头下表现力极强,看她演戏是一种享受。 抛开故 ...
《酱园弄》:对女性主义的一次精明嘲弄
Hu Xiu· 2025-06-23 01:26
备受瞩目的《酱园弄》终于上映,除了此前在戛纳时就有的两极分化的评价,这也是今年来第二部以女性作为卖点的大导作品(另一部是冯小刚的《向阳 花》)。然而,看完之后,我只能说,陈可辛还是太"超前"了,打着女性觉醒的旗号,实则借女性符号包装了一部政治剧情片/商业片。 先放立场,我并不认同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片。相反,私以为,这还是陈可辛对女性主义的一次精明嘲弄,是老实人冯小刚看了得琢磨三天三夜的"鸡贼"。 女性主义片这个概念是陈可辛团队自己靠的,在宣传里他本人也完全不避讳这点,并且称自己的作品一直很关注女性在电影中的表达,且不是为了红利而 拍摄此片。然而,女性主义对《酱园弄》来说更像是一次浮皮潦草的口号"觉醒",在片中完全沦为道具主义。 电影中的核心女性有这么三位:杀夫的詹周氏、读报的王许梅、写字的西林小姐。剧情里她们也有互动,主要表现为,詹周氏入狱之后,王许梅替她读 报、教她认字、陪她谈心;而狱外的西林小姐则替詹周氏写檄文讨公道,在法庭上为她辩护,更联合修女嬷嬷用假怀孕保下她一条命。在某些陈可辛制造 的"高光时刻"里,她们也三位一体,试图掷地有声地念出一些女性主义台词,比如杀夫是旧社会离不了婚的女人不得不的绝境之举。 ...
做好你正在做的事:助理教授第一年
Hu Xiu· 2025-06-19 13:58
我工作的大学校园坐落在一处山丘上。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我都会开车穿过中西部平原一望无际的高速 公路,朝着远方云朵触碰大地的方向。车程的最后2分钟,我开始爬坡、转向,在高处回看,来时路已 被树冠遮挡。迎面而来的是停车楼里的漆黑一片。一天的工作便开始了。 分白人学生的名字重复率则很高,很多在我看来长得也很像。我在课堂上,不止一次把Michael叫成 Jacob。有一次他们俩甚至挨着坐在一起,还同时举起了手。我看着他俩相似的运动装以及同样卷卷的 金发,只能在心里默默尖叫。 听别人说,文理学院课堂看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于是我尽量缩短自己的讲课时间,在课堂中设计 不同的活动,用提问的方式教授知识点。我还积极参加学校每周的教学工作坊,从别的老师那里学来一 套套辅助课堂讨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全职工作,助理教授,终身教职轨道。31岁,第一份工作才刚开始。此前的七年博 士研究生时光,我把人生意义附着在对这份工作、这个头衔、这种轨道的希冀上。签好合同后,我在朋 友圈宣告这是梦想成真的时刻。但我深知,这其实是一个谎言。一个幸存者粉饰的谎言。那七年间,我 每周几乎都有想放弃的瞬间,也试图探索过别的 ...
电影市场遇冷,但年轻人拿出了更多好故事
Di Yi Cai Jing· 2025-06-18 13:56
"电影行业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是本届上影节期间从业者频繁提及的一句话。与此同时,来自年轻电影人的创意 和热情,又让很多人感受到,这些困难或许只是暂时的。 "电影行业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是本届上影节期间各类论坛、采访中,从业者频繁提及的一句话。与此同时,这 些天举办的电影项目创投活动中,来自年轻电影人的创意和热情,又让很多人感受到,这些困难或许只是暂时 的。 2007年创设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SIFF PROJECT),旨在鼓励和扶持青年电影人的创作。十八年 间,见证了112个项目进入制作,已完成影片中,有77部入选国际电影节展,56部进入A类电影节参赛参展,74部 实现国内外院线上映。 如今,SIFF PROJECT形成了阶梯式新人培育体系,以完整链路推动项目从创意到制作,再到短片呈现,最后走向 影展和市场。本届电影节,就有四个往届创投中成长起来的项目落地生根,《翠湖》入围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 《水东游》《开始的枪》《风过耳》参与"2025华语新风"单元展映。 在创投推荐人看来,"这当然是非常好的现象"。多元的背景打开了电影的创作思路和视野,应萝佳告诉第一财 经:"我们之前的困惑就在于,创作者,包 ...
《忘了我记得》:写给东亚中女的故事
Hu Xiu· 2025-06-17 00:3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nico,编辑:Felicia,原文标题:《刘若英 的新剧,比她的歌还扎人》,题图来源:《忘了我记得》 如果说《俗女养成记》的结局用看似圆满的婚姻塑造了中女童话,那么《忘了我记得》更像 是写给东亚成年人的故事。中女除了年龄、职场危机,是否还有更多需要探讨的话题?许多 看似平稳沉重的成年人,实则需要重建内心的秩序——直面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衰老与死亡 的课题。 原以为《俗女养成记》已经是谢盈萱的极限了,时隔5年,没想到还有新高峰。 近日,由刘若英自编自导、谢盈萱主演的Netflix新剧《忘了我记得》(以下简称"忘了")迎来完结,豆 瓣评分飙至8.3。"中女代言人"谢盈萱依然在演中年女子的困境和命题,只不过这次的状况更复杂,也 更像是"陈嘉玲"的升级版困局。 如果说《俗女养成记》的结局用看似圆满的婚姻塑造了中女童话,那么《忘了》更像是写给东亚成年人 的故事。中女除了年龄、职场危机,是否还有更多需要探讨的话题?许多看似平稳沉重的成年人,实则 需要重建内心的秩序——直面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衰老与死亡的课题。 刘若英的戏中与剧外 像大部分描述中女困境的剧一样 ...
有毒的“公主梦”
Hu Xiu· 2025-06-11 00:2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谢无忌,编辑:桃子酱,原文标题:《醒醒,别再做公主梦了》,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迪士尼或许没想到,今年3月上映的真人版电影《白雪公主》,不仅票房血亏,还各方都不讨好。从选角风波到角色设置——比如让白雪公主更具女性意 识,争议不断。 事实上,白雪公主的肤色问题还不是最受诟病的。迪士尼试图用当下眼光去迎合女性浪潮,塑造具有更多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现代版白雪公主,但并不成 功。《白雪公主》童话故事根基的过时,加上空洞的剧情包装,使得对它的现代化改编变成一场灾难。 那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在一代代人的反复讲述当中,塑造了我们对于"公主""王子"以及乌托邦的想象。而被群嘲的《白雪公主》,恰如一面魔镜,映照出 时代变化背景之下现代人对于"公主梦"的祛魅或免疫——当下的现实比童话更魔幻,人们也早就不为童话情怀买单了。 童话故事里,映射着社会对性别的不同期待。女孩们都梦想成为公主,只要乖巧懂事,就能等到王子的到来;而对男孩们来说,梦想则是手刃敌人,最后 迎娶一个漂亮公主进入婚姻殿堂,就此迎来人生巅峰。王子和公主的婚礼,构成了圆满的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