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极化

Search documents
马斯克“美国党”计划的现实与未来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9 06:46
在美国两党选民固化与政党政治极化背景下,通过建党来获得政治影响力是困难最大、成本最高、收益 最低的政治参与方式。如果马斯克像熟悉科技企业运作那样熟悉美国政治运作,就可能会选择更高效灵 活的选举捐款方式来获得政治影响力。毕竟,美国政治的运作规律不同于马斯克崇拜的物理规律或商业 规律,马斯克将在建立与运营"美国党"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美国政治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后,强烈反对该法案的马斯克随即宣布将成立新政党"美国党"。马 斯克的建党参政计划看似务实可行:在民意方面,超半数美国人支持马斯克建立第三党;在资金方面, 身为世界首富的马斯克自然不会"差钱";在宣传方面,掌控X平台的马斯克可向上亿追随者阐述其政治 立场。凭借马斯克拥有的民意、金钱、宣传优势,"美国党"看似具备成熟的建党条件。然而,从马斯克 当前设想的建党计划来看,"美国党"既不具备基本的建党条件,也无法实现长远的政治目标,是注定失 败的政治投资。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 首先,"美国党"没有独特的政党纲领,没有独特的政党形象,自然也就无法为吸引选民提供足够的精神 动力。在美国政治中,新的政党需要新的政党纲领,新 ...
众议院表决通过“大而美”法案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7-04 00:58
一场"马拉松" 尽管共和党在众议院占据8个席位的优势,但在5月22日的表决中,该法案仅以1票优势艰难通过,显示 出两党及共和党内部对法案诸多细节仍存在争议。 当地时间7月3日凌晨,历经通宵投票,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终于在众议院程序性投票中 获得通过。关于该法案的辩论随即展开,最终在7月4日的截止日期之前批准通过。 白宫表示,特朗普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17时举行的仪式上签署该法案。 7月1日,"大而美"法案在国会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艰难通过,参议院议长、副总统 万斯亲自下场,投下"打破僵局"的一票。 而5月22日,在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内,该法案也是以1票优势堪堪通过。 进入参议院后,民主党人也没有轻易放行,这场马拉松式的表决从6月30日上午持续到7月1日下午,是 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此类表决。其间,民主党人先是强制要求朗读法案全部文本,耗时16个小时;接着提 交了数十项修正案,在处理完所有的修正案后,才对全案进行投票表决。 据悉,3位共和党参议员"倒戈"投票反对该法案,在50票赞成、50票反对的"平票"情况下,万斯投出了 关键性的一票,使得该修正案最终以51比50的投票结 ...
美两党尖锐对峙 “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通过概率有多大?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7-02 22:43
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所谓"大而美"法案,并提交至众议院。由于较众议院此前通过的版本有较大修改,因此该 法案需要得到众议院的再次通过才能提交给美国总统签字并成为法律。 当地时间1日,众议院的共和党人表态称准备好完成这项工作,民主党人则称将尽全力阻止。 "大而美"法案在参议院涉险过关 重大议题分歧严重 凸显美政治极化 所谓"大而美"法案在参议院涉险过关,说明了什么?法案提交众议院后面临哪些挑战?我们来听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的解读。 民主党抨击法案"大而丑" 当地时间7月1日下午1时30分,距离参议院批准所谓"大而美"法案不到一小时,负责制定该法案辩论方式的众议院规则委员会就开始举行会议。众议院议长 迈克·约翰逊重申,共和党人已准备好完成这项工作。 美国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迈克·约翰逊:我的目标、我的职责就是确保该法案获得通过,我们将竭尽所能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图恩1日承认,众议院通过特朗普的政策议程法案将面临"挑战"。 在1日早些时候,特朗普一度松口延长此前设定的7月4日通过该法案的期限,不过当天下午再次敦促众议院尽快通过这项参议院通过的版本。 ...
深度解读|“大而美”法案的赢家与输家
Xin Hua She· 2025-07-02 16:13
"一个大而美的法案"——这是共和党人给法案起的名字。 7月1日,这个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终于在参议院以51比50艰难通过了。该法案在参议院 经历了共和党议员倒戈、议员放弃连任、马拉松诵读等戏剧性场面,最后副总统万斯还不得不投下 了"打破僵局"的一票。 今年5月,"大而美"法案曾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艰难表决通过。但参议院版本有很大修改,所以现在这个 法案就将返回众议院。而7月4日是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那么,众议院议长现在要做的就是争取在这 个最后期限前通过法案。之后才能提交给特朗普签署。 赢家之二:传统能源行业 法案废除了拜登政府为减少能源消费而制定的多项条款,还取消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这对化石 燃料行业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是福音。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对这个法案如此暴跳如雷的一个 原因。 赢家之三:高收入家庭 "大而美"是一个什么法案?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博弈? 看字面意思,的确很大,厚厚的940页。金额也很大,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 少1.5万亿美元支出。 虽然大,但并不新。这个法案其实是2017年、也就是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时《减税与就业法案》的延续 和升级。《 ...
“大而美”法案若被特朗普签署成法 将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Yang Shi Xin Wen· 2025-07-02 12:4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晋斌:从法案本身内容来讲,可以看出"大而美"法案首先是一个不顾财 政赤字的法案,不管是5万亿还是4万亿,债务上限提高都会增加美国的债务。这个法案也是一个不顾民 生的法案,大量的民生支出被削减,尤其是医疗保险,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此外,这个法案不鼓励 技术进步,也不鼓励绿色发展,削减了新能源补贴,增加了传统化石能源补贴。法案还增加了军费支 出,希望能够继续维持美国的军事霸权。所以"大而美"法案的通过,将对美国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有很 大影响。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所 谓"大而美"法案,并提交众议院。这背后反映了美国当前怎样的政治现状?接下来,"大而美"法案如果 被特朗普签署成为一项法律,会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晋斌:法案凭借万斯的一票惊险通过,实际上反映出民主党和共和党之 间对"大而美"法案存在非常大的意见分歧,使得该法案不具备普惠性,最终结果可能会使其仅体现出某 一个党派的价值取向。原本共和党拥有票数优势,但后来共和党内部有人投了不赞成票,这个法案在共 和党内部本身就未达成一致,所 ...
移民问题折射美国治理体系深层裂痕(深度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6-24 22:01
这场街头冲突的激化节点出现在6月7日。美国政府绕过加州州长纽森,直接宣布派遣4000名国民警卫队 士兵与7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进驻洛杉矶市区。这一决定打破了自1965年以来"联邦不干预州内治安"的 政治惯例,引发加州的强烈反对。洛杉矶市市长巴斯当晚宣布市中心部分区域实施宵禁,但整个城市还 是一片混乱。媒体画面显示,联邦执法人员向聚集在市政厅前的抗议者发射催泪弹和橡皮子弹;抗议者 则用自制燃烧弹袭击警车,多辆联邦执法部门的巡逻车被付之一炬。洛杉矶警方的数据显示,在两周多 来的抗议活动中共有575人被逮捕,其中包括62名未成年人。 洛杉矶的抗议活动在全美引发连锁反应,纽约、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等多个城市举行抗议活动,声 援洛杉矶。经过10多天动荡,当前抗议人潮逐渐散去,但留在街头的涂鸦、被损毁的公共设施,依旧提 醒着人们这场冲突带来的伤痛。《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弗伦奇评论称,"一场反对移民与海关执法 局逮捕行动的抗议演变成暴力事件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我们每天都在得到新的证据,证明一个令人 深感不安的趋势:美国不再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且越来越不稳定"。 "非法移民问题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美国社会的多层面矛盾 ...
新闻分析丨“阅兵秀”遭遇全国抗议折射美国巨大裂痕
Xin Hua She· 2025-06-15 23:49
14日,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一场高调的阅兵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登场:坦克隆隆驶过,战机在空中 呼啸,6000多名官兵列队而行。这是自1991年以来美国首次举行阅兵式。 这一天,全美50个州,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发起约2000场抗议活动:他们高举"不要国王"的标语,高 喊"没有法治就没有和平""关闭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等口号,表达对美国政府移民、卫生、教育等方 面政策的不满。 同一时刻,两种景象,映射出美国政治、社会的巨大裂痕——一些美国人为联邦政府欢呼,另一些人则 谴责联邦政府扩大行政权力、在洛杉矶部署军事力量。"如同一场分屏式的对抗。"美国《纽约时报》如 此形容。《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街头阅兵与抗议交织,折射出美国社会内部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深度分 歧和激烈碰撞。 《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席卷全美的抗议活动折射出"对特朗普政府利用军队提升自身形象、推进其 政治目标的担忧"。 本月,美国联邦执法机构在洛杉矶县多地展开针对非法移民的执法行动,引发冲突,特朗普下令派遣加 州国民警卫队人员支援。美国法律专家说,这是1965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在未获州长请求的情况下调动 州国民警卫队。国民警卫队和洛杉矶警方同当地民众发 ...
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恶化的对美国政局发展的影响
Sou Hu Cai Jing· 2025-06-08 04:18
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的演变主要反映美国内部政治与商业利益冲突,我们也可以从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的演变中清晰洞察美国政局发展的动态。 一、关系演变:从合作到决裂 合作期(2024-2025年初) 马斯克通过巨额资金支持特朗普竞选,成为其"第一兄弟",并在特朗普胜选后主导"政府效率部"改革。这一阶段,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拥有极高话语权, 甚至被视为潜在政策影响者。 矛盾期(2025年4-5月) 特朗普推行"对等关税"政策,马斯克公开反对并要求撤销,双方矛盾激化。马斯克批评特朗普的税改法案扩大赤字,削弱"政府效率部"工作,进一步加剧裂 痕。马斯克与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内阁成员爆发激烈争吵,白宫幕僚长称其"不再实体办公"。 决裂期(2025年5月底) 特朗普宣布马斯克将于5月30日离开"政府效率部",双方公开互怼,马斯克净资产因特斯拉股价暴跌大幅缩水。这一阶段标志着美国政商关系中权力与资本 博弈的最终破裂,也预示了特朗普政府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3. 政商关系的重塑 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的决裂预示了美国政商关系中权力与资本博弈的新格局。未来,美国政局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政商关系,寻求更加平衡与可持续的发展路 径。 4. 政治极化 ...
(国际观察)多重挑战考验李在明执政智慧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5 08:5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陈向阳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李在明就任有望推动因紧 急戒严风波而陷入动荡的韩国政局回到正常轨道,但也将面临诸多"暗礁"。 一方面,韩国进步和保守的政治极化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双方仍有可能围绕李在明司法案判决、 追责紧急戒严事件所涉人员等议题继续展开斗争。 与此同时,受美国滥施关税冲击和政局不确定性影响,韩国经济复苏乏力,韩国中央银行把今年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预期从1.5%大幅下调至0.8%,将2026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从原1.8%下调至1.6%,经济乏力表 现明显。 中新社首尔6月5日电 (刘旭季龙雨)韩国总统李在明已于当地时间4日宣誓就职,并在当天晚些时候公布 了新内阁首批人选。尽管他在就职讲话中表示将全力以赴尽职尽责、不辜负国民的期待,但舆论普遍认 为,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分裂加剧、外交压力上升等多重挑战,如何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弥合社会撕 裂、重塑政府信任,将是李在明政府的重要课题。 在4日的就职讲话中,李在明表示将努力实现大团结,成为包容和服务全体国民的"全民总统",并承诺 将首先恢复民生和经济,建设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社会。在外交政策方面,李在明表示,将推行以国家利 ...
欧公子,择日而死
Hu Xiu· 2025-05-21 02:22
上周日,欧洲上演了一场堪比美国"超级星期二"的政治大戏——葡萄牙议会选举、波兰总统初选、罗马 尼亚总统决选三大重磅选举同日开票,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巴尔干半岛,从波罗的海沿岸到黑海之滨,整 个欧洲大陆都被投票箱牵动着神经。不少欧洲媒体戏称:这哪是周日,分明是欧洲版的超级星期日。 葡萄牙的选举结果基本符合专家预测。极右翼政党"切加党"得票率飙升,席位较上届猛增12席,成为议 会第三大党;而现任中右翼政府虽小幅扩大优势,却仍维持少数政府地位。葡萄牙政坛大概率将继续陷 入"碎片化"困局。 罗马尼亚的结果则出人意料,在投票率飙升至65%的热潮中,亲欧洲的中间派候选人尼库绍尔·达恩以 54%的得票率强势胜出,打破了极右翼染指总统府的幻想。 波兰的情况则反过来让亲欧派非常不安。现任政府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仅以31.4%险胜,而第二名到第四 名竟全被右翼或极右翼派系包揽,三人合计斩获超50%选票。民众对图斯克政府的强烈不满,极有可能 促使总统和总理双头政治的矛盾格局延续下去。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这三场选举是欧洲近年来政治生态日益动荡的写照: 一方面,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红利耗尽,高通胀、低增长、移民潮等经济社会矛盾持续发酵;另一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