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

Search documents
GitHub CEO卸任引关注:微软(MSFT.US)AI战略遇挑战,智能编程赛道竞争白热化
Zhi Tong Cai Jing· 2025-08-12 07:04
多姆克自2021年起担任GitHub CEO,其职业轨迹与微软收购密切相关,他于2015年通过微软收购其创 办的HockeyApp加入公司,2018年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GitHub后,他于2021年年中转任产品主管,并在 同年晚些时候接替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成为CEO。 多姆克在周一发布的内部博客中表示,离职是为了"重返创始人角色",但将留任至年底以协助过渡。当 前GitHub已纳入微软今年1月成立的CoreAI平台与工具部门,该部门由前Meta高管杰伊·帕里克(Jay Parikh)领导。 据内部消息GitHub三位高管:弗拉基米尔·费多罗夫(Vladimir Fedorov)、凯尔·戴格尔(Kyle Daigle)和伊丽 莎白·佩默尔(Elizabeth Pemmerl),将直接向微软CoreAI高管朱莉娅·刘森(Julia Liuson)汇报工作。 作为微软与OpenAI合作推出的AI编程工具,Copilot自2021年弗里德曼任内上线以来,已成为提升开发 者效率的重要产品。目前GitHub宣称注册开发者超1.5亿,较2021年10月的7300万实现翻倍增长。 尽管依托代码共享平 ...
三位90后,估值700亿
创业家· 2025-08-11 10:09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资界 ,作者余梦莹 王露 投资界 . 清科创业旗下创业与投资资讯平台 这里插播一条课程资讯: AI创业潮。 来源:投资界 作者:余梦莹 王露 AI神话仍在继续。 消息传来,日前Mistral AI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约10亿美元,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700亿元)。成立两年,估值翻了近50倍,令人咂舌。 身后创始人是三位90后学霸。他们先后从巴黎顶尖学府毕业投身AI大厂,嗅到时代机遇后辞去 高薪职位开始创业。 公司刚刚成立一个月,就凭借7页PPT融资1亿美元 ,刷新欧洲种子轮纪 录。 值得深思的是,今年初DeepSeek全球爆红,成为Mistral梦寐以求的理想模样。悄然间,这一 轮由90后们带队的AI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报名 「吴世春·泸州出行活动」 ,9月21号-23号 , 吴世春将亲自带队 100家企业家 , 去四 川泸州线下游学 , 探 访 下沉创新 , 寻找增长新引擎。 你 在 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和想法 , 都可以找吴老师聊聊 。 如果你是 优质的项目,吴老师 也会果断投 你。 下半年 , 吴老师预计要投出去的金额,应该不小于 15个亿。 扫码咨询报名 (翻到底部 ...
欧洲版DeepSeek,估值700亿
Hu Xiu· 2025-08-10 08: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余梦莹、王露,原文标题:《三位90后, 估值700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Arthur Mensch) 毕业后,他跨越大洋来到硅谷工作,进入谷歌DeepMind担任研究科学家,负责优化大语言模型。期 间,Mensch与校友Guillaume Lample、Timothée Lacroix重逢,他们已在Meta人工智能实验室任职多年, 是Llama架构的核心奠基人。 AI神话仍在继续。 到了2023年,Mensch意识到,AI正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革命,法国不应缺席。于是,三位年轻人告别 硅谷,回到巴黎创立Mistral AI——意为"法国吹来的强风"。 消息传来,日前Mistral AI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约10亿美元,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00亿元)。成立两年,估值翻了近50倍,令人咂舌。 身后创始人是三位90后学霸。他们先后从巴黎顶尖学府毕业投身AI大厂,嗅到时代机遇后辞去高薪职 位开始创业。公司刚刚成立一个月,就凭借7页PPT融资1亿美元,刷新欧洲种子轮纪录。 值得深思的是,今年初DeepSeek全球爆红,成为Mis ...
三位90后,估值700亿
投资界· 2025-08-10 07:45
消息传来,日前Mistr a l AI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约10亿美元,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成立两年,估值 翻了近50倍,令人咂舌。 身后创始人是三位9 0后学霸。他们先后从巴黎顶尖学府毕业投身AI大厂,嗅到时代机遇后辞去高薪职位开始创业。 公司刚刚成立一个 月,就凭借7页PPT融资1亿美元 ,刷新欧洲种子轮纪录。 值得深思的是,今年初De e pSe e k全球爆红,成为Mistr a l梦寐以求的理想模样。悄然间,这一轮由90后们带队的AI大战才刚刚拉开帷 幕。 三位90后联手 创立欧洲版DeepSeek AI创业潮。 AI神话仍在继续。 作者 I 余梦莹 王露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Mistr a l AI的故事始于三位年轻人。 1992年,Art hur Me ns c h出生于巴黎西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先后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萨克雷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 院等顶尖高校深造,26岁就获得机器学习博士学位,后来从事数学专业博士后研究。 到了2023年,Me ns c h意识到,AI正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革命,法国不应缺席。于是,三位年轻人告别硅谷,回到巴 ...
GPT-5 没有惊喜,但信号拉满
Xin Lang Cai Jing· 2025-08-10 07:26
文 | 新眸 简瑜 在GPT-4发布两年之后,经历多次"跳票"的GPT-5终于在今日登场。 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1点,OpenAI举办了一场超过一小时的发布会,系统展示了GPT-5在智能水平、编 程能力、任务推理等维度的性能迭代。 但相比此前GPT-3到GPT-4所带来的全方位升级,许多人表示,这次GPT-5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惊喜,从发 布会规模、产品亮点、到性能升级,都显得较为平庸,相较当前主流SOTA模型,提升幅度并不显著。 反倒是价格策略成了此次发布的最大亮点。GPT-5的API调用价格仅为前几日发布的Claude Opus 4.1的 1/15,显著低于Gemini 2.5 Pro,在当前大模型市场上展现出极强的性价比。 近两年,随着AI工具开始席卷各行各业,人们渴望AI能够取代重复繁琐的工作,也在担忧自己是否会 被AI所取代,这也是GPT-5发布前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但就目前GPT-5的能力突破来看,人类智能在 通往AGI的路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回顾过去几年GPT的迭代历程,不仅是众多AI公司争相效仿的对象,也是整个大模型行业发展的缩影。 而此次GPT-5相对平庸的表现,虽然打破了外界对大模型技术持 ...
别焦虑!不会用AI也不会被淘汰,工程师老哥实测各类工具:10倍生产力神话太夸张了
量子位· 2025-08-10 04:11
奕然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不会使用AI的工程师就会落后。 一位工程师小哥科尔顿·沃奇,说看到这类观点引发了自己巨大的精神焦虑。 幸好他是一个持怀疑态度的人,测试完一堆AI开发工具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结果发现,AI写样板代码、一次性脚本等,写的又快又好,比如React、JavaScript的基础代码,临时写个ESLint规则啥的。 但是,AI难以理解大型代码库的上下文,就算有很好的提示和文件,让它查找文档或者修复破坏的测试的时候,就 总是来回折腾,做无用 功 。 更严重的是, AI跟不上代码库的标准和工具,甚至会虚构代码库,导致严重的安全漏洞 。 发现AI存在这些问题后,他也就没那么焦虑了,AI还是需要工程师来引导的。 他的文章在Hacker上也引起许多程序员的讨论,互动评论量有600+。 一起来看他的回击。 AI还有很多问题,工程师要学会引导 沃奇小哥平时工作不怎么使用AI,在社交媒体上总是刷到"AI提升10倍生产力""不会使用AI的工程师就落后了"之类的内容,引起了他对自己 专业能力的深度怀疑,让自己陷入了精神焦虑之中。 他自己说,好在自己是个对任何事情看法都持怀疑态度的人, ...
别听模型厂商的,“提示”不是功能,是bug
Hu Xiu· 2025-08-10 02:13
除了是知名 AI 播客"No Priors"的主理人之外,Sarah Guo 更知名的身份,是风险投资 Conviction 的创始人。 Conviction 投资的 AI 公司包括但不限于 Cursor、Cognition(Devin)、Mistral、Thinking Machines、Harvey 和 OpenEvidence 等。热门产品、基模、垂直赛 道几乎都囊括,可以说是很资深的科技投资人了。 最近,在一个线下活动上,她分享了自己对于 2025 年 AI 创业的观察和分析,输出了不少在当下看来有些"非共识"的观点。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提示(prompt)是一个缺陷,而不是一个功能。它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不要让用户去思考。" "那些最传统、技术水平最低的行业,反而在以最快的速度拥抱 AI。" 以及不要做通用的"text box",因为 OpenAI 已经把这些事干得很好了。 身为 Cursor 的投资人,她还分析了为什么 AI Coding 会成为 AI 应用的第一个突破口。基于此,我们能看到的下一个突破口会在哪里。 "最终的赢家不会仅仅是那些学习了某个领域知识的 AI 专家,而将是那些以客户为中 ...
Product Hunt CEO 拆解 PH 打榜:Launch 不是一次性的事
Founder Park· 2025-08-08 12:22
现在 AI 产品太多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叙事,在 AI 产品的 Launch 中早已不复存在了。如何在早 期有效地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学会把核心功能说清楚和尽早 Launch 非常关键。 Product Hunt 的 CEO Rajiv Ayyangar 接触和观察了大量新产品的 Launch,在热榜上的产品都有哪些共性 特点?Launch 后,产品的迭代和用户规模有哪些关联?有哪些典型的失败案例?.......在一档播客节目 中,Rajiv 围绕新产品 Launch 和分发的话题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心得。 当然,Rajiv 的分享并不局限于 Product Hunt 平台,而是针对于一款新产品如何在早期获得注意力,产 品发布、迭代、分发的逻辑,其中有很多观点值得创业者借鉴。 不只是 Product Hunt 打榜,AI 产品的公开 Launch 是很关键的一步,总想着「要把发布做到完美」这个 心态本身就不对。 一些实操Tips: 超 10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飞书扫码加群: 写出 50 字符以内、能回答「是谁 / 做什么 / ...
他救了OpenAI、年赚过亿、三家明星CTO,却自曝跟不上AI发展了!硅谷大佬告诫:不是马斯克,就别碰大模型
AI前线· 2025-08-07 10:08
编译 | 褚杏娟、核子可乐 "我当时并不在场,我是后来被叫去调解的。"Bret Taylor 回忆起那次 OpenAI 的"逼宫"危机时说道。 Taylor 身上的标签非常多:助理产品经理、集成电路产品经理、工程师、首席产品官,以及三家企业的联合首席技术官,其中还包括一家上市公司。他 的履历十分丰富: 当初 OpenAI 遭遇危机之时,Taylor 原本并不打算再参与 OpenAI 的董事会工作。但妻子问他:"你以后会不会在临终前后悔没帮 OpenAI 一把?"这让 Taylor 重新思考。"生活就是复杂的。如果你想做出有意义的决定,就不能逃避复杂性。你得硬着头皮做决定,并学会分清轻重缓急。 当 Taylor 接到电话时,他自己也很迷茫,尤其是要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来处理这个问题?"然而,Taylor 表示知道为什么会 是他:"圈内有个玩笑,说我是'董事会 问题修理工'。这名声不是我主动挣来的,但似乎就是这么传开了。" Taylor 回忆道,"我之前其实和 Sam 还有几个董事会成员聊过是否要加入董事会,我那时候是拒绝的,因为我想专注在自己的初创公司 Sierra 上,而且 我其实也不 ...
13岁小孩哥当上CEO,22岁造独角兽!少年帮扎堆辍学,集结硅谷创业
创业邦· 2025-08-06 03:08
Core Viewpoint - A wave of AI entrepreneurship is being led by young individuals in their twenties, who are dropping out of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to seize opportunities in the booming AI sector [3][4][5][6][7]. Group 1: Young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Ventures - Brendan Foody, Karun Kaushik, and Jaspar Carmichael-Jack are notable examples of young CEOs who have founded AI companies in San Francisco, raising millions in funding and employing dozens of staff [11][12][19]. - Their company, Mercor, specializes in AI-driven resume screening and interview services, achieving an annual revenue of $50 million and a valuation of $2 billion after raising $100 million in funding [13][17][21]. - Rithika Kacham, after dropping out of Stanford, founded Verita AI, focusing on training AI models for image recognition [23][24]. - Carmichael-Jack's company, Artisan, gained fame through a provocative advertising campaign, raising over $35 million in funding [25][30]. Group 2: Innovative AI Solutions - Kaushik and Selin Kocalar developed Delve, an AI tool for handling sensitive data compliance, securing $35.3 million in funding [32][37]. - Mizan Rupan-Tompkins is developing Stratus AI, an AI device for air traffic control, having received initial funding between $100,000 and $250,000 [41][42]. - Michael Goldstein, at just 13, founded FloweAI, aiming to create a general AI agent for task completion, with a goal of generating $10,000 in monthly revenue [43][45]. Group 3: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I Entrepreneurship - The AI sector, once dominated by large corporations, is now becoming a playground for young entrepreneurs, with many dropping out of school to pursue their ventures [55][56]. - Scott Wu, a former IOI gold medalist, founded Cognition AI, introducing a product that redefines the role of programmers [58][61]. - Michael Truell created Cursor, an AI programming tool that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investment, emphasizing speed and user engagement [62][64]. - Roy Lee's startup, Cluely, focuses on AI-driven work automation, showcasing the trend of young entrepreneurs leveraging their age 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67][75]. Group 4: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novators - Alexandr Wang, who founded Scale AI at 19, exemplifies the success of young entrepreneurs in the AI space, with his company achieving a valuation of over $7 billion [76][80]. -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nconventional paths, often working in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s and prioritizing speed and innovation over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ilestones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