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监管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亚洲金融危机:泰铢一泻千里,只因两大基金的“狙击”
Sou Hu Cai Jing· 2025-11-26 03:28
第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国际游资太多。要知道,各国自身其实都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了发展,必须要借外债;而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当时年均经济增长率逼近 10%,这么高的回报,国际资本市场也乐得借给它们。双方一拍即合,热钱涌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债要是借得合适,可以用别人的钱生钱,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可债要是借多了,就麻烦了。截至1997年6月底,除了中国、日本外,东亚经济体总共借了 3700亿美元的外债,东南亚国家的短期外债占比有时候高达三四成。与此同时,泰国和印尼的外汇储备还比短期外债更低,完全不够还债。 在经济全球化、欧美产业一波一波地往亚洲大转移的背景下,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亚洲各国经济腾飞。 除了日本以外,像什么"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还有稍后一段时间的"亚洲四小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一片烈 火烹油、鲜花着锦,好不热闹。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多。人多,劳动力便宜,就很容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及时吸引并利用好外国的资 金和先进技术,也能够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从而加快自身发展进程。 高速发展当然是好事,但 ...
5年6次增资,腾讯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飙至150亿
近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财付通小贷) 完成新一轮增资,注册资本由105.26亿元增至150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约44.74亿元。 具体来看,此次增资,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出资42.5亿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 公司出资约2.24亿元,均以货币形式注入。增资完成后,财付通小贷股权结构保持不变。其中,深圳市 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5%,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 在此背景下,一些经营不善的小贷公司选择主动退出市场,部分违规机构也被监管部门清退。过去十年 间,小贷公司数量呈逐渐下滑趋势。 据了解,财付通小贷成立于2013年10月,是腾讯控股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实控人为马化腾。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小贷公司仅剩4863家;2024年12月末还有5257家。要知道, 2015年末小贷公司数量曾高达8910家,如今和那时相比,数量已锐减超四成,行业"瘦身"迹象十分显 著。 财付通小贷的频繁增资与金融监管密不可分。今年1月,《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 施,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联合发放的网 ...
构建适应“十五五”未来产业发展的现代化金融体制
Jin Rong Shi Bao· 2025-11-24 02:11
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金融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 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勇于打破路径依赖和制度壁垒,推动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 监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 关键五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 体经济根基,特别是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此审视并前瞻性地规划未 来产业发展,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金融体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产业代表新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场域。它以其颠覆性创新、高风 险长周期、知识资本密集等特征,对传统以银行信贷为主导、偏好抵押担保和稳定现金流的金融体系提 出了挑战。因此,必须以《公报》和"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指引,深刻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特别是与未 来产业之间的辩证关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一个能够创新引领、有效支撑、精准灌溉、审慎监管 未来产业发展的现代化金融体制。这不仅是金融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北京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成就怎么看?多部门发声
Core Insights -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Beijing h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city's GDP and tax revenues, with an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approximately 20% to local public budget income and 40% to total tax revenue [1][3] - By the end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e financial value added in Beijing is expected to exceed 8,500 billion yuan, reflecting strong growth and support for the city's economic stability [1][6] - The city aims to become a core hub for national financial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overnance by the end of the "15th Five-Year Plan" [1][4] Financial Sector Performance - The total loan balance of Beijing's financial "five major articles" reached 6.8 trillion yuan, with a year-on-year growth of nearly 10%, surpassing the growth rate of overall RMB loans by 2.1 percentage points [1][8] - The non-performing loan disposal amount has increased by 1.4 times compared to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th a non-performing loan rate of 0.7%, remaining at a low level nationally [1][9] - The financial sector's total asset scale accounts for about half of the national total, with asse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managing approximately 30% of the national total [3]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seen a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with increases in loans to new economy sectors, inclusiv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echnology loans,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real estate loans has decreased by 7 percentage points [6][8] -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have significantly expanded their suppor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ith divers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ncreased credit coverage [8] Regulatory and Risk Management - The Beijing Financial Regulatory Bureau has effectively managed risks, achieving a capital adequacy ratio of 16.58% for banks, which is 1.22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9][10] - The bureau has implemented measures to stabilize real estate financing, with banks providing loans of 215.6 billion yuan for 219 "white list" projects [10] Long-term Investment Strategies - The public funds in Beijing have established a long-term assessment system, with a total management scale of 1.94 trillion yuan for equity funds, reflecting a 26% growth [13] - The pension funds managed by public fund managers in the region have reached 2.44 trillion yuan, with a year-on-year growth of 20.73%, indicating a positive trend in long-term investments [13]
北京金融监管局:辖内普惠小微信贷余额达1.08万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速超20%
Bei Jing Shang Bao· 2025-11-21 14:2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周义力)11月21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业发展成就专场。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受邀参加新闻发布 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金融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引聚优质外资机构,五年来,辖内新设13家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对标世行规 则、"北京服务"制定近20条举措并全部落地。实现许可申报要求一张清单、许可事项一个入口、批复文 件一键送达,37项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平均缩减31天。 发布环节,朱衍生指出,"十四五"期间,北京金融监管局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主 线,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 融风险底线。 朱衍生表示,北京金融监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和北京 市工作部署,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首都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开创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 建设金融强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行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辖内银行 业总资产38.3万亿元,较"十三 ...
金融监管总局、央行各自分工 联手重塑金融经纪监管
经济观察报· 2025-11-19 11:11
两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经纪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后要"戴 工牌、进系统、留痕迹"了。 作者:欧阳晓红 封图:图虫创意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里,有一股"隐秘"的参与力量——专门撮合报价和成交的经纪机构。 它每天穿梭在货币、债券、外汇、黄金和衍生品之间,却几乎从不出现在公众叙事中。2025年, 这只手被监管接连规范。 2025年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货币经纪公司管理 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时隔20年,监管部门第一次系统重塑"货币经纪公司"这一类 持牌机构的监管框架。 一句话:经纪只能做传声筒,不能做暗盘口,也不能做利益中转站。 2025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自 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专门针对银行间市场上的经纪业务行为划定边界。 两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经纪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后要"戴工牌、进系统、留痕迹"了。 业务规则"红绿灯" 先看《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 这是一部针对经纪业务"怎么干"的行为规则:对象是所有在银行间市场提供经纪服务的机构(经 纪机构)以及使用经纪服务的金融机构(委托方)。 ...
金融监管总局、央行各自分工 联手重塑金融经纪监管
Sou Hu Cai Jing· 2025-11-19 09:16
I I TEL Ha t a pro 记者 欧阳晓红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里,有一股"隐秘"的参与力量——专门撮合报价和成交的经纪机构。 它每天穿梭在货币、债券、外汇、黄金和衍生品之间,却几乎从不出现在公众叙事中。2025年,这只手被监管接连规范。 2025年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货币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时隔20年,监管部门第一 次系统重塑"货币经纪公司"这一类持牌机构的监管框架。 2025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专门针对银行间市场上的经纪业务行为划 定边界。 两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经纪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后要"戴工牌、进系统、留痕迹"了。 业务规则"红绿灯" 先看《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 这是一部针对经纪业务"怎么干"的行为规则:对象是所有在银行间市场提供经纪服务的机构(经纪机构)以及使用经纪服务的金融机构(委托方)。 第二,让所有经纪行为都"有迹可循"。《办法》要求,经纪机构对外展示的最优报价和逐笔成交行情必须实时、完整、准确披露,不得选择性展示 ...
持续推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形成合力
Jin Rong Shi Bao· 2025-11-19 02:42
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嵌于经营发展战略之中,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服务,消费者 权益保护工作成效逐步显现。比如,在投保流程上,保险公司强化合规管理,通过线上弹窗提示、线下 书面确认等方式,确保消费者充分知晓保险条款、费用标准等关键信息。在续保与扣费环节,保险公司 建立"双重提醒"机制,即在自动扣费前通过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告知消费者,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 自主选择权。在销售行为管控上,保险公司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建立"培训考核—上岗认证 —行为追责"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对夸大宣传、隐瞒限制等不当营销行为设置了严格的处罚机制。 当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既需要监管部门的刚性护航与保险公司的主动作为,也离不开消费者的理性 参与。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保险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购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产品条款,核实保 险公司资质和收款主体,避免通过不明链接支付,防止上当受骗。 金融为民是保险行业的根本遵循。当监管政策的刚性约束、保险机构的主动转型、消费者的理性参 与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构建起"事前预防有机制、事中管控有手段、事后救济有保障"的"大消保"格局。 未来,保险业仍需持续深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
韩国监管出击,严控散户热炒海外杠杆ETF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11-17 06:31
投资者若要购买海外上市的杠杆或反向ETF,必须首先完成一小时的强制性在线培训课程。对于希望交 易海外衍生品的投资者,门槛更高,除了上述课程,还需完成至少三小时的模拟交易。 韩国金融监管机构正采取行动,为热衷于投资海外高风险产品的散户设置新的门槛,旨在为过热的市场 降温。 11月16日,韩国金融监督院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从12月15日起,海外衍生品投资将被强制要求完成事前 教育与模拟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此次监管收紧的背景,是韩国散户投资者对海外杠杆ETF等高风险产品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据报道,韩国散户投资者对此类产品表现出"贪婪的胃口"(voracious appetite),这种狂热引发了监管机构 对市场稳定和投资者保护的担忧。通过强制性的事前教育和模拟交易,监管机构希望为市场降温,并确 保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具备必要的风险认知,从而避免因不了解产品复杂性而蒙受重大损失。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
香港政府再度委任梁凤仪为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 任期两年
智通财经网· 2025-11-14 09:24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14日,香港政府公布,香港行政长官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 再度委任梁凤仪为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任期两年,由2026年1月1 日至2027年12月31日。 此外,香港证监会亦积极推动资产及财富管理、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以及数字资产等新兴领域的发 展,助推香港金融服务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陈茂波深信,梁凤仪女士将继续带领香港证监会积极作 为,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地位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梁凤仪于2015年3月加入香港证监会,先后获委任为投资产品部和中介机构部的执行董事,及于 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兼任副行政总裁。她自2023年1月起出任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在加入香港 证监会之前,梁凤仪女士于1994年至2008年期间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并于2008年8月至2013年12月 期间出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 就这项任命,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梁凤仪女士在任内带领香港证监会公正、高效和稳健地履行 其稳慎监管与促进市场发展的双重使命,表现出色。在她的领导下,香港证监会与市场、香港特区政府 以及海内外的监管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