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

Search documents
存款达到多少,就可以靠利息生活了?我来给你算笔账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02:24
在这个快节奏、压力山大的社会里,谁不想有一天能彻底告别为生计奔波的日子,光靠利息就能过得舒舒服服呢?可问题是,到底得存多少钱,才能实现这 个梦想呢?内行人给出了答案,咱们一起来瞧瞧。 说到理财,银行存款可是个保守又稳妥的选择。它风险低,操作也简单,所以一直受到不少投资者的喜爱。不过,银行存款利率跟其他理财方式比起来,普 遍要低一些。这就意味着,要是想靠银行存款利息过日子,那可得存上一大笔钱才行。 那靠存款利息生活,到底得在银行存多少本金呢?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固定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生活地区不同,消费观念不同,生活需求也不 同,所以每个月需要的存款利息自然也就不一样。 还有大额存单呢,现在各大银行基本都有发行。大额存单的利率普遍比普通定期存款高,能给到2.8%左右。这样算下来,存140万元左右,每年就能拿到 39218元利息。 不过咱们可以根据一些数据来估算一下。去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18元,人均消费支出是26796元。要是想维持基本生活,年收入差不多得达到 这个水平。那咱们就以年收入39218元为例,算算得在银行存多少钱才能拿到这么多利息。 先说说活期存款吧。活期存款的好处是随时能取, ...
银行经理坦言:个人存款超过50万,就已超越了全国98%的家庭!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7:59
高房价时代,存款50万竟超越98%家庭?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近年来,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居民储蓄率不断攀升。人们忧虑失业、疾病等风险,将储蓄视为抵御人生波动的缓冲垫;同时,股市、基金及理财产品的 高风险也驱使更多人选择相对安全的银行存款。然而,现实却远比表面平静得多。 银行经理的一句话道出了残酷的真相: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便已超过全国98%的家庭。央行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惊人事实: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的人群 仅占10%,而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家庭更不足2%。这与网络上流传的"存款50万很普遍"的论调形成强烈反差。 首先,贫富差距是关键因素。招商银行的数据显示,2%的家庭掌握着80%的存款,而剩下的98%家庭仅拥有20%的存款。这意味着,巨额存款集中在少数人 手中,多数家庭的存款可能仅为几万元,甚至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即便月收入过万的家庭,想要积攒10万元以上存款也并非易事。 其次,近年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爆雷事件,如P2P平台的崩盘,吞噬了大量居民储蓄。此后,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低迷,迫使许多人转向股市、基金等高风险 投资,结果却往往得不偿失,导致资产缩水,存款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在持续的 ...
7月存款需警惕,两种类型应尽快取出,避免潜在风险!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4:56
2025年3月以来,随着部分银行上调存款利率,国内居民的存款热情再度高涨。这股热潮并非偶然,近年来,面对股票、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的 高风险,许多人选择将资金储存在银行,以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保障本金及利息安全。然而,并非所有存款都一样安全可靠。业内人士特别提醒储 户,应谨慎对待两种存款:结构性存款和小型银行存款,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小型银行存款:高利率背后的风险隐患 许多村镇银行、农商银行和民营银行等小型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往往提供远高于市场平均利率的存款产品。例如,国有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为1.90%,而 某些小型银行则高达2.7%。如此诱人的高利率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结构性存款: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投资选择 结构性存款通常提供比普通存款更高的利率。例如,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65%,而结构性存款利率则可达2.25%至2.5%。这种存款产品将一部分 储户资金投资于货币基金、外汇或债券等金融工具,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 然而,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并非稳赚不赔。投资成功,储户可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但若投资失败,虽然本金通常不会损失,但利息可能减少甚至归零, 风险高于普通存款。更令人担忧 ...
如果不交社保,每月往银行存1000元,三十年后够养老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4:56
在人生这场漫长的旅程里,每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咱们未来的日子,尤其是养老问题,那可得好好规划,谨慎对待。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交社保,给晚 年生活上份"保险"。为啥呢?因为社保包含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基本生活需求都能照顾到。 可现实里,不是所有企业都给员工交社保。就算交了,有些企业也就帮员工出一部分,甚至还得员工自己全掏,这么一来,到手的工资就少了。于是有人就 琢磨,为了养老,现在省吃俭用,到底值不值? 这不,有人就提出了个问题:要是不交社保,每个月往银行存1000块,三十年后够养老不?下面咱就好好唠唠这事儿。 一个月2000块的养老金,够不够养老呢?这得看个人情况。要是你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身体还倍儿棒,没啥大病小灾的,那2000块基本能满足养老 需求。平时吃吃喝喝,偶尔买点小东西,也能过得挺自在。 但要是身体不好,得长期吃药,或者生活在大城市,那2000块可就远远不够了。大城市物价高,生活成本大,光是房租、水电费、日常开销,就得花不少 钱。要是再生个病,去趟医院,那钱就跟流水似的,根本不够花。所以,2000块够不够养老,还得因人而异。 除了个人情况,还有个事儿不能忽视,那就是通货膨胀。 ...
若个人存款高出“这个数”,恭喜!你已经超过了我国大多数家庭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06:12
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意愿显著增强。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新增住户存款高达11.09万亿元,叠加去年年末120万亿元的住户存款余额,截至7月末, 全国住户存款余额已突破131.09万亿元。考虑到中国约有14.12亿人口,这意味着人均存款达到惊人的9.28万元。 然而,这巨额的储蓄背后,隐藏着中国家庭 财富分配的巨大不平衡。 超过50万元存款的家庭,在中国仅占0.37%,约518万人。这意味着一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存款远低于这一水平。这一现象的背后,并非简单的储蓄意愿不 足,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高额房产贷款是压垮众多家庭存款的主要因素。过去十年,中国居民负债率持续攀升,房价居高不下催生了庞大的房贷市场。接近39万亿元的居民房 贷规模,以及超过4亿人参与房贷偿还的现实,意味着大量家庭的月收入被房贷吞噬,难以积累可观的储蓄。每月还款压力巨大,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更遑 论攒下超过50万元的存款。 最后,年轻一代的消费理念和负债模式,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能力。 消费升级和便捷的信贷服务,导致了"负债消费"现象的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近 90%的90后背负债务,人均负债高达12.7万元。 对于这部分年轻人 ...
7月开始,社会将迎来5大变化: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在发生!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15:03
2025年上半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国内经济正处于通缩周期。很多人都感觉到赚钱越来越难了。不仅是老板们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工薪族们也遭遇收入增 长缓慢或减少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家也发现了物价总体走势平稳,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了。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7月开始,社会将迎来以下5大变 化,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在发生的事情。 变化一:利率在下降,存钱的人却在涨 近年来,存款利率一直在下降。以3年期存款利率为例,之前的利率达到3.15%,现在已经降到1.8%,跌幅超过40%。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目的,就是希望储 户把存款拿出来用于投资和消费。此外,存款利率的下降,能够减轻企业和购房家庭的融资成本,刺激贷款市场的反弹。 尽管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但是大多数储户的存钱热情并没有降低:一方面,现在股市、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品种的风险在上升,弄不好本金会受到损 失。而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至少本金和利息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很多储户存钱并不只为利息而来,主要是为了应对将来的失业、疾病等不时之需,如果 把存款都拿出来消费,那就会失去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 变化二:买房需求萎缩,各地房价出现分化 变化三: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越来越多 ...
储蓄存款增加,真实原因不是老百姓不敢消费,而是另有玄机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02:57
2022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并非简单的"不愿消费"那么简单,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到2022年9月,住户部门存款总规模已 达空前绝后的115.7万亿元。与2021年前三季度相比,2022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而2021年同期仅增长8.49万亿元,同比多增了4.72万亿元 ——这一惊人的数字与同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断崖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存款激增、消费低迷的现状,一些专家建议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以迫使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消费,刺激经济复苏。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已 多次实施降准降息,目前国内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徘徊在3%以下,高利率产品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存款规模却依然持续攀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认为,这并非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导致的简单结果,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2022年全国各地疫情反复,大范围的封控措施直接限制了居民的出行和消费。许多人被困在家中,只能依赖网购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导致线下消费大 幅萎缩。即使疫情好转,封控解除后,人们也保持着谨慎态度,尽量减少外出购物和娱乐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存款增加,消费减少便不足为奇。 其次,疫情反复带 ...
拿“稳”你的存款!业内人提醒:6月起,退休老人需避开3件事
Sou Hu Cai Jing· 2025-06-29 05:02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积蓄存入银行,一些风险也随之而来。业内人士提醒,从十一月起,退休老人更需谨慎对待自己的存款,避免以下三种情 况: 近年来,银行存款一直是退休老人们主要的理财方式。这源于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养成了勤俭节约、储蓄的习惯;稳定的退休金和相对较低的日常 开销,也使他们每月都能积累一定存款;此外,许多老年人缺乏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的知识和经验,认为银行存款是最安全可靠的选择,即使利息不高, 至少本金安全有保障。 三、警惕高收益理财产品 许多老年人抱怨银行存款利率过低,难以抵御通货膨胀。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便会积极推荐高收益理财产品,例如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保险或信托等。 然 而,这些高收益产品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投资风险。 工作人员通常只强调高收益,却轻描淡写甚至隐瞒潜在风险。 老年人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 很容易被高收益所迷惑,一旦产品出现亏损,多年的积蓄便可能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建议老年人理性投资,如无相关知识和经验,应避免盲目购买高收 益理财产品,选择安全性更高的银行存款,虽然收益较低,但至少能保障本金安全。 一、谨防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手段日益精明,令人防不胜防。例如,北京市民 ...
大家担心的事情,终于有了答案!银行利率不可能会降到0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22:58
近些年,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在下降。前些年3年期的存款利率还在3.05%,现在已经跌到了1.50%。同时,1年期的存款利率从最高时2.25%,跌到现在1.3%。 对此,有很多人提出,银行存款利率如果按照这样的下跌趋势,早晚有一天会降到0。现在很多欧洲发达国家的存款利率不是降到0了吗? 如果国内银行都把存款利率降为零,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存款利率又较高,这就会导致大量国内存款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最终银行手里的大量 存款会出现流失。与此同时,持续降准降息的负面作用是,货币对外持续贬值。届时,会有大量国内外游资流出,这反而会加快国内楼市、股市泡沫破裂的 进程。 实际上,大家的担心还是多余的,银行存款利率不可能会降到0。从表面上看,不少欧洲国家的存款利率降为0,但这只是挂牌利率,具体到各家银行的存款 利率,都会在零利率之上,只是存款利率会长期处于"低利率"周期内。 此外,不少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呈现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再加上这些国家的物价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所以,部分欧洲国家维持"低利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在国内银行存款利率不可能降到0,因为这不符合当前中国国情。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银行都不希望看到存款利 ...
存款大逃亡!5个月2.4万亿居民存款“搬家”,钱都去了这5个地方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22:58
近日,央行公布了一组数据:前5个月,老百姓的银行存款竟然少了2.46万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则是银行存款多了9873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5月单月 居民存款直接"蒸发"1.17万亿,连续四个月净流出。这就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当前银行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吸引力也已经大不如前,特别是中小银行揽 存的压力非常大。 而导致存款大搬家的原因是,银行存款利率在近两年内连续下调,各档存款利率已经降至"1时代",创下历史新低。而储户存款收入实在低得可怜,不少人 就只能把钱投向了其他5个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香饽饽" 面对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很多储户把钱投向银行理财产品。资料显示,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猛增2.1万亿,总规模达到31.3万亿,创下历史新高。现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2.4%-2.8%,要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于是,很多储户就直接把存款变成了银行理财产品。不过,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存在一 定风险的,主要体现在货币市场利率越来越低,而债券市场的风险在上升。 第二,大量存款流向A股市场 第四,把存款取出来提前还贷 由于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很多之前买房的人都把存款拿出来提前还房贷。这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