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永生
icon
Search documents
马斯克出手砸饭碗:教育成重灾区,人类或永生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10:39
作者:今纶 6月27日,马斯克放了一个大招,看完整个视频介绍,我知道教育界、医疗界、艺术界的饭碗又要碎一 大堆了。 未来已来,不分中外,而且现在的很多竞争很快都变成没有意义了,甚至包括考试的意义都将急剧下 降。 说起来很遥远,但是,一晃就到了。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7日,埃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了一小时的重磅视频。Neuralink 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发高带宽、低延迟的脑机接口技术。 如果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大脑开放接口,和AI助手对接,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把唐诗宋 词、新华字典、圆周率背下来,人脑结合超级计算能力,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裂变或者进 步。 简单说就是信息传递又快又多。 如今,这项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关键阶段:全球已有7名受试者成功植入Neuralink设备,其中包括4名 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这些患者不仅能通过意念控制电脑、机械臂,甚 至能玩《使命召唤》、设计3D模型,重新掌控生活主动权。 我想分三个层面讲讲脑机接口技术将怎样风卷残云般席卷世界。 第一,残障人士、盲人有福了。 举三个例子: 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轮椅,甚至 ...
数字文明的文化重构 从生命认知到信任经济的范式转型
Jin Rong Shi Bao· 2025-06-20 06:12
数字技术浪潮正在重塑全球文明肌理,这场革命不仅关乎生产效率的跃迁,更引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的叩 问:在虚实共生的数字时代,如何锚定生命价值坐标?又该以何种智慧在信息洪流与技术伦理的张力中 实现自洽?这些命题既关乎个体生存哲学,更指向文明存续的深层逻辑。 生命认知的范式革命:从物质永恒到数字永生的文明跃迁 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生命意义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数字时代,如何管理自己的生 活,避免被信息洪流淹没,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数字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在被海量的信息包围。手机里不断弹出的消息、电脑里堆积如山的文件、微信通 讯录里不断增加的人脉……这些看似有用的信息和资源,挤压我们有限的思考空间与内心的宁静。面对 这样一种"信息过载"和"被琐碎信息绑架"的现象,古老的"断舍离"智慧升华为认知排毒的生存哲学,其 核心可拆解为三重实践:一是构建信息防火墙。对"信息垃圾"坚决说"不",对煽动性的标题党果断标 记"不感兴趣",将重复的碎片化资讯无情"舍弃",为充斥情绪宣泄的社交内容设定必要的"静音时段"。 二是聚焦于高维价值,将80%的认知资源投向专业领域前沿研究、跨学科知识融合与深度高效阅读,剩 余20%用于经 ...
没有手机和食物,7个人只靠AI生存的72小时
36氪· 2025-06-12 13:31
文 | 陈之琰 来源| 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 | 《黑客帝国》剧照,Wake up, Neo... 以下文章来源于暗涌Waves ,作者暗涌 暗涌Waves . 钱的流向,人的沉浮。36氪旗下投资报道账号。 7名当代鲁滨逊的故事。 1999年9月3日,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同时举行。12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只能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与外部沟通渠道的环 境中,生活72个小时。 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网页像目录,电子支付尚未起步的年月,这场生存测试成为很多初代网民的集体记忆。测 试中,出现了网龄为0、饿到第26个小时就 直接退出的年轻人,也有只因"网页上只有这个能点"就花费1399元买了三部同款电话的人,还有唯一成功实现"外卖"送达而走红的永和豆浆。 生存是当时测试的主题。媒体们对此结论冰冷,"目前网上无法生存"。更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 然而,就在测试举行的同一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那场世纪之交的喧闹生存秀意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仪式。 26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仿似当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开端。 今年的5月15-18日,五源资本在 ...
没有手机和食物,7个人只靠AI生存的72小时
36氪· 2025-06-12 13:12
以下文章来源于暗涌Waves ,作者暗涌 暗涌Waves . 钱的流向,人的沉浮。36氪旗下投资报道账号。 7名当代鲁滨逊的故事。 文 | 陈之琰 来源| 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 | 《黑客帝国》剧照,Wake up, Neo... 1999年9月3日,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同时举行。12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只能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与外部沟通渠道的环 境中,生活72个小时。 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网页像目录,电子支付尚未起步的年月,这场生存测试成为很多初代网民的集体记忆。测 试中,出现了网龄为0、饿到第26个小时就 直接退出的年轻人,也有只因"网页上只有这个能点"就花费1399元买了三部同款电话的人,还有唯一成功实现"外卖"送达而走红的永和豆浆。 生存是当时测试的主题。媒体们对此结论冰冷,"目前网上无法生存"。更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 然而,就在测试举行的同一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那场世纪之交的喧闹生存秀意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仪式。 26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仿似当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开端。 今年的5月15-18日,五源资本在 ...
五源做了一场AI生存挑战
投资界· 2025-06-12 07:19
来源 | 五源资本 7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大厂产品经理、20岁大学生、独立开发者、大模型算法工程师、金鸡奖 提名导演、AI博士生……在一个72小时的AI封闭空间,没有智能手机,无法使用APP、浏览器等互联网 及移动互联网产品,只有AI工具和100元启动资金。他们需要靠AI活下来,最好还能创造点什么 2025年5月15-18日,经过了近三个月的筹备,五源发起的AI生存挑战最终在上海落地。 在72小时里,有人用AI训练出了一个AI朋友,有人写出了一首生存之歌,有人生成了影视作品,有人建 起虚拟直播间,也有人在构建系统、调试插件的过程中耗尽预算……每一步都像在用AI"重写生活"。 在这里,吃饭、购物、搜索、表达,每一项日常操作都必须用AI"重新定义";而所有现实世界的"外 挂"——手机、扫码、微信、快捷入口——统统被屏蔽。 玩家要学会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AI共处、协 作、挣扎、创造。 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可能。AI可以帮助人类生存,但它真的能理解情绪、重 建连接、解决孤独吗,我们可以看到哪些边界? 每位玩家进入房间时,仅配备一台联网电脑,一部用于紧急联系的非智能手机,电脑里预装了一些AI ...
72小时全纪实:人类与AI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3 6 Ke· 2025-06-12 04:55
文|陈之琰 1999年9月3日,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同时举行。12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只能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与外部沟通渠道的环 境中,生活72个小时。 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网页像目录,电子支付尚未起步的年月,这场生存测试成为很多初代网民的集体记忆。测试中,出现了网龄为0、饿到第26个小时就 直接退出的年轻人,也有只因"网页上只有这个能点"就花费1399元买了三部同款电话的人,还有唯一成功实现"外卖"送达而走红的永和豆浆。 生存是当时测试的主题。媒体们对此结论冰冷,"目前网上无法生存"。更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为,"网购是骗局"。 然而,就在测试举行的同一年,阿里巴巴成立,腾讯QQ用户破百万。那场世纪之交的喧闹生存秀意外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仪式。 26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仿似当年的互联网技术的开端。 今年的5月15-18日,五源资本在上海举办了一场"72小时AI生存挑战"。挑战设定:在一个封闭房间、一台预装AI工具的电脑、一部非智能手机、只有100 元人民币的条件下,与26年前一样,生存72小时。 这场生存挑战的发起人是去年刚刚离开滴滴自动驾驶COO岗位、加入五源的合伙人孟醒。"72 ...
一个极具争议的开源项目,「微信克隆人」火了!
菜鸟教程· 2025-05-15 08:33
以下文章来源于JackCui ,作者JackCui JackCui . 一名热爱技术的算法工程师。分享技术,乐享生活:技术、快乐、财富。 你的微信里有没有一个对话窗?它很久都没有弹出新消息,但你却常常在深夜里点开反反复复地翻着。 如果现在,你可以用这些聊天记录克隆出对方的"数字分身",保存下 TA 说话的语气、风格、独特的口 头禅,甚至还能给你发来语音,你会怎么选? 最近,GitHub 上新开源了一个项目 WeClone——让你记忆里的那个 TA 在数字世界里永生,已不再是不 可能。 WeClone 通过个人微信聊天记录对大语言模型( LLM )进行微调,打造个性化的数字分身。 除了留住记忆里的 TA,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数字分身。 你有没有想过,和自己聊天会是什么样的体 验?你会喜欢和自己聊天吗? | O | 17 | 0 | ılıl 1.9K | W | T | | --- | --- | --- | --- | --- | --- | | | Vic Huang @bugauwIQtoa5ftS · Apr 11 | | | C | ... | | 数字永生 | | | | | | | 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