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标准

Search documents
汽车奇葩设计开始“拨乱返正”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1 14:17
Core Viewpoint - The recent comments from EPA Administrator Lee Zeldin suggest that the automatic start-stop technology, commonly used in new vehicles, may be reevaluated or potentially phased out due to widespread dissatisfaction among drivers [4][10]. Group 1: Automatic Start-Stop Technology - Automatic start-stop technology has been around since the 1970s but gained popularity in the early 2000s, with about 65% of new cars sold in the U.S. currently equipped with this feature, up from approximately 60% in 2022 [5]. - The technology is designed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by approximately 2.2 grams per mile (about 5.2 liters per kilometer) and improve fuel economy by 4% to 5%, particularly in congested traffic [7]. - Despite its intended benefits, the technology has faced criticism for operational issues, including frequent failures that have led to recalls and investigations, as well as user dissatisfaction due to performance inconsistencies [9][10]. Group 2: Consumer Experience and Safety Concerns - Users often report negative experiences with the automatic start-stop system, including engine vibrations and noise during restarts, and issues with air conditioning performance during frequent engine shutdowns [9]. - The system's sensitivity can lead to safety concerns, such as the engine shutting off before the vehicle has come to a complete stop, which may pose risks during low-speed maneuvers [9]. - The EPA's potential reeval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may lead manufacturers to reconsider its value, especially if customer satisfaction becomes a priority over marginal fuel savings [12]. Group 3: Shift in Automotive Design Trend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a broader trend in automotive design, highlighting the shift towards touchscreens and hidden door handles, which have received mixed reviews from consumers regarding usability and safety [16][25]. - Touchscreens, while aesthetically pleasing, can distract drivers and complicate vehicle operation, leading to calls for a return to physical controls [16][20]. - Hidden door handles, while improving aerodynamics and design, raise safety concerns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prompting regulatory scrutiny and potential new standards in China [29][30].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新国标意见稿发布,拟于2028年1月1日实施
Ju Chao Zi Xun· 2025-05-17 04:42
近日,工信部网站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即Advanced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缩写为"AEBS",是一种实时监测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并在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发出警告 信号并自动启动车辆行车制动系统使车辆减速,以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后果的系统。 AEBS意见稿将代替GB/T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适用对象为适用于M1 以及N1 类汽车。 根据意见稿,M1 和 N1 类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系统完成初始化后,除不可用状态外,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于M1 类汽车,至少在10 km/h至80 km/h速度区间内的所有车辆载荷条件下,当系统监测到 可能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危险时处于激活状态,当 未监测到碰撞危险时处于待机状态;对于N1 类汽车, 至少在10km/h至60km/h速度区间内的所有车辆载荷条件下,当系统监测到可能与前方车辆发 生碰撞 危险时处于激活状态,当未监测到碰撞危险时处于待机状态; b)至少在20km/h至 60km/h速 ...
新规大利好!这一板块涨停潮突现!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05-16 05:13
本报记者 陈潇 5月16日,汽车制造板块出现涨停潮。截至午间收盘,豪恩汽电(301488)、天汽模(002510)、秦安 股份(603758)、万向钱潮(000559)、万安科技(002590)、铭科精技(001319)、均胜电子 (600699)等多股涨停。 消息面上,近日,备受关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 起草,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将替代现行国标GB/T39901-2021,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 月30日。 "AEBS从推荐性标准逐步转变为强制性标准,对汽车行业安全影响深远。由于追尾事故占绝大多数, AEBS能显著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率。过去,作为推荐性标准,导致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不愿采纳。而 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将确保所有车型均配备AEBS,从而大幅提高车辆安全性。"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 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和美国已多年实施此标准,随着中国经济与消费水平提 升,对车辆安全性的需求增加,中国出台AEBS强制性法规恰逢其时,具有必要性。 对比现行标准,该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且适用范围有所扩大,标准要求"M1和N1类汽车应装备 ...
填补车门把手空白,确保逃生有门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5-12 12:42
为此,上述新国标特意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 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 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等。 据新华社报道,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 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 等作出规定,此举引发社会关注。该标准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 有关方面制定上述新国标非常及时必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扩大,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 手的应用越来越广,这类新型车门把手的优点是美观大方、减少风阻、科技感更足,但也存在缺陷,一 旦遭遇车祸等事故,车内乘员面临逃生、救援风险。 去年4月,一品牌汽车碰撞造成电路中断,门把手电动控制系统未能正常响应,车内人员疏散受到 影响,最终导致伤亡情况。此外,车祸事故发生后破窗等非常规救援现象也在增多。 汽车车门是车内乘员遇到危险时的逃生之门,但不少汽车发生碰撞后车门却打不开,让人逃生无 门。究其原因比较复杂,有可能是车门锁系统故障,也 ...
修订车门把手强制性国标,更要重建汽车工业安全底线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9 16:46
评论区里网友的留言,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点:天下苦隐藏式把手久矣。有网友更是直言不讳:"坐在 车里面不知道怎么开门。简直是神经病设计,一个开门的把手到处隐藏,是生怕烧起来车内的人跑掉 吗?"由此可见,隐藏式门把手远离实用安全已经到了离谱的地步,必须立行立改。从网友反映来看, 乱象还不仅仅出现在门把手上,在方向盘等的设计上也是如此,一些车型的方向盘是圆角矩形,还有的 甚至只有一半多,即便专业车手都很容易脱手抓空,何况危急情况下的普通人? 由此来看,修订车门把手的强制性国标不应止步于技术规范,更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行业形成"安 全优先"的创新文化。未来,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更可靠的门把手,更是一种设计思维的转变——科 技感不应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应该建立在人性化关怀的基础之上。就像好的建筑设计会在追求美观的 同时预留逃生通道,汽车创新也需在科技与安全之间找到那个黄金分割点。□墨攻 这种设计偏好折射出智能汽车时代发展初期的蛮荒特征。车企们像智能手机厂商追逐全面屏那样,在汽 车外观上追求"去实体化"的极致美学。隐藏式门把手、触控式中控、电子后视镜……这些创新在提升科 技感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人与机械的互动逻辑。问题 ...
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科技感和安全感有望兼得
Yang Zi Wan Bao Wang· 2025-05-09 11:59
官网截图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 样化趋势。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期截至2025年6 月7日。该标准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对消费者来说今后乘车开车将更有安全感。新国标对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请教了专 家。 有网友总结道,至少有 3 种开门方法。一种是按拉式,大拇指按住隐藏式车门把手前端,把手随即翘起,拉住后端即可开门,例如哪吒、凯迪拉克;第二 种是按键式,点击小圆按钮,车把便会弹出,例如极氪、问界。第三种是伸缩式,用手先扫一下,车把手便自动弹出,例如奔驰、迈巴赫。有不少机智的 网约车司机干脆在车门把手和内部把手都贴上了自己制作的"贴心提示",教乘客如何开门、关门。 除了不方便,这一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不少风险。隐藏式车门把手通过电动弹出或按压式操作实现开门,但其对电力系统高度依赖,在碰撞、起火等 事故中,若电路中断,把手可能无法弹出,导致车内人员被困,而且隐藏式设计缺乏统一标志,紧急情况 ...
工信部出手,整顿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要制订强制性国标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09 06:03
当车门把手的传统形态让渡于隐藏式设计所带来的高级感与低风阻,"打开车门"这一简单动作也提升了门槛难度。比起搭乘网约车时因不会开车门而被司机 屡屡催促的尴尬与窘迫,交通事故后车门难以开启而导致错过乘客最佳救援时间,无疑是公众最不愿遇见的情况。为了汽车工业设计的规范化,也为了出行 更安全,国家这次又出手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并发布相关文件。 文件指出,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但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 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包括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 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文件显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目的,就是要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 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 ...
国家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华尔街见闻· 2025-05-09 04:17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拳头出击) 5月8日,据工信部官网,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 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 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 科技有限公司等。 主要内容方面,项目建议书显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 安装 要求 、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 标志要求 、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 防夹要求 与试验方 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 强度要求 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该标准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 据悉,国外暂无与该标准相关标准。国内与汽车门把手相关的标准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 耐振动、耐腐蚀等进行了技术要求。 但是随着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应用,暂无标准对其布置、标 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进行技术要求。 工信部强调,新标准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 。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 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 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 ...
都市车界|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势力车企参与起草安全标准
Qi Lu Wan Bao· 2025-05-09 04: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通知,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 订意见,公示期至6月7日。这一举措直指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极端场景下的重大安全隐患, 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向智能化时代的"科技设计"开刀。 从"科技感"到"安全冗余"的硬性要求 事故倒逼改革 新规明确要求强化安全冗余设计,规范标志可见性及结构强度,确保事故中车门仍可手动开启,降低逃 生与救援难度。起草单位涵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理想汽车(北京车和家)等车 企及技术机构,凸显新势力车企在标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标准适用范围覆盖M1类(载客汽车)、N1 类(载货汽车)及多用途货车,其他车型可参照执行,形成全行业安全规范。 多起案例敲响安全警钟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普及,一度被视为"科技感"的象征,但其安全隐患在多起事故中暴露无遗。 2024年4月山西运城问界M7事故:车辆追尾起火后,因电路中断导致车门无法开启,延误救援,引发公 众对电动门把手可靠性质疑;2025年3月小米SU7高速碰撞事件:车门锁死问题凸显隐藏式设计在极端 场景下的脆弱性;2022年广西雷克萨斯LM事故: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