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翔泥塑
icon
Search documents
把“泥娃娃”捏上世界舞台
Ren Min Ri Bao· 2025-06-27 22:12
图为胡新明在制作凤翔泥塑。 高 炳摄 然而,有些年,村民靠泥塑挣不到钱,或进城经商、打工,或留下来侍弄庄稼。大伙儿纷纷转行,凤翔 泥塑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对此,胡新明总结了4个原因:运输易破碎、加工效率低、包装太寒酸、样式 太老旧。 1988年,六营村向新加坡出口几千件泥塑,运到当地开箱一看,全成了碎渣。还有一次,在一个国际性 展会上,有德国客商想订20万件泥塑,要求3个月内交货。"别说3个月,3年都不行。"胡新明的头摇得 像拨浪鼓,"村里泥塑生产,靠的还是十几年前的传统模具。" 困境当前,出路在哪?胡新明开始琢磨。他尝试在泥里加入纸浆、棉花、面糊、糯米汁等,反复试验, 研制出了"摔不烂"的泥塑;改造传统的泥制模具,更新替换为石膏模具,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制作包装 纸盒,取代以往包裹泥塑的麦草秆、旧报纸;创新泥塑造型,让产品推陈出新…… 11岁那年,胡新明在油灯下,开始跟父母学"泥耍活"。转眼半个世纪,年过花甲的胡新明,已成为凤翔 泥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见证参与下,乡亲们口中的"泥货"变成了誉满四方的文化瑰宝。 陕西宝鸡凤翔区城东的"泥塑第一村"——六营村,有怎样的故事?凤翔,地处关中西部,古称"雍" ...
从乡土手艺到国际订单:凤翔泥塑的产业化破局与年轻化突围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7 05:16
"泥娃娃"撬动千万产值 在六营村,凤翔泥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的"新明泥塑工坊"是众多泥塑加工 作坊的佼佼者和引领者。从艺以来,胡新明曾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艺人出国展示凤翔泥塑的魅力,作品三 次登上生肖邮票,在2017年元宵晚会上,胡新明带着泥塑"凤尾鸡"向全国观众推介陕西凤翔泥塑。 六营村坐落于宝鸡市凤翔区,这里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 还未进村,远远就能看到村口摆放着一尊20多米高的巨型"泥塑坐虎"。进入村里,泥塑村一条街串联起 家家户户的泥塑加工作坊。这些年,六营村泥塑产业实现抱团,发展势头喜人。如今,全村200多户、 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泥塑产业年产值超4000万元,泥塑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还建了泥塑传习 所、体验园,"非遗+文旅"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当地人称"泥耍货",采用蝌蚪纹、蛙纹,鸟纹、蝠纹、蝶纹、锯齿纹、云 纹、兰草纹、艾草纹等八种传统纹样勾勒描绘,又以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五 行,其色彩艳丽喜庆,造型夸张,历史底蕴浓厚。 2006年,凤翔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凤翔泥塑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 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