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创作
icon
Search documents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札萨克画家村启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4 09:44
"画家村"项目,通过构建"政府搭台、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三方协作机制,为艺术型人才打造了一个 集"画室+民宿+乡村"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艺术空间,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伊金霍洛采风,充分激活 乡村文化资源和生态价值活力,让"伊旗是个好地方"的招牌更加响亮!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7月3日电 (记者 李爱平)7月3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查干柴达 木村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华夏意韵·山水牧歌札萨克——札萨克画家村揭牌暨全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 启动仪式"盛大开幕。 活动为16位油画名家授予"札萨克荣誉村民"称号。"民建中央画院内蒙古分院创作基地""北方油画院鄂 尔多斯分院"以及"札萨克画家村"三大文化阵地揭牌。 札萨克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奥远表示,札萨克不仅拥有红碱淖的静谧、伊克昭盟委旧址的厚重,更 有那达慕盛会的豪迈、皮雕刺绣的精巧。这些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 感。 揭牌仪式后,与会人员还一同走进了查干柴达木村村史馆,探寻札萨克的历史脉络,感受这片土地深厚 的文化底蕴。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让嘉宾们对札萨克镇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 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活动中 ...
全国不到100人的冷门行业,这个湖南姑娘成了行业高手
3 6 Ke· 2025-07-04 01:29
如今,全国自己做吹制玻璃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可能不足10人。而在个人工作室自己搭建吹制窑炉,覃钰玲是第一个。 她的作品曾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日本富山玻璃研究所、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西岸艺术中心、英国NORTH LANDS CREATIVE等地展出。 《未果》在日本富山玻璃研究所展出 窑炉烧制需保持1000度以上,她没有双休、没有上下班,常常在高温下连续工作10几个小时。 九年坚持,覃钰玲将玻璃艺术视为人生志业,也在创作与生存之间找平衡。 作品《摇椅》 日常器物"塑料袋"在河边 90后湖南女孩覃钰玲,曾在日本留学6年,学一门极其冷门的专业——玻璃艺术,2021年,她回国来到景德镇,借了6万块钱,自己租厂房、买材料、搭建 工作室,专注玻璃创作。 覃钰玲在工作室吹制玻璃 玻璃艺术家覃钰玲 景德镇740厂的老厂房区,工人们朝八晚五的脚步在斑驳的红色砖墙间穿梭,覃钰玲的玻璃工作室就隐匿其中——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厂房,墙面上留着两 道清晰的水位线,像年轮般记录着两次洪水的造访。在覃钰玲第一次来到这间厂房的时候,这里满是淤泥。 中国自己做吹制玻璃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可能不足10人,作为玻璃工作室实践的先行者,覃钰玲是国内第一个。(注 ...
毕业展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深观察)
眼下,各大美术院校毕业展正在全国精彩上演。继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5月率先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学 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毕业展也相继展开。 近年来,毕业展不仅是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成为突破校园边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 艺术节日。美术馆入口处,排队进场的人群似蜿蜒的长龙;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社交平台持 续"出圈";丰富多样的活动点燃观众热情,形成一个个社会美育的现场。 记者日前走进202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探看青年学子对现实的回应和对未来的畅想,感受这场青春盛 会与城市碰撞出的缤纷火花。 艺术与科技共舞 在浙江美术馆,游戏《黑客帝国》中的一名女性NPC(非玩家角色)与观众展开了一场跨次元的对话。 创作者之一王芃介绍,团队在开源项目《黑客帝国:觉醒》中植入人工智能体,控制角色的面部及语音 交互,并将植入的编码以U盘及实时程序进行展示。作品不仅揭示了智能体在摄取与处理数据时所面临 的伦理挑战,也探讨了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如今,人工智能介入社会生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在中国美院毕业展上,学子 们将AI玩出新花样,或与AI深度对话,人机 ...
无论从事怎样的艺术创作,都不能忘了根丢了魂
Si Chuan Ri Bao· 2025-06-12 22:17
活、来自现实,这里所讲的不仅仅是艺术,它同时带动了人生境界、生活境界、人生选择等种种 方面的飞跃。"多年的"艺术大篷车"之旅让韩美林认识到,艺术家应该让自己更多地"上来下去", 甚至应该把它当作与自己终生事业不可分割的天职。追随"陕北老奶奶"坚守民族艺术现代化道 路"美的森林——韩美林艺术展"包括三大板块,前两个分别为"上古绵延"和"乡野灿烂"。前者以 青铜器纹饰、岩画符号为起点,穿越五千年文明长河,展现远古文明与新时代的跨时空对话;后 者以炽烈的色彩与质朴的肌理,打破雅俗界限,展现韩美林对民间艺术的痴迷与重构。这正是韩 美林驾驶"艺术大篷车"行走几十年的艺术结晶。他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上古文明成果和民族民 间艺术,加之现代设计理念,赋予这些民族艺术更多的现代艺术灵性,增添了现代韵味和活 力。"我酷爱民族和民间艺术,我一生也离不开这个'根',它是抚育每一个中华大地艺术家的母 亲。""美的森林——韩美林艺术展"中,陕北剪纸的天真率性凝练成笔下各种生物的灵性,粗陶器 皿被赋予现代设计的简约,紫砂、瓷器的温润转变暗含民间匠人"道器合一"的哲思……他还写 道,"从我的所有作品看,除了民间艺术对我起了不少作用外,两汉以 ...
《莫迪里阿尼》:在光影中解构艺术天才的灵魂与时代?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12 05:30
Core Perspective - The film "Modigliani" directed by Mick Davis explores the artistic genius of Amedeo Modigliani and his rivalry with Pablo Picasso, highlighting the eternal conflict between artistic purity and commercial success [1][2][4] Artistic Conflict - The narrative centers around a heated painting competition that places Modigliani and Picasso in a clash of artistic ideologies, with Modigliani representing pure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Picasso embodying commercial success through innovation [2][4] - Modigliani's unique portrait style, characterized by elongated necks and mysterious features, serves as a visual projection of his inner world, contrasting sharply with Picasso's groundbreaking cubism that redefined traditional painting [2][3]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film vividly recreates the Montmartre art scene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featuring narrow streets and vibrant cafes, enhancing the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immersing the audience in a transformative artistic era [3][4] - Cameos by notable artists like Hemingway and Utrillo further enrich the film's depiction of this artistic golden age [3] Tragic Fate of Modigliani - The film poignantly portrays Modigliani's tragic life, marked by poverty, illness, and unrecognized talent, culminating in his relentless pursuit of art even in his final moments [3][4] - Modigliani's story reflects the broader narrative of many artistic geniuses who often achieve recognition posthumously, emphasizing the struggle against fate and societal indifference [3][4] Reflection on Art - "Modigliani" serves as a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nature of art, illustrating the challenges artists face in balancing idealism with the harsh realities of life [4] - The film encourages a more inclusiv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art, recognizing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investment behind each masterpiece [4]
从感官的愉悦到灵魂的升华|荐展
Di Yi Cai Jing· 2025-06-07 01:23
近期京沪两地展览亮点颇多,西扎、斯诺、穆夏、林曦、廖斐、陈可、中国恐龙、瑞士设计、犀角雕 刻、官式彩画、Hello Kitty…… 【上海】 阿尔瓦罗·西扎档案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6月6日~9月7日 阿尔瓦罗·西扎可能是这个世纪之交最受赞誉的建筑师之一,因为建筑浑然天成的诗意,他常常被媒体 誉为"建筑诗人"。 西扎1933年出生于葡萄牙马托西纽什,在其长达7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在欧洲、亚洲、非洲、北美和南 美洲完成了逾550个建筑项目。 正如普利兹克奖评委在他1992年获奖时的点评:西扎的作品给人感官的愉悦和灵魂的升华,每一根线条 都以巧妙与笃定的姿态被安放。 这是这位葡萄牙建筑师迄今为止在中国的最大规模的展览。百余件手稿、模型、雕塑、物件和照片仅仅 是西扎重要文献中的一叶,却足以向我们揭示他多产且惊人的想象力及工作能力。 展览通过"住宅""圣地""闲所""商业与金融""教育与知识""写字楼""美术馆"六个章节将这位建筑师如何 在不同地域与功能性建筑项目中拓展历史文脉、处理建筑与人、环境、自然的关系娓娓道来。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境的本身特性,即所谓"场所精神"。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建筑包括波诺瓦 ...
当算法触碰灵魂:AI 时代的艺术拷问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2 06:26
(原标题:当算法触碰灵魂:AI 时代的艺术拷问) 这场风波也折射出当代艺术市场的荒诞。当资本盲目追逐 "新技术" 的噱头,当藏家不再关注作品背后 的精神内核,艺术便异化为投机的工具。AI 画作的高价成交,与其说是对技术的认可,不如说是商业 逻辑对艺术价值的扭曲。真正的艺术鉴赏,应当回归到贡布里希所说的 "观看之道"—— 在色彩与线条 中触摸创作者的心跳,在构图与留白处聆听时代的回响。 或许,AI 之于艺术,更应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人类对创造力的焦虑,也映照出艺术本质的永恒命题: 技术可以革新创作手段,却无法替代生命的温度;算法能够解构美学规律,却永远无法复制灵魂的震 颤。在这场技术与人性的对话中,我们终将明白:艺术的圣殿里,机器永远只能站在门外,唯有带着体 温的灵魂,才能奏响永恒的乐章。 艺术界的争论背后,是人类对自身创造力的珍视与捍卫。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而 AI 的 "创作" 不过是对模仿的再模仿,陷入了虚无的递归循环。从梵高在麦田里癫狂的笔触,到毕加索用 几何撕裂现实的勇气,艺术史的每一次突破都源于人类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机器可以无限复制美的形 式,却永远无法拥有孕育美的灵魂。就像法国作家安 ...
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开班
Ke Ji Ri Bao· 2025-05-21 00:50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培训质量、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江苏理工学院从国内聘请了一批乡村振兴和 公共艺术行业,以及相关艺术类专业高校、院所的权威专家学者。 此次培训将从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向学员们传授知识,通过专题集中授课、交流参访、讲座 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艺术乡建和乡村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员明确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提升所需能力,培养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拓宽文化视野。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艺术乡建与乡村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在江苏 理工学院开班。此次培训班为期60天,旨在为乡村公共环境的艺术美化,以及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 与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策划与孵化等,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该项目于去年6月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今年1月获得立项资助,2月28日正式面向全国启动报名程 序。"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文生说。经项目组专家评审、公示,并 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批,本次培训最终从135名报名者中录取50名学员。 "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城市,在江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走在江苏前列。此次培训紧 紧围绕'艺术乡建''公共艺 ...
去发掘美,传递美
Ren Min Ri Bao· 2025-05-04 22:12
(作者为壁画师、"木木小鸟"工作室创始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5日 08 版) 农耕文化彩绘、地域风景彩绘等作品,既美化了环境,还成了社交媒介,吸引很多人前来打卡、分享。 这让我更加明白,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从来不是孤立的,用现代审美让古老的壁画焕发新生,能让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艺术不仅要美化生活,更要温暖人心。通过彩绘盲道,呼吁社会更多关注盲道的通畅;用色彩斑斓的壁 画,为特殊儿童营造温馨环境……在近百场公益活动中,我和团队用画笔搭建起一座座爱的桥梁,也吸 引更多人关注并加入其中,传递着这份微光成炬的温暖。 艺术是一种引导人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时刻保持一颗大爱之心,成为最好的那个我,同时努力回馈社 会,我想正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模样。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而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去发掘美,并将其传递给更多人。"这是我通过壁画创业的 初心。 2015年,我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奇迹般苏醒后,对于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我想了很多。我强烈感觉自 己的价值还没实现,有一种加快步伐追梦的紧迫感。康复后,我来到一家艺术培训中心担任助教,偶然 接到的一单动漫壁画创作的商业委托,让我有了创业的念头。 ...
太空美术演绎极致浪漫
Ren Min Ri Bao· 2025-04-26 21:58
如今,战国漆凤鸟羽人中潜藏的飞天幻想,穿越2000多年时光照进现实,围绕"飞天梦"展开的艺术创作 也层出不穷。一方面,这由艺术史发展规律决定,社会创新活力的提升,激发了艺术裂变的动能;另一 方面,科学和艺术如同人类文明的两翼,对星辰大海的探索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天然"富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对深空的认知与对飞天的向往,不仅塑造着中国人的宇宙观,更为中华美 学注入浪漫色彩。壮丽星空激发的澎湃诗意,感染着历代文人墨客,也成为当代美术创作追求的重要维 度。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大展中,董文通油画《飞天·中国航天人》、倪春林与曹玉玺合作 的综合材料绘画《问天·量子世界与文明密码》(见图)等作品,以开阔的视野、多元的观念,谱写出 一首首恢弘的太空交响诗。 以太空为创作灵感的各类新形式的艺术作品,将知识谱系图像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无穷的想象力与 创造力。艺术家尽情表达丰沛的情感和流动的思想,让观者真切体验浩瀚宇宙之美,获得一种心灵深处 的情感共鸣,进而激起人们探索更多未知领域的勇气。 星空浩渺无垠,逐梦永无止境。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助推艺术家将思考触角延伸至人类尚未全面探索的领 域,在梦想远航的征程中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