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电子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斯坦福博士后创办,柔性电子皮肤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订单|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24 23:52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黄楠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超仿真、可揉搓的机器人柔性电子皮肤。 文 | 黄楠 编辑 | 彭孝秋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硬氪获悉,途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途见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国内微传动龙头上市公司兆威机电独家投资。融资资 金主要用于加大研发与产品迭代投入、扩大产能及供应链优化,深化产业合作以完善技术生态布局。 "途见科技"成立于2020年1月,长期聚焦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以推动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座舱、柔 性感知穿戴设备以及柔性健康监测等领域落地应用。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设有深圳、广州全资子公司,同时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前沿技术探索中心。 创始人兼CEO赖建诚曾在全球最强的柔性电子实验室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Bao Group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专注柔性电子皮肤材料、器件与系统集成领域 研究;他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在柔性电子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 近年 ...
斯坦福博士后创办,柔性电子皮肤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订单|硬氪首发
3 6 Ke· 2025-07-24 01:31
作者|黄楠 鉴于上述落地难题,赖建诚创办「途见科技」,以其在斯坦福期间对生物触觉机理研究为灵感,围绕人类皮肤触觉感知原理,研发了可拉伸多模态柔性电子 皮肤,已在材料端和器件端实现自主创新突破。 编辑|彭孝秋 硬氪获悉,途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途见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国内微传动龙头上市公司兆威机电独家投资。融资资 金主要用于加大研发与产品迭代投入、扩大产能及供应链优化,深化产业合作以完善技术生态布局。 「途见科技」成立于2020年1月,长期聚焦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以推动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座舱、 柔性感知穿戴设备以及柔性健康监测等领域落地应用。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设有深圳、广州全资子公司,同时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前沿技术探索中心。 创始人兼CEO赖建诚曾在全球最强的柔性电子实验室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Bao Group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专注柔性电子皮肤材料、器件与系统集成领域 研究;他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在柔性电子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 搭载途见科技柔性电子皮肤的灵巧手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背景、产业链、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突破驱动高端应用,中国石墨烯薄膜行业迈向百亿市场[图]
Chan Ye Xin Xi Wang· 2025-07-21 01:07
内容概要:石墨烯薄膜作为一种由单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凭借其独特的sp²杂化蜂窝 结构和优异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及超薄特性,已成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柔性电子等领域变 革的关键材料。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石墨烯薄膜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我国通过《国 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政 策生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中国石墨烯薄膜产业已形成"粉体规模化、薄膜 高端化"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在消费电子领域,宁波墨西研发的导热膜 导热系数达2000W/m·K,成为华为、小米等旗舰机型的核心散热材料;在柔性显示方面,国产石墨烯透 明导电电极耐弯折超10万次,支撑折叠屏手机渗透率突破30%;医疗健康领域,烯旺科技的医疗级发热 膜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随着CVD工艺持续优化和卷对卷连续制备技术的突 破,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上市企业:方大炭素(600516.SH)、贝特瑞(835185.BJ)、宝泰隆(601011.SH)、德尔未来 (002631.SZ)、华丽 ...
「赛感科技」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基于离电技术的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已量产|硬氪首发
3 6 Ke· 2025-07-10 01:32
Core Insights - Sensing Technology Company has completed a multi-million Pre-A round financing led by China Merchants Venture Capital, with funds allocated for core technology investment,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1][9] - The company focuses on flexible sensing technology,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smart sensors and electronic skin, with applications in humanoid robots, consumer electronic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nd healthcare [1][4] Company Overview - Founded in 2023, Sensing Technology Company is based on research from the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izing in flexible sensor technology [1][4] - The founding team includes experts with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material science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cluding over 20 PhDs and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1][6] Product and Technology - The company has developed high-performance triboelectric sensors that can detect a wide range of pressures, from milligrams to hundreds of kilograms, with a linear response in the 0-2000 kPa range and a detection limit as low as 1 Pa [4][6] - The sensors utilize non-hygroscopic ionic gel materials and biomimetic microstructure design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6][8] Market Potential - The global flexible tactile sensor market was valued at approximately $1.534 billion in 2022 and is projected to grow to $2.67 billion by 2024, reaching $3.22 billion by 2025 and potentially exceeding $5 billion by 2029 [4][6] - Sensing Technology Company aims to leverage academic resources to advance research in humanoid robot electronic skin and enhance user interaction experiences across various applications [8][9] Investment Perspective - Investors recognize the company's core product, "electronic skin," as having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barriers to entry,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competitors to replicate in the short term [9] - The company is positioned to meet the precise sensing needs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while also targeting mass markets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and healthcare through scalable production [9]
半导体,迎来新替代者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2 03:23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来自 scitechdaily,谢谢 。 硅和氧原子之间曾经被认为仅仅是绝缘体,但硅和氧原子之间角度的变化却为电荷的流动打开了通道。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突破性发现表明,一种新型硅树脂可以充当半导体。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硅树脂仅仅是绝缘材料的观念。 "这种材料为新型平板显示器、柔性光伏电池、可穿戴传感器,甚至能够显示不同图案或图像的服装开辟了机会,"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大 分子科学与工程教授、最近在《大分子快速通讯》上发表的研究的通讯作者理查德·莱恩说。 硅油和硅橡胶,又称聚硅氧烷和倍半硅氧烷,几十年来因其耐电流和热传导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其防水特性使其成为生物医学设备、密封剂、电 子涂层等的理想选择。 与此同时,传统半导体通常呈刚性。半导体硅树脂则有潜力实现莱恩所描述的柔性电子产品,并且还能呈现出多种颜色。 分子结构和电导率的发现 从分子层面来看,有机硅是由交替排列的硅原子和氧原子(Si—O—Si)组成的骨架,并在硅原子上附着有机(碳基)基团。当聚合物链相互连接 (即交联)时,会形成各种三维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强度或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在研究有机 ...
我国科研人员“以柔克刚”填补微型LED晶圆无损测试技术空白
Xin Hua Wang· 2025-06-13 09:39
微型LED是下一代高端显示技术的核心元件,搭载微型LED的晶圆必须达到100%的良率,否则将会给 终端产品造成巨大的修复成本。然而,业界却一直没有找到晶圆接触式无损检测的好方法。近日,我国科 研人员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 传统的晶圆良率检测方法有的如"铁笔刻玉",会造成晶圆表面不可逆的物理损伤;有的则只能"观其大 概",存在较高的漏检率和错检率。良率无损检测的技术空白严重阻碍了大面积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等微型 LED终端产品的量产。 近日,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精仪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系黄显教授团队打破 了微型LED晶圆测试瓶颈,实现了微型LED晶圆高通量无损测试,研究成果于1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电子学》刊发。 图为测试系统中的柔性探针,当探针接触LED晶圆后点亮其中的一个LED发出蓝色光,通过同轴光路 可观察光强和波长信息。(受访者供图) "我们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填补了微型LED电致发光检测的技术空白,也为其他复杂晶圆检测提供 了革命性技术方案,随着探针阵列规模与检测通道的持续拓展,未来或将在晶圆级集成检测、生物光子学 等领域产生更广泛影响。"黄显说。 据悉,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