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磁流变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汽车悬架生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2 23:07
作者 / 张 南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中国智能悬架产业迎来了历史性转折。 2025年8月15日,慧鼎科技安徽生产基地的磁流变减振器(MRD)与磁流变液(MRF)产线启动运行。仪式在震撼的战鼓表演中拉开帷幕,雄浑的鼓 声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 磁流变技术被业内称为 "智能悬架的大脑",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磁场强度变化实时调控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使减振器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阻尼力切 换,从而实现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自适应调节。 慧鼎科技这条年产能达200万台套的生产线,实现了两项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量产,不仅打破了海外企业在高端减振领域长达三十年的技术垄断,更为 中国汽车产业在高端智能底盘赛道的突围提供了关键支撑。 中科慧眼&慧鼎科技董事长姜安博士强调,新产线的建成是公司战略布局的关键里程碑。这将构建起高性能减振器完全自主的供应链体系,更将彻底 打破海外技术垄断,为 "中国智造"的全球化征程注入强劲动能。 安徽省池州市大渡口经开区政府领导、慧鼎科技两大股东中科慧眼与中鼎股份的企业高管、重要上下游合作伙伴等齐聚现场,共同见证了慧鼎科技首 条磁流变减振器与磁流变液产线正式落成这一历史性时刻。 大渡口经开区已规划15 ...
5W功耗实现1046N输出力?中国科大等多校联合研发“超级手部外骨骼”登顶IEEE TRO!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2 04:27
手作为人类进化和功能实现的核心器官,承担着从力量型抓握到精细操作等多种任务,但其容易疲劳、力量有 限的特点限制了长时间或高负荷作业的能力。如何提升手部的握力与持久性、减轻肢体负担已成为重要研究方 向。 可穿戴的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利用机械结构及致动器共同作用给予人手助力,从而增强人手功能表 现,也因此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过去二十年来,可穿戴的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虽在康复、日常生活辅助与任务训练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却受限 于驱动方式,难以提供足够强的抓握支持。现有驱动技术如直流 /伺服电机输出力有限,气动方案依赖笨重气 源,形状记忆合金响应慢且能效低,静电离合器则存在能耗与集成难度问题。 这些限制导致现有外骨骼仅能 提供每指 20N以下的有限辅助力,难以解决大幅增强手部抓握耐力和抓握力的难题。 ▍研发新型手部外骨骼系统 MRHE ,助力提升抓握力与救援效率 针对手部抓握耐力与抓握力提升难题 , 由中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孙帅帅特任教授课题 组,联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李卫华教授、中国科大贠国霖特任教授和张世武教授组成的 联合团队 前不久进 行了深入研究,并 成功研发了一款基于磁流变( M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