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Search documents
淳安 韩仁生: 不忘初心献余热 传承文化润乡邻
Hang Zhou Ri Bao· 2025-07-01 02:29
"咚咚锵,咚咚锵……"日前,在淳安县左口乡龙源庄村的农耕文化展览馆里又响起了欢快的竹马锣 鼓声,这是75岁的韩仁生带着"夕阳红文艺队"队员们在排练节目。这位党龄50年的老党员,用十余年的 坚守,让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在山村里焕发光彩。 1975年,在部队先后担任通讯员、班长、代理指导员的韩仁生,因表现突出光荣入党。退伍后,他 进入淳安国营蛟池化工厂工作,既要管理仓库、食堂,还要负责采购。"别人回家过年,我在厂里值 班。"回忆起工厂的那些岁月,他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2000年企业改制,他主 动服从组织安排。此后,他当过洗车工、学校保安,直到退休后回到龙源庄村。 回村后,韩仁生发现村里传承的竹马、"三吹三打"等民间艺术正逐渐没落。"再没人教,老祖宗的 东西就没了。"凭借会乐器、能识谱的特长,他牵头组建"夕阳红文艺队"。队员们自掏腰包购置二胡、 锣鼓、演出服,韩仁生当老师教队员拉二胡、唱睦剧、跳竹马,自编、自导、自演,宣传党的惠民政 策,宣传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宣传邻里守望的典型例子,让这支队伍深受村民的喜爱和欢 迎。文艺队不仅是龙源庄"村晚"的压轴担当,更是在全县村歌大赛中斩获了金奖。 ...
把“泥娃娃”捏上世界舞台
Ren Min Ri Bao· 2025-06-27 22:12
图为胡新明在制作凤翔泥塑。 高 炳摄 然而,有些年,村民靠泥塑挣不到钱,或进城经商、打工,或留下来侍弄庄稼。大伙儿纷纷转行,凤翔 泥塑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对此,胡新明总结了4个原因:运输易破碎、加工效率低、包装太寒酸、样式 太老旧。 1988年,六营村向新加坡出口几千件泥塑,运到当地开箱一看,全成了碎渣。还有一次,在一个国际性 展会上,有德国客商想订20万件泥塑,要求3个月内交货。"别说3个月,3年都不行。"胡新明的头摇得 像拨浪鼓,"村里泥塑生产,靠的还是十几年前的传统模具。" 困境当前,出路在哪?胡新明开始琢磨。他尝试在泥里加入纸浆、棉花、面糊、糯米汁等,反复试验, 研制出了"摔不烂"的泥塑;改造传统的泥制模具,更新替换为石膏模具,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制作包装 纸盒,取代以往包裹泥塑的麦草秆、旧报纸;创新泥塑造型,让产品推陈出新…… 11岁那年,胡新明在油灯下,开始跟父母学"泥耍活"。转眼半个世纪,年过花甲的胡新明,已成为凤翔 泥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见证参与下,乡亲们口中的"泥货"变成了誉满四方的文化瑰宝。 陕西宝鸡凤翔区城东的"泥塑第一村"——六营村,有怎样的故事?凤翔,地处关中西部,古称"雍" ...
2025青岛国际民间艺术季活动开幕
Huan Qiu Wang· 2025-06-24 01:12
2025青岛国际民间艺术季是青岛市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群 众文化学会、青岛市文化馆承办。活动邀请了来自俄罗斯、斯里兰卡、韩国、泰国等国家的民间艺术团 队,以及10余支国内优秀艺术团体联袂演出。开幕式上,来自俄罗斯的《青春》、韩国的《手鼓舞》、 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舞》以及来自国内的《山海舞韵·螳螂拳》《石榴花开》《你的青岛我的家》等特 色演出轮番登场。 本届艺术季突破传统演出形式,巡演团队将在青岛多个标志性景区开启"行进式艺术巡游",为市民和游 客呈现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6月22日至6月26日连续5天,演出团队将在栈桥、奥帆中心、上合之 珠国际博览中心、中山公园、石老人等城市地标展开艺术巡游,结合城市景观即兴互动,打造"流动的 舞台",实现"一步一景一文化"的动态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魅力,形成"城市即 展场、观众即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 除城市地标巡演外,"行走的舞台"——青岛市群众文化大联欢还将深入社区街道、乡村广场等,为市民 群众呈现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形成全民共享、全民参与的城市嘉年华,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国际民 间艺术的魅力。 原标题:202 ...
掀起那一方门帘
Ren Min Ri Bao· 2025-06-22 22:10
天蒙蒙亮,那门帘一掀,主妇们就忙活开了。早饭多是棒子面粥与细粉丝,就着腌萝卜条,吃了顿觉精 神。男人们喝着粥吃着粉,眼睛望着远处的海滩。日头高了,该出海了。临走前,总要回头看一眼自家 的"门脸",那绣着吉祥图案的门帘。 傍晚,出海的人回来了。门帘不停地掀动,带进来海腥味、汗味,还有野草的清香。晚饭后,一家人围 着炕桌说话。光线透过门帘在院子里投下灯影,帘子上的图案被放大好几倍,影子在地上游走,像是给 夜归人上演着一场皮影戏。 夜深了,月光从门缝中溜进来。炕上的鼾声此起彼伏,偶尔夹杂几句梦语。院里的槐树"沙沙"响,像是 在叙说从前的事情。谁家门帘没有掖好,夜风钻进了屋子,把睡梦中的人给吹醒了。 如果不是朋友领路,我恐怕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位于胶东龙口市黄山馆镇的村子。天空下,灰青色的海岸 线缓慢地蠕动着。被海风抚摸过的村子实在太多,谁也无法尽数它们的名字。但这样一次无意间的造 访,我记住了后徐村那些斑驳的院墙、墙内人家的日常生活,还掀开了那一方门帘。不过,我的手明显 带着试探的意味,不像本地人那样进进出出,把门帘掀得果断自然。门帘外的风霜雨雪和门帘里的柴米 油盐,我当然没有他们体会得深。我能感受到的,是绣着凤凰、牡 ...
无论从事怎样的艺术创作,都不能忘了根丢了魂
Si Chuan Ri Bao· 2025-06-12 22:17
活、来自现实,这里所讲的不仅仅是艺术,它同时带动了人生境界、生活境界、人生选择等种种 方面的飞跃。"多年的"艺术大篷车"之旅让韩美林认识到,艺术家应该让自己更多地"上来下去", 甚至应该把它当作与自己终生事业不可分割的天职。追随"陕北老奶奶"坚守民族艺术现代化道 路"美的森林——韩美林艺术展"包括三大板块,前两个分别为"上古绵延"和"乡野灿烂"。前者以 青铜器纹饰、岩画符号为起点,穿越五千年文明长河,展现远古文明与新时代的跨时空对话;后 者以炽烈的色彩与质朴的肌理,打破雅俗界限,展现韩美林对民间艺术的痴迷与重构。这正是韩 美林驾驶"艺术大篷车"行走几十年的艺术结晶。他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上古文明成果和民族民 间艺术,加之现代设计理念,赋予这些民族艺术更多的现代艺术灵性,增添了现代韵味和活 力。"我酷爱民族和民间艺术,我一生也离不开这个'根',它是抚育每一个中华大地艺术家的母 亲。""美的森林——韩美林艺术展"中,陕北剪纸的天真率性凝练成笔下各种生物的灵性,粗陶器 皿被赋予现代设计的简约,紫砂、瓷器的温润转变暗含民间匠人"道器合一"的哲思……他还写 道,"从我的所有作品看,除了民间艺术对我起了不少作用外,两汉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