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型

Search documents
不足巅峰期十分之一,直销银行走向尾声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14:59
未来,直销银行是以手机银行特色模块的形式存续,还是转型为开放银行平台,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曾几何时,作为银行业拥抱互联网浪潮的"急先锋",直销银行一度承载着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行业期待。2013年北京银行与荷兰 ING集团首推直销银行服务后,多家银行纷纷跟进,巅峰时期全国数量超百家,成为金融创新的"新宠"。 然而,随着发展深入,功能与手机银行高度重叠、缺乏差异化竞争策略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直销银行前行的枷锁。近期,江西银行、北 京银行相继下架直销银行App,将相关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全国仍在运营的直销银行App仅剩十余家,规模不及巅峰期的十分之一,曾经热 闹的赛道正走向沉寂。 无独有偶,不久前,北京银行也对直销银行业务进行调整,该行6月25日宣布,已将直销银行App相关业务功能迁移至北京银行"京彩生活"手 机银行App,客户可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北京银行",下载并注册成为个人手机银行用户,并添加直销银行账户,查询并办理相关业务。 在直销银行领域,北京银行是"先行者",2013年9月,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推出了直销银行服务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起点。彼时,互联 网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余额宝等产品的出 ...
低利率时代银行转型加速,从传统存贷到多元化布局
Di Yi Cai Jing· 2025-06-30 13:14
银行拓展多元化收入自救。 自2024年10月以来,国有大型银行率先开启存款利率下调,这一趋势迅速蔓延至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 银行存款利率全面迈向"1时代"。 与此同时,大额存单利率也大幅下调,甚至部分银行直接下架中长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在揽储压力 下,银行不得不通过创新手段吸引客户。 面对多重压力,银行加速推进转型之路。一方面,理财保险、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成为存款的替代利 器,银行通过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优化收入结构;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提升效能、降低成 本的关键手段。 银行业务模式受冲击 目前,多家银行出现了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例如3年期存款利率高于5年期存款利率,或者2年期存 款利率高于3年期存款利率等。 大额存单的利率也进入了"1时代"。一位来自上海的大额存单投资者曾告诉记者,她在5月初于中国银行 购买了一笔20万元的1年期个人大额存单,当时的年利率为1.45%。然而,当她在几天前查看手机银行 时,发现1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利率已经降至1.2%。她表示,如今高利率、长期限的大额存单越来越少, 而且很难抢到。 在降息潮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此前普遍下调了大额存单利率,甚至有的银行直接下架了3年期、5 ...
银行谋变低利率“逆风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4:12
作 者丨张欣 编 辑丨周炎炎 图 源丨2 1世纪经济报道 梁远浩 摄 "好的时光总是要过去,我觉得我们进入低利率周期已经至少有两年了。" 近日,有银行业人 士 向 2 1 世 纪 经 济 报 道 记 者 感 慨 , 商 业 银 行 正 从 " 寻 找 优 质 资 产 " 变 为 " 找 到 优 质 资 产 是 一 种 奢 望"。 降息步履不停。5月2 0日,新一期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 0个基点。同一 天,六大国有银行和几家股份行接连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随着1 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 2%,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 0 2 1年的2 . 0 8%持续降至2 0 2 5年一季度 的1 . 4 3%,一场关乎行业发展的转型大考已然来临。 当前,我国正逐步向低利率时代过渡,结构性低利率已在部分领域显现 。据2 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综合了解,从日本1 9 9 9年、美国2 0 0 8年、欧洲2 0 0 9年先后进入低利率时代的经验看,一 旦进入该区间往往需要十年以上才能走出,而银行业能否在息差收窄的过程中重构盈利模式, 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与收入结构快速调整的冲 ...
深度丨银行谋变低利率“逆风局”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3 12:29
"好的时光总是要过去,我觉得我们进入低利率周期已经至少有两年了。" 近日,有银行业人士向21世 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商业银行正从"寻找优质资产"变为"找到优质资产是一种奢望"。 降息步履不停。5月20日,新一期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同一天,六大 国有银行和几家股份行接连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 2%,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21年的2.08%持续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43%,一 场关乎行业发展的转型大考已然来临。 当前,我国正逐步向低利率时代过渡,结构性低利率已在部分领域显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了 解,从日本1999年、美国2008年、欧洲2009年先后进入低利率时代的经验看,一旦进入该区间往往需要 十年以上才能走出,而银行业能否在息差收窄的过程中重构盈利模式,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窄与收入结构快速调整的冲击,部分日本银行通过国际化布 局、非息业务拓展等策略成功破局,这为国内银行穿越低利率周期提供了镜鉴。如今,工商银行等头部 机构已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模式,中小银行也在区域深耕中探索差异化路径,一场从"规模驱动 ...
银基“解绑”不是终点:银行瞄准定制化产品赛道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5-21 21:58
基金公司与银行"解绑"又有了新案例。 近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终止与厦门银行的销售合作。此前,华安基金也发布公告称,与渤海银行 终止销售合作。当前,基金代销市场正经历一场洗牌:一方面,尽管银行渠道占据近半市场份额,但第 三方销售机构和券商快速蚕食市场,并推动银行实施费率优惠以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合规 要求持续升级,内部控制完善的银行和券商等代销机构更受基金公司青睐。 面对这一态势,银行积极寻求转型突破:一方面深耕区域市场,通过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构建差异化优 势;另一方面重视合规,推动代销业务从粗放式的"价格战"向精细化的"价值战"升级。 ● 本报记者 李静 与部分银行"解绑" 平安基金近日发布公告称,经与厦门银行友好协商,公司自4月28日起终止与厦门银行的相关销售业务 的合作,届时投资者无法通过厦门银行办理该公司基金的开户、认购、申购、定投、转换等业务。已通 过厦门银行购买并持有该公司旗下基金的投资者可通过厦门银行提交赎回申请。 去年12月,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基金投资者权益,公司决定自2024年12月31日起终止与渤海银 行在基金销售业务方面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渤海银行发布公 ...
2024年民营银行业绩:营收普增 利润分化
Jin Rong Shi Bao· 2025-05-20 03:13
总体来看,2024年民营银行业绩分化明显: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4500亿元,营收超过 200亿元,两家头部机构合计资产规模超万亿元,超过其余17家银行资产总和,形成"断层优势"。部分 中小银行则面临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承压等挑战。 两家"头雁"机构经营策略各有侧重 截至2024年末,19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达2.15万亿元,同比增长9.5%,但分化态势显著。 目前,19家民营银行年报披露完毕。《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年报数据发现,2024年,民营银行经营业绩 可用"分化""承压""转型"三个关键词来体现。 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到,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依托微信与支付宝生态,凭借科技实力与获客能力,其资产 规模、营收、利润在民营银行中均保持领先地位。 微众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总资产规模达6517.76亿元,营业收入381.28亿元,净利润109.03亿元。 2024年,网商银行资产总额为4710.35亿元,营业收入213.14亿元,净利润31.66亿元。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两家银行利润与营收规模存在差异,源于服务客群的不同。在信贷领域,网商银行 服务的客户主要为中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及经营性农户,是以往金融 ...
民营银行2024年业绩透视:营收普遍增长 净利润两极分化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07 16:27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民营银行"营收普增、利润分化"的特征, 反映出行业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平衡。其中,收入普遍增长主要源于信贷规模扩大 和新兴业务如财富管理的贡献,利润分化则暴露了部分银行在成本控制、风险定价和业务结构上的短 板。部分银行可能因过度依赖高定价的消费贷业务,而面临不良率攀升的压力,导致拨备计提大幅增 加。同时,部分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而推高获客成本,叠加科技投入的刚性支出,进一步侵蚀其利润空 间。在此背景下,民营银行可以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拓展财富管理业务以及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积极 应对挑战,寻找新的增长点。 头部机构业绩领跑 腰部机构"增收不增利" 从2024年业绩表现来看,民营银行整体呈现营收普遍增长、净利润分化加剧的行业特征。头部机构中, 微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1.28亿元,同比下降3.13%,实现净利润109.03亿元,同比增长1%;网商银行 虽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3.71%至213.14亿元,但受资产质量管控和成本端影响,净利润同比下滑24.67% 至31.66亿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同时,"增收不增利"现象在腰部机构阵营 ...